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申请公开了用于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消息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发送节点循环遍历查找共享内存中的内存段中内存块标志量的写入标识指示可写入并且读取标识指示0值的内存块;所述发送节点将所查找到的内存块的内存块标志量的写入标识修改为指示正在写入后向所查找到的内存块写入数据;所述发送节点在写入数据后将所查找到的内存块的内存块标志量的写入标识重置为指示可写入、退出所查找到的内存块并通知接收节点所查找到的内存块可读。该实施方式实现了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互不干扰、有顺序地读写共享内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5G)的系统性能以及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就蜂窝通信网络中终端直通(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一种距离受限的资源分配算法。考虑D2D通信用户复用蜂窝通信用户的上行频率资源的情况。建立蜂窝网络中D2D通信系统模型;分析D2D通信用户的接收信号和受到的干扰情况,推导出D2D通信用户的信干比表达式;根据预设的信干比门限值,推导出D2D通信与蜂窝用户复用相同频率的安全距离;基于推导出的复用安全距离,提出一种距离受限的资源分配算法。所提出的距离受限的资源分配算法将蜂窝通信用户占用的频率资源分配给复用安全距离之外的D2D通信对,能够确保D2D通信与蜂窝通信之间的干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仿真结果表明:距离受限的资源分配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并降低D2D通信的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3.
该发明涉及处理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设备和方法。移动终端(1)附着于第一技术类型(RAT1)的第一网络(2)。该移动终端(1)通过多个容器向第一网络(2)发送UE能力信息。每个容器涉及一种由该移动终端支持的技术类型。每个容器包括标识其内容所涉及的RAT的指示标签。当接收到容器时,第一网络(2)只对被指示为其自身技术类型的容器的内容进行解码。如果存在该移动终端所兼容的另一个技术类型的相邻网络(6),第一网络(2)发送相关的容器给第二网络,在第二网络处该容器的内容被解码。第二网络可以向第一网络返回从所述容器得到的一般化信息。这种机制提供用于在不同技术类型的网络之间传输移动能力信息的内容不可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减小采用B-MAC协议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对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发送、监听、休眠的电流消耗和时间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 并根据异步MAC协议的特点,将网络负载参数进一步细分,引入节点发送间隔、接收间隔、每次发送字节数、每次接收字节数这4个参量,同时考虑节点接收信号时所处状态的概率建立通信能耗模型,并给出能耗模型的最优解析解,使得能耗参数在不同网络负载和收发间隔下达到最优.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能量最优参数的B-MAC协议比普通B-MAC协议的能量消耗更少,明显减少了WSN节点在通信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延长了节点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5.
在蜂窝网络中通过复用蜂窝系统中已使用的频谱资源,来增加蜂窝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减少基站的负载,同时通过基于用户位置的设备到设备(D2D)模式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达到减少同频率之间的用户干扰,降低用户的传输功率的目的.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蜂窝通信和随机的资源分配模式,基于用户位置的D2D模式选择和资源分配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总容量,减少了用户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现有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中用户发现成功率低、发现范围小以及不能满足不同用户优先级的业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随机接入的动态D2 D发现资源分配机制。该机制中具有高优先级的D2 D用户采用传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向基站发送紧急请求信息;基站根据发送紧急请求信息的高优先级D2 D用户数,构建下一发现周期的发现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未成功选择发现资源块的次数,低优先级的D2 D用户自适应的在多信道时隙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和具有能量感知的多信道ALOHA接入机制之间进行切换。D2 D用户根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大小,判断是否成功发现。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制与传统的随机信道接入机制相比,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优先级用户的业务需求,还能支持更高的发现成功率和更远的发现范围。  相似文献   

7.
苗鑫 《天津科技》2023,(S1):70-73
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车辆式样自动检测系统的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AVI(组装车辆指示)系统用于输出车辆编号;PI(防呆装置)终端通过信号网络与所述AVI系统相连接;大屏展示系统通过信号网络与所述PI终端相连接,用于对处理数据进行显示;光栅系统通过信号网络与所述PI终端相连接,用于对车轮位置进行检测。该系统通过了智能相机进行深度检测,实现了车辆式样检查识别的自动化,使品质保证度、生产效率均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阵列侧向测井仪信号发送、接收设备的设计方案.在发送设备中采用MCS51单片机技术来产生六个频率不同、相位严格保持一致的发送信号.文章给出了阵列侧向测井仪信号发送设备原理方框图.针对信号接收的特点,笔者讨论了在接收设备中采用高共模抑制比、带有动态零点补偿的测量放大器抑制共模干扰;采用同步数字堆栈技术(即同步数字叠加技术)抵抗随机干扰、提高信噪比;采用数字滤波器进一步减小无用信号;采用FFT技术测出各种频率点的幅值,从而计算各地层的电阻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模块,所述光模块包括电连接的光输入端口、CPU和可调光衰减器,所述可调光衰减器用于根据所述CPU接收的衰减命令,获取从所述光输入端口接收的光信号的衰减值大小。该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调整光模块输入光功率的方法。该发明通过设置电连接的光输入端口、CPU和可调光衰减器,所述可调光衰减器根据所述CPU接收的衰减命令,获取从所述光输入端口接收的光信号的衰减值大小,对所述光信号进行衰减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光模块的输入光功率的远程调整。这样,省去了由于输入光功率有偏差需要测试人员去现场调试的麻烦,从而省时省力。此外,可调光衰减器稳定性较好,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个无线电遥感信号发送与接收系统.系统主要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整个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发送模块采用A/D转换芯片TLC549进行模拟信号的采集,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格雷码编码,通过SP多用途无线数据发送模块进行ASK调制,然后通过天线发送出去.接收模块通过SP多用途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通过三位LED显示所测得的模拟信号.测试结果表明,遥测信号范围为0~2.5V DC,发射距离100~200米.  相似文献   

