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种用于多目标跟踪的改进PDA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概率数据关联滤波(probability data association filter, PDA)算法进行了改进.新算法考虑了临近目标对航迹更新的影响,修正了关联门相交区域内回波来自被跟踪目标的后验概率.仿真证明,新算法在计算量和PDA算法接近的情况下减少了误跟踪和目标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吕博  王大伟  王卓群 《应用科技》2010,37(12):32-35
文中建立了功能完整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使用最邻近数据关联(NNDA)算法提取目标航迹,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实现时间配准,并将传感器性能作为权重应用到航迹对的融合中,使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融合航迹对.引用回声状态网络(ESN)技术实现航迹的预测.基于雷达数据在不同运动场景中测试模型性能,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和机动转弯的目标,模型具有较高的跟踪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距离高分辨雷达邻近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检测点分布特征辅助的航迹关联算法.该算法利用标准差椭圆提取目标检测点分布特征,同时利用目标的状态信息和特征信息进行航迹关联,解决了邻近目标航迹易关联错误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距离高分辨雷达目标关联准确度,提升航迹质量.   相似文献   

4.
强烈的海杂波干扰以及目标起伏严重制约了高频雷达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性能,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频雷达的数据融合与跟踪算法.通过加权最近邻关联来融合多频数据;通过无味卡尔曼滤波输出跟踪结果.在中国东海舟山海域进行了为期10d的数据采集实验用于验证系统性能.研究了多频雷达数据特点,给出了合适的距离、速度和方位的融合门限及权重设置方法,建立了从检测到跟踪整套处理流程,并提出了用于检验多频工作性能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目标在线时间、航迹分裂数目、跟踪区域和定位误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据融合和跟踪滤波显著延长了目标在线时间,提高了目标检测概率并减小了定位误差和跟踪中出现的航迹分裂数量,增强了跟踪稳健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适于工程应用的多目标跟踪快速数据关联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目标跟踪快速数据关联算法,重点分析了关联门相交区域中的公共回波对航迹更新的影响,并综合考虑了关联门内其余侯选回波对航迹更新的作用,以很小的计算代价完成了后验概率的计算。仿真表明,新算法以与PDAF算法接近的计算量,达到了接近于JPDAF算法的目标跟踪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异类传感器航迹相关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由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组成的异类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中的多目标航迹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异类传感器航迹相关算法.该算法将目标航迹看成是方位信息的时间序列,所有目标航迹构成方位时间序列集合,利用B型关联度对该集合元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形成航迹灰色关联度矩阵,采用最低关联度门限与全局最优的策略确定航迹关联对,实现...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在密集杂波环境下多传感器机动目标跟踪算法,在利用雷达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融合红外(IR)传感器获得的精确角度信息来提高机动目标跟踪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该算法较传统概率数据关联(PDA)对于航迹跟踪成功率和位置估计的准确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动目标贴近和交叉运动影响下的ESM与雷达的航迹关联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的航迹关联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ESM传感器和雷达在双机协同无源定位中获得的距离、角度、速度、相位差和时间差信息,丰富了模糊因素集;给出了模糊综合评价中的隶属度和权重的动态计算方法,并对评价集和评价准则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距离200 m时,传统的多因素模糊综合决策航迹关联算法的关联正确率为55.2%,航迹关联算法的关联正确率为74.0%。在增大目标距离和雷达探测误差的情况下,算法的关联正确率始终高于传统的多因素模糊综合决策航迹关联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贪心策略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目标跟踪中数据关联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关联方法,该算法先计算航迹和点迹的欧式距离以及其状态向量的在1范数下的距离,并将两者的和作为关联测度,构建关联概率矩阵.根据关联概率矩阵,对每条航迹都找到最适合(关联概率最大)的点迹,若点迹只是一条航迹的候选点迹则予以更新,若点迹是多条航迹的候选点迹,则选择其中概率最高的一条航迹予以更新.蒙特卡罗仿真表明,该算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对每条航迹更新的点迹尽量是当前所有点迹中最优的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概率假设密度(PHD)滤波无法跟踪未知起始位置新生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生目标强度检测的PHD跟踪框架.针对原高斯混合PHD无法确定目标航迹问题,在跟踪框架中设计了基于auction的"航迹-状态估计"关联算法,给出了航迹识别的数学表述和具体实现方法.然后,给出了变目标数的多目标跟踪框架的高斯混合实现方法.采用MATLAB编程实现了所提出算法,并使用因目标新生和遮挡导致目标数变化的2种行人数据库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通过目标位置观测值更新新生目标的强度函数,提高了PHD滤波对新目标和遮挡目标的响应性,能够有效跟踪任意时刻未知位置的新生目标,并能够输出目标航迹,提高了多目标跟踪的目标数估计准确性,降低了跟踪误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联邦滤波思想将机载数据链、光电传感器和雷达的探测信息进行融合以解决跟踪过程中雷达易受欺骗干扰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欺骗干扰方式,对雷达受欺骗干扰时的量测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传感器融合干扰检测算法;结合多模型交互、时间配准、信息等价转换、信息分配,提出了了机载多传感器联邦滤波抗欺骗干扰融合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检测并应对雷达的欺骗干扰,确保对真实目标的有效跟踪。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评价的雷达射频隐身性能多域联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射频隐身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敌方探测设备的雷达射频隐身性能模糊评估方法。通过分析雷达辐射源在极化域、波形域、能量域中影响射频隐身性能的因素,构建极化域、能量域、波形域射频隐身指标,突破传统的"辐射-接收"模型的射频隐身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机载雷达自身辐射信号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射频隐身性能模糊评估方法。最后,对不同机载雷达系统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正确反映机载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3.
