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几种自酸蚀处理系统的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琼脂扩散法评价自酸蚀处理系统Clearfill Protect Bond、Clearfil SE Bond、Clearfil Tri-S Bond及Futurabond各组分在光固化前后对变形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于变形链球菌来说,在光照前CPB-P+A的抗菌作用大于CPB-P和洗必泰,而在光照后下CPB-P+A、CPB-P及洗必泰的抗菌作用没区别。除了CPB-P组外,各实验组在光固化后的抗菌性较光固化前弱。对于嗜酸乳杆菌来说,CPB-P在光固化前后在各组材料中都显示了最佳的抗菌性。除了CPB-P+A和CSEB-P+A组外,其他各组光固化前后抗菌性变化不显著。结论:光固化显著降低了自酸蚀粘接系统的抗菌效果,在Clearfill Protect Bond中MDPB发挥了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影响嗜酸乳杆菌在牛奶中生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在脱脂乳中生长促进剂和脱脂乳中的产酸及总菌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葫萝卜汁、啤酒对嗜酸乳杆菌在脱脂牛乳中的生长有明显作用;另采用嗜热性球菌与嗜酸乳杆菌单独培养,混菌发酵工艺时,增加L.a的比例,发酵产酸加快S.t与L.a的菌种比例关系发生交化。当L.a:S.t=2:1时,L.a的菌数水平起过S.t。  相似文献   

3.
以MRS琼脂培养基和液体摇瓶培养基为载体,通过目测菌液浑浊度及生长状态,对伤寒杆菌与嗜酸乳杆菌以及痢疾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培养时菌液OD600值和培养初始及终点时的p 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 H为6.0,嗜酸乳杆菌接种量为1.0%时,伤寒杆菌生长良好;当环境条件超出这一范围时,伤寒杆菌生长受到抑制.在p H为6.5,嗜酸乳杆菌接种量为1.0%时,痢疾杆菌生长良好;当环境条件超出这一范围时,痢疾杆菌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细菌性疾病。口腔常居菌如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等能粘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迅速产生大置乳酸而使釉质脱矿.因而被称为致龋菌.为探讨能抑制和杀灭致龋菌,减少或消除菌斑的药物,我们于1984年开始对一些中药制剂和某些外用抗菌药进行了抑菌试验的研究,筛选出杀菌效果满意的药物.为便于在人群中广泛开展防病工作与兰州日用化工厂协作制成“防病牙膏”.并进行人群试验,观察其对菌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培菲康(BIFICO)是一种新一代生物制剂,它以三种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固有菌群——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经适当配合而成的活菌生态制剂,是被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的项目,获卫生部批准生产的国家一类生物制剂.自1995年4月正式生产以来,在临床上使用安全、方便,无不良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现将临床治疗73例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以外,其中酵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细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霉菌主要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在酸乳饮料腐败变质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嗜酸乳杆菌在玉米酶解液中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膨化玉米为原料 ,采用全酶法糖化工艺进行液化、糖化 ,获得了DE值在 6 0 %以上的玉米酶解液 ,测定了嗜酸乳杆菌在玉米酶解液中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 ,温度、pH值、基质糖度、脱脂大豆粉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发酵前后基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2 4h后 ,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达到稳定期 ,其活菌数达到 3 6× 10 8cfu/ml;培养 36h后 ,酸度达到 0 78%以上 ,发酵后的基质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hus)的选择性培养条件,探讨了两菌在单一菌种培养和混菌培养状况下的菌体生长和产酸特点,发现该两菌种之间的生长及产酸存在着明显的互相促进作用,在牛乳培养基中混菌培养状况下两菌的生长及产酸代谢均优于单菌种培养.在两菌的接种量体积分数各为1%的条件下,不但能获得较高的活菌数,而且凝乳状态及风味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从人的口腔中取少量牙垢,经过口腔变形链球菌和口腔乳酸杆菌普通培养基培养,再经过专性选择培养基分离及进一步纯化,得到口腔变形链球菌和口腔乳酸杆菌,并进行纯种鉴定.用比浊法测定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这两种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MCTS对这两种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酵乳杆菌 B44 是一株分离自保加利亚家庭手工制作酸奶的乳酸菌株. 体外实验发现: 发酵乳杆菌 B44 具有较强的疏水性(79.67%)和低酸高碱的静电作用, 可耐受 1 mg/mL 溶菌酶, 在口腔中具有较佳的黏附和存活能力; 此外, 具有较高的自聚率(13.34%)以及与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共聚集作用, 当与变形链球菌共培养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其抑制率可达 63.43%. 实验表明, 发酵乳杆菌 B44 对人类龋病的防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是一株潜在的口腔益生菌, 在人类口腔健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天然药物没食子和联合氟制剂预防龋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天然药物没食子(Turkish gall)和联合氟制剂预防龋病的效果,为天然药物没食子预防龋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SPF-SD大鼠感染致龋细菌,饲以致龋饲料2000#,分别用蒸馏水、没食子浸剂、氟化钠溶液、洗必泰溶液以及没食子+氟化钠混合液连续5周给5组大鼠口腔涂药,采集大鼠唾液培养,记录变形链球菌水平及龋齿Keyes记分,观察没食子和没食子+氟化钠对大鼠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并评估药物抑制龋损形成的效果。结果显示:①对于变形链球菌水平,与蒸馏水组相比,其余各组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只有氟化钠组和洗必泰组与蒸馏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于龋齿Keyes记分,各实验组药物对大鼠龋齿的形成及严重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没食子显示对窝沟面龋和光滑面龋有较好的防治效果(P〈0.05),但均低于氟化钠组;没食子+氟化钠组未见明显的协同抑龋作用。表明天然药物没食子能抑制大鼠口腔变链菌的生长代谢,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药及其优化培养基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浊法确定枸杞和山药浸提物对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了该菌的两种增值培养基,其中50%枸杞浸提物的添加量为2%,25%山药浸提物的添加量为3%.对处于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对该菌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稳定期时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技术计数,最高活菌数达到2.21×108cfu/mL.  相似文献   