11.
在蜂窝网络中通过复用蜂窝系统中已使用的频谱资源,来增加蜂窝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减少基站的负载.同时,通过使用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复用相同资源的设备间(D2D)通信用户对进行分簇,达到减小复用同频带D2D通信用户对(DU)之间干扰的目的.通过贪婪算法对每一簇DU对进行资源分配,达到减小蜂窝用户与DU之间的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随机分簇和随机复用的资源分配方案,FCM算法与贪婪算法的资源分配方案更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总容量.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电子类实验教学对示波器功能及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了参数可灵活设定、应用场所不受空间限制的无线示波器设备。系统以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a Array) 作为主控制器用于信号的处理,硬件部分主要由信号调理模块、A/D( Analog-to-Digital) 转换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块组成,上位机基于Labview 可视化编程软件设计。硬件采集处理部分与软件客户端通过WIFI 技术进行参数与信号传输,使观测效果不受被测点空间位置的限制。系统可同时实现4 路信号的采集与无线观测。经测试,该系统最高可分辨700 kHz 的波形特征,可准确测试2 MHz 的信号频率与幅值。该系统与实验室现有传统示波器互为补充,可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及课外实践的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嵌入式技术,研制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模拟设备,由插件模块、CAN收发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等组成。该BMS模拟设备融合了收集到的不同厂家充电桩的通信握手流程和国标通信流程,实现了与不同厂家的充电桩按照厂家标准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与不同厂家的充电桩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模拟各不相同发送周期的车上CAN数据与发送;可根据固化在程序中的各厂家电池充电时的变化曲线,充电时可以智能识别电池参数变化是否符合曲线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能够做到实时报警。该BMS模拟设备具有小型化和携带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该发明涉及用于允许记录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群组的群组成员间的话音发射的系统和方法。一种用于允许移动通信群组(例如,即按即说PTT群组)的成员从至少一个其它移动通信装置接收可记录当前对话或谈话突发的许可(在描述内容中称为指示)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产品。所述成员可进一步记录或接收所记录的对话或谈话突发,且将所述所记录的对话或突发存储在该地存储器中以供稍后检索或自动重放。所述所记录的PTT音频会话可在移动装置的显示器上显现,其中不同讲话者使用不同颜色标记且以时间次序显示从而允许较容易检索。  相似文献   

15.
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对混沌信号进行非相干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 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 斯公式, 在Chaos Shift Keying系统的接收端重构发射端混沌映射, 实现混沌信号的非相干检测. 在系统的发送端, 根据所发送的二进制信号对混沌映射系统进行分叉参数调制, 由于混沌信号对参数条件的敏感性, 所以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混沌信号有很大不同, 在接收端采用概率统计方法, 对信号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 根据事件发生概率的不同判断接收到的数字信号. 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无线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单片机等组成温度采集发送单元,将温度采集模块得到的温度数据组成特定协议字符串,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应用无线模块、网络模块和单片机等构成核心处理单元,接收无线信号后,进行解析,并把处理结果通过网络传送给PC机;应用VB软件编写上位机PC显示单元,对采集到的空间多点温度数据直观显示,组成一套基于无线、UDP协议的空间温度采集系统,满足大型机房对室温、机器温度的准确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防、军工等领域对数据带宽、传输速率、通道数量和数据运算处理速度等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设计了高集成度的复合架构的多路高速互连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多片FPGA的GHT高速接口用于接口连接与信息处理,采用SRIO交换技术用于板内外高速互连,通过VPX接口与系统组成数据传输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高效结合;还进行了系统软件架构试,表明该系统在6U尺寸内实现了板间96路10 Gbps高速数据信号接收、56路10 Gbps高速数据信号发送、12路10 Gbps高速数据光信号发送,板内32路10 Gbps高速数据信号互连;系统10 Gbps多路数据传输通路能满足军工级苛刻环境应用要求,其多路10 Gbps数据传输能力在国内军工模块电路中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操控终端,包括手持终端和远端处理模块,所述手持终端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显示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按键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控制模块和无线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按键模块和无线模块连接,所述远端处理模块包括远端控制模块,与所述远端控制模块相连的远端无线模块,收发指示模块和接口模块。该实用新型的手持操控终端,能够实现对远端设备的控制,并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功率控制方案,研究了该方案在码分多址 (CDMA)移动通信中实现最小发送功率控制问题。首先导出了最小发送功率控制模型。而后,利用最陡下降方法得到了求解该模型的神经网络的原理框图,并分析了用该网络进行最小发送功率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性能,探讨了该网络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用计算机仿真法模拟出该方案的运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小功率分配算法相比,神经网络功率控制方案可以提高基站接收信号的平均信扰比,降低信扰比的平均偏差,提高信扰比达到目标信扰比 90%以上的用户数量,从而可以降低用户信号的中断概率、提高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20.
脉冲超宽带系统通过发送宽度极窄的脉冲进行通信,因没有载波调制,所以基于载波侦听方式的MAC协议不适用于IR-UWB系统.针对常用的UWB MACAW MAC协议在网络负荷较大时RTS/CTS握手失败概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先由接收节点传送FI帧指示其处于空闲状态,然后发送节点再进行握手的UWB-RI MAC协议,以增大握手成功的概率.通过给出的UWB-RIMAC协议数据收发的详细流程,分析了FI帧广播间隔的取值,说明其对QoS的支持;最后仿真比较了UWB-RI MAC和UWB MACAW MAC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