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新疆伊宁市前进街为案例地, 通过地方依恋相关的定量分析, 结合质性访谈和Mapping绘制, 对前进街居民认知的生活世界构成展开实证研究。依据地方依恋主成分分析, 得出20道问卷题目和5个主成分(情感联结、社会联结、环境感知、生活体验和工作联结), 量表整体结构良好,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内涵, 进一步得出由情感联结、社会联结和物质联结三维度构成的生活世界?地方依恋模型。该模型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中价值特征要素相结合, 能够强化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动态管理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初中生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以及家庭居住环境四个条件下,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采用父母依恋问卷以及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348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与调查。发现:初中生依恋在年级、是否独生和家庭居住环境上都无显著差异,男生依恋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攻击行为在性别和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农村初中生攻击性显著低于城镇初中生,初中生攻击水平随年级增高而增加;初中生依恋与攻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我的班级调查问卷"和"青少年公益心调查问卷"调查了温州、宁波、衢州3个城市五所中学的445名中学生,探讨中观系统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榜样和班级环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及过分干涉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榜样示范作用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和秩序与纪律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班级环境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江光荣编制的班级环境问卷、Raine的主动与反应攻击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40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班级环境、自尊与主动和反应攻击呈显著相关;班级环境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帮助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方案时考虑到更全面的因素,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亲社会行为量表、大学生感戴问卷、父母情感温暖量表、社会公正信念问卷对陕西某高校7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社会公正信念、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呈两两显著正相关;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社会公正信念、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问卷对578名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城镇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在年龄上呈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得分越低;环境态度及其各维度与环境行为之闻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215名大学生依恋和网络成瘾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其中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依恋所占比例最大;在回避和焦虑量表得分上,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差异显著,在信息成瘾上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都与安全型得分相关不显著;专注型和害怕型依恋对网络成瘾具有微弱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自陈依恋量表(ECR-R)和童年期经历问卷(CTQ-SF)法,对5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及其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结果发现:童年高、低创伤经历得分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高、低依恋回避组在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低依恋焦虑得分的大学生在童年创伤经历各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成人依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著,回归系数为0.81。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对其成人依恋关系具有预测作用;可通过对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心理重构,重塑安全和健康的成人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社区参与、环境态度及环境行为的理论模型,目的在于探究社区参与对生态旅游社区居民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借助AMOS21.0软件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结果发现:(1)因子"社区参与"对"环境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因子"社区参与"对"环境行为"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因子"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环境态度在社区参与和环境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刺激-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性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南京市江宁区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性感知可分为社区参与感知、地域条件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和乡村景观感知5个维度;环境责任行为可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2个维度;(2)乡村景观感知与乡村文化感知不仅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而社区参与感知和农业经济感知仅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3)乡村景观感知是乡村性感知各要素中驱动游客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团体依恋问卷(GAS)、人际问题量表(IIP-32)对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一新生个体依恋、团体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1)个体依恋焦虑、回避分别与团体依恋焦虑、回避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问题呈显著正相关;2)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在同时考虑团体依恋时,个体依恋焦虑对人际问题的正向预测作用虽显著但已减弱.说明团体依恋在个体依恋对人际问题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以及中学生网络欺凌问卷对116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欺凌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有留守经历上存在差异;2)羞耻倾向各维度、网络欺凌分别与父子信任、父子沟通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父子疏离、母子疏离呈显著的正相关;3)羞耻倾向在父子疏离、母子信任、母子疏离与网络欺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改善亲子依恋质量和降低羞耻倾向水平可以防范农村中学生网络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课题组采用文字阅读材料情绪启动范式,探究不同性质的道德情绪水平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积极和消极道德情绪启动操作均有效,相比较于中性实验组,积极道德情绪组和消极道德情绪组被试的亲环境行为水平更高。实验结果证明,积极道德情绪可以引发大学生亲环境行为,消极道德情绪也可以引发大学生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个体依恋和团体依恋的影响,目的取样选取95名大一新生分为实验组(49人)和对照组(46人).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0周,每周3学时的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处理.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被试施测人际问题量表(IIP-32)、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团体依恋问卷(GAS).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在人际问题得分上显著降低,而对照组人际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均显著降低,但个体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变化;对照组在团体依恋焦虑、回避和个体依恋焦虑、回避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变化.可见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提高大一新生的团体依恋,但对个体依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共情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共情量表对55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探讨共情在初中生羞怯和亲社会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羞怯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共情与羞怯显著正相关;2)共情对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可以调节羞怯对女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在男初中生中,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加强对羞怯初中生尤其是男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攻击行为问卷、道德推脱问卷对贵州省58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与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过度保护均与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否认与攻击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在父/母亲过度保护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在"黄金周"及节假日的集中出游,使得景区人满为患,加上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使得城市居民的旅游休闲活动成为"美丽中国"的环境之殇.本文以福州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新生态范式量表并设计居民旅游休闲行为问卷,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鼓山和三坊七巷调查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休闲行为,分析福州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的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福州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休闲行为得分总体上较高,但在不同景区有所差异;性别、居住地、月收入、年龄、教育背景和职业等对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均有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制定管理政策,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居民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以改善其旅游休闲行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家谱图技术评估青少年个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以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检验评估效果,探索家谱图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识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依恋类型可预测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研究说明家谱图在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基于家谱图技术的心理评估方法兼具临床式评估的详实性和问卷统计式评估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环境行为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改善学生的环境行为 ,促进环境行为和环境意识的协调发展 .通过中学生环境行为的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了解目前中学生环境行为的现状 ,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的环境行为 ,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养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