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鹏  田雷 《科技信息》2013,(34):214-214
武术教学是武术传承的重要途径,高校武术是武术传承的重要方面。高校的武术教学魅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主力军——高校学生,他们是武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缺失魅力的调查分析,并说明原因,探求重拾高校武术教学魅力的对策,对高校的武术教学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在80年代进入我国高校进行推广教学,为武术的推广和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中击,现有的武术普修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大学生习练武术的需要,武术段位制是武术传承、推广、普及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中国武术段位制改革与高校武术教育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对大理学院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及对武术段位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认为,武术段位制内容引入大理学院武术教学不仅具有必要性,且可行性极强,并针对其实施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浮 《科技咨询导报》2012,(17):191-191
武术做为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良好的开展,将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发挥武术培养武德的良好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制约温州市中学武术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中学武术教学的对策。从而促进中学武术教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农业社会有广阔的市场,但到了当前条件下,工业文明高度发展,已走向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并高度繁荣,武术的社会需求发生改变,武术的传承遇到了困难。当前武术的传承主要有民间武术传承、竞技武术传承和学校武术传承三种形式,三者各自在传承内容、目标、方式、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且与武术的总体传承目标存在一定距离。为了将武术这一特定文化传承下去,需分析影响当前影响武术传承的主要因素,结合三种主要传承方式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河南省内中小学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及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理念,为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同质化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对文化同质化趋势的挑战,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所承载的传承武术文化的使命更为艰巨.首先将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投映在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情势,提出了应对文化同质化挑战的我国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对策,即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武术文化教育;更新理念,变单纯的武术技能传授为武术文化传承;加强学校武术课程建设,夯实武术文化传承基础;营造浓厚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提高青少年对武术文化的社会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紧跟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结合本地"武术之乡"的特色传统.高校武术俱乐部在中原武术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为了研究民办高校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武术教学能否更好的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决定从教师方面认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更加完善的解决办法,使武术俱乐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涛 《科技信息》2011,(17):I0136-I013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特点与学校体育武术教学的优势对比。以及健身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当今社会武术的发展模式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是简单易行,适应大众,动作难度适中,竞赛规则适合,欣赏性较高,人人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对湖南民间武术项目的传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湖南民间武术要维系发展,延续辉煌,就必须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以法律等手段对民间武术进行有效保护,同时通过提高民间武术竞赛地位、办好武校、培养年轻接班人等手段保证民间武术的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意会性认识角度,将武术技术归于意会性技术范畴,揭示了武术意会性技术的传承特征及其对传承的影响,提出武术传承需要身教重于言教,躬行胜于言说;"意会"与"言传"相互为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辅之西方现代科学;重视自然传承;保护"传承人",进行开放式传承,以期促进武术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武术史学中,民间武术秉承"体魄育人、武德育人"的指导思想.在此指导思想的作用下,东乡武术获得了政府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引导,使其以民族特点、乡村特色,走进了中国武术本土化研究的视域.本文通过文献、访谈、分析讨论的研究方法,以安庆东乡武术为视域探讨其民间武术传承与保护的困境.结论认为:东乡武术的技术体系既是东乡武术的主要内容,也是东乡武术发展的重要线索.东乡武术传承缺乏相对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现存的拳谱不完善;传承人年事已高,其动作演练呈后继乏人之势.  相似文献   

12.
闽西客家武术是闽西客家文化的奇葩,是客家先民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迁徙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闽西客家武术及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进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客家武术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强身健体,娱乐观赏,体验传统,感受文化及传承客家武术的当代价值,对促进闽西客家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客家武术的传承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教育手段,体育教学开设武术课由来已久,但是其发展并不是很乐观。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通过逻辑推理,调查和访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对武术在中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推动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梅山武术传承因素进行剖析.在社会变迁中,梅山武术作为蚩尤精神的提炼、战乱生存的手段、社会制度的产物、尚武民风的凝聚与思想道德的塑造发挥过重要作用.结论:自然环境是地域武术形成的前提条件;宗教文化是地域武术发展的连接纽带;社会制度是地域武术延续的架构基础;精神追求是地域武术传承的关键因素;人作为载体对地域武术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军建 《科技信息》2010,(12):265-265,268
武术比赛是以武术套路演练为基础,武术竞赛规则是武术比赛裁判评分的依据,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武术竞赛规则即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要求,是与武术运动员的技能和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是反映武术运动在当前所能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引导武术运动的技术向更高层次的规范化方向发展。2003年武术竞赛新规则的推出,从竞技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了武术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武术比赛的竞技性、可比性。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的创编以及套路的演练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武术新规则内容和武术套路的创编质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武术类院校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各级武术类院校虽然能够完成武术教学任务,但是在文化传承方面还略有不足,并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因此需要我国各级武术院校对武术教育进行重新的思考,迎合时代的发展制定出适合武术院校发展的战略方针,进而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指明方向,让中华武术可以长久永续的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武术课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帮助,该文从武术精神本质、弘扬武术精神对高校学生人格品质的影响、公共体育课弘扬武术精神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现状从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和落实武术精神研究两方面,为合理、有效地弘扬武术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调查了闽西客家武术文化的现状,分析了武术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客家武术文化发展的对策,旨在为闽西客家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外在的“圆”与内在的“合”,是中国武术套路的重要特征,其内涵丰富、表征明显,存在于中国武术套路发展、传承、教学、创新的全过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正确理解、合理运用武术套路的形“圆”意“合”之特征,使其在套路教学成果、学生竞技水平、学生人格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主要是靠传统武术特有的活态传承方式;习武者在"术"与"道"之间的追求,是武术修炼过程中通过"体悟"才能领悟的;武德是古代朴素的道德观,是在武术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自觉形成共识,武德对各个时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