13.
探讨乌龟排泄物对鱼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对乌龟前肠、中肠、后肠和尿囊中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鉴定出乌龟肠道微生物区系优势菌群有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极毛杆菌属等菌属;厌氧菌有革兰氏阴性球菌、杆菌、消化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等.嗜水产气单胞菌、白色链珠菌表现对乌龟排泄物上清液最为敏感;灭菌后的乌龟排泄物上清液对供试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当地市售的传统酸奶中分离出一株产胞外多糖的链球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确定为嗜热链球菌ST。在补充了20g·L-1的葡萄糖,初始pH7.0的培养基上,40℃,培养24h后,其胞外多糖产量为55.62mg·L-1。进一步的结构分析显示,此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在生产嗜热链球菌ST冷冻干燥制剂时,其最佳的增殖培养基组成为脱脂奶粉100.0g·L-1,酵母膏3.0g·L-1,碳酸钙9.0g·L-1和乳清粉20.0g·L-1,活菌数达到1.05×109CFU·mL-1。由脱脂奶粉160.0g·L-1、甘油30.0g·L-1谷氨酸钠30.0g·L-1和5.0g·L-1吐温80构成的保护剂能明显改善菌体细胞在冷冻干燥条件下的存活能力。在发酵温度37℃、搅拌转速90r·min-1和pH5.9的条件下培养,经冷冻干燥获得的直投式发酵剂产品的活菌数量可达1.7×1011CFU·g-1。当采用固形物仅为80.0g·L-1的还原乳做为原料时,与不产胞外多糖的菌株生产的酸乳相比,采用该产品制备成的产品乳清析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观察组于术后第3 d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0 d肠道菌群、肠黏膜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双歧杆菌、蒙脱石散三药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91±22.40)μmol/L,对照组为(38.61±21.6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腹泻、发热、皮疹等较多不良反应,治疗组除个别嗜睡、便秘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苯巴比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的群体生长规律,为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诊断及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将108株经两次激活的分离自HIV感染者和健康人群口腔的白假丝酵母菌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37℃培养15 h,每间隔1 h取样采用血球计数板活菌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同时用酶标仪测定OD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代时。结果:绘制了分离自HIV感染者和健康人口腔的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0~3 h为迟缓期,4~10 h为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开始于10 h,两组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基本相似。108株白假丝酵母菌的代时为1.568 h,其中HIV感染者白假丝酵母菌代时为1.354 h,健康人群白假丝酵母菌的代时为1.782 h,HIV感染者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速度比健康人群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快0.428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和健康人群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各个时期基本一致,HIV感染者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生长速率较健康人群稍快,在口腔念珠菌病致病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3菌株为代表菌株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特性比较发现:本菌在鲜血琼脂和TS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TSB液体培养基和BHI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测定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表明:培养16~20h活菌数达到最高峰,24h后活菌数大幅下降,这一生长规律为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大规模培养奠定了基础;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和TSB液体培基中4℃保存的存活曲线表明:本菌在以上介质中前期不易死亡,后期死亡较快。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法解决了该菌即时计数的问题,为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动物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测定了该菌对中华幼鳖和银鲫的致病性,其LD50分别为8.40×10^8CFU和8.63×10^8CFU.  相似文献   

19.
嗜水气单胞菌与其拮抗菌R-15的生长曲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R-15经鉴定为粘质沙雷氏(Serratia marcescens Bizic).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拮抗菌的生长曲线以及R-15菌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培养的生长曲线,分析拮抗菌R-15培养时间与其产拮抗活性物的关系,并对发酵液中拮抗活性物作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拮抗菌R-15液体培养在20 h时菌体数量达最高,抑菌作用在36 h时最强;当两种菌混合培养至24 h后,嗜水气单胞菌数量从4.5×1017/mL开始快速下降至62 h的2.6×107/mL,而拮抗菌R-15仍维持较高水平.拮抗活性物质初步确定不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和增加稀释度分别获得解纤维素固氮芽孢杆菌与伴生菌的纯培养,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两种菌进行鉴定;将两种菌分别培养及二者按不同比例接种进行混合培养,测定活菌数量、纤维素酶活性和固氮量,探讨两种菌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解纤维素固氮芽孢杆菌AX32为栗树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staneae),伴生菌AX322为根癌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相比,两种菌活菌数量降低,种间关系为竞争,但混合培养时纤维素酶活性和固氮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