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STAP)在机载预警雷达中应用广泛,对其干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相干干扰方法采用主瓣对主瓣的方式截获雷达信号易被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杂波扩展的干扰方法.干扰机位于雷达副瓣,截获雷达杂波信号而非直达波信号作为相干干扰信号的来源,采取投散射的方式实施干扰,实现对雷达的主瓣干扰.推导了干扰机接收到的雷达直达波和雷达杂波功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杂波信号模型和干扰信号模型,通过仿真比较了干扰机接收到的雷达直达波和雷达杂波的功率,验证了截获杂波信号的可行性,与伪杂波干扰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伪杂波干扰,该干扰方法对目标先验信息准确性要求较低,干扰后在方位和多普勒频率上均形成假目标,故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检测地面切向运动目标,提出基于多视图像序列跟踪的检测方法。在SAR多视图像序列上,具有切向速度的地面运动目标在子视图像间的位移轨迹可近似为一条斜线。该算法利用具有方向性约束的动态规划实现动目标在SAR多视图像序列上的轨迹跟踪,进而沿散焦轨迹作非相干积累可显著改善微弱目标检测性能。基于跟踪信息可实现动目标切向速度估计和解Doppler模糊。基于实测机载SAR数据的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复杂的分布式系统,雷达组网系统受到各种攻击的威胁。为了研究赛博攻击对雷达组网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针对雷达组网系统的重放攻击方式。首先建立目标运动模型和系统模型,其次分析了重放攻击对单站雷达位置估计误差的影响,基于此扩展到对雷达组网系统目标跟踪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攻击参数与位置估计误差的关系。通过仿真分别展示了单站雷达和雷达组网系统受到重放攻击时的状态估计误差,以及单站雷达和雷达网估计误差与攻击强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单站雷达,重放攻击可以造成巨大的跟踪误差,且攻击效果与攻击强度成正比关系。当攻击的对象是雷达组网系统时,需要合理地选择攻击参数才能产生明显的攻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智能车辆系统中检测前方车辆,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假设跟踪(Multiplehypothesis tracking,MHT)模型的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在多假设跟踪模型下,定义毫米波雷达量测集合与目标集合的对应关系,采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提取量测集合中的有效目标,从而得到有效目标集合。利用概率树模型估算目标的出现概率来维护检测的目标集合,保留稳定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远近距离下和较差环境下黑夜灯光的前方车辆达到了准确的检测效果,克服了基于视觉的车辆检测方法对目标距离和环境光线敏感的缺点,同时在目标的保持维护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天基雷达由于工作于下视模式,天基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往往会淹没在地球杂波背景中.分析了天基雷达地杂波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低PRF时天基雷达空中动目标检测的无杂波区域,然后结合正交编码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编码技术的空中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杂波抑制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视雷达面临的强地杂波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雷达动目标模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动目标模拟器系统完成后,不但可为经维修或刚生产的机载雷达提供一个测试基地,并可为未来机载雷达的定型与生产提供一个精确的测试依据.从工程角度阐述了雷达动目标模拟器的一种实现方法,该模拟器的实现可方便对雷达的测量,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