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川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统计、薄片观察,同时采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CT扫描等高分辨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微孔、有机质孔等次生孔隙为主,部分孔隙已被不同程度充填。利用CT扫描技术对储层致密灰岩微观孔喉三维模型重建,发现大量纳米级孔隙存在于储层基质内部,孔喉连通性差。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及孔隙结构参数将大安寨段储层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及沥青质充填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渗流有效性;次生微裂缝成为孔隙间良好通道,有效提高了储层渗流能力。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基质内部纳米孔隙及广泛发育微裂缝的贡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毛管压力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研究区长6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以溶蚀孔最为发育,粒间孔次之;孔隙结构主要为小孔-微喉型,具备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对储层物性特征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大大减少了储层的原生孔隙,使储层物性逐渐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子北油田毛家河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及各类溶蚀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微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为主.研究区长6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孔隙结构的各项参数与渗透率间具一定的相关性,机械压实与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解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大量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对储层岩石学,沉积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长8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作分析,利用水驱油实验分析储层微观的驱替类型及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8储层微观驱替方式主要有均匀水道驱替型,指状绕流驱替型,网状驱替型3种类型,流体渗流效果的不同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微观非均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渗透率较孔隙度能够更加有效提高驱油效率;最大孔喉半径、最大进汞饱和度均是储层孔喉连通性的重要参数,直接反应孔喉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储层孔喉的连通程度越高,孔喉半径越大,储层渗流能力越强,驱油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从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的类型和结构以及其物性等方面,对陆东凹陷后河地区下白垩统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微孔隙和微裂缝四种,以次生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油气主要的富集场所。孔喉以微细喉和特细喉为主,孔隙的连通性较差。储层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具有低孔、特低渗特性。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次生孔隙带的发育与溶蚀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观测的孔隙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直罗油田比6储层的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微喉为其主要的渗流通道。该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有着先天性的控制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但程度并不大,最终导致本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研究区长10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水驱油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10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和沸石溶孔次之,喉道类型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孔隙结构的储层,其水驱油在储层孔道的驱替方式主体为活塞式驱替,非活塞式驱替比较少见;不同类别孔隙结构储层,注入水在孔隙网络中的驱替特征差异较大,Ⅰ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均匀状驱替和网状-均匀状驱替,Ⅱ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网状驱替,Ⅲ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指状驱替和网状-指状驱替。水驱油渗流特征及驱替效率主要受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和驱替压力、注水倍数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储层从Ⅰ类至Ⅲ类,储层物性与孔喉结构依次变差,孔隙网络中水驱油方式由均匀状→网状→指状变化,水驱油效率依次降低;该类储层喉道的大小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储层喉道半径越大,驱油效...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英台地区储层砂岩体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储层砂岩岩体微观结构特征入手,对英台地区储层砂岩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特征和孔喉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砂岩体划分出粒间孔及胶结物未充满孔组合、正常粒间孔及次生粒间孔组合、溶蚀扩大孔及粒间溶孔组合、晶间孔隙组合、混合孔隙组合、胶结物内溶孔及无孔隙组合六种孔隙组合类型和大孔大喉模式、大孔小喉模式、小孔小喉模式、微观微喉及孤立孔隙模式四种孔喉结构模式。利用这种孔隙组合类型和孔喉结构模式对储层进行分类及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线衍射、压汞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2种孔隙类型为特征,且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布不均匀.不同沉积相带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存在差异,决定了储层孔隙类型的差异,从而导致储层物性的不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物的充填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储层易溶物质的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成为流体运移良好的通道,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技术,对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新安边地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探究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隙,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匹配类型有粒间孔缩颈型喉道,粒间孔片状、弯片状喉道,溶蚀孔...  相似文献   

11.
通过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衍射、核磁共振及渗流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研究了周长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面孔率低;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和缩颈式喉道为主;岩石排驱压力低,进汞饱和度高,但退汞效率低,一方面是由于孔喉连通性差,另一方面储层中的黏土矿物也对退汞效率产生了影响。孔喉结构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孔喉比及连通性等决定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大喉道主要提供储层的渗流能力,而中-小孔喉则对储集能力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大量的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三个方面对长6油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针对储层超低-特低孔、超低-特低渗的特点,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致密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孔隙结构以微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为最有效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均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解和交代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直罗油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长7页岩生烃潜力及孔隙特征,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利用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长7页岩进行了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孔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黑色湖相页岩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均存在差异,具有"北西厚、南东薄"的特征;长7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的烃源岩,页岩储层属于I类富集型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有机质孔为主;孔径以<0.5 μm为主,储层喉道半径主要在100~750 nm,孔隙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在0.5%~1.9%,平均约1.0%。研究认为,研究区"新发现"的长7页岩生烃潜力较大,可动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特征复杂,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通过大量岩芯观察,分析化验数据统计,同时采用恒速压汞实验、场发射及CT扫描等高分辨率测试手段和方法,对长7致密油储集层形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集体由牵引流和重力流沉积的致密砂岩形成,具有粒度细,储层厚度大,脆性指数高,储层物性差等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可见孔隙含量低,主要发育微米-纳米级孔隙,喉道以片状和管状为主,受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充填,有效孔隙体积小,但微裂缝发育,连通性好,储层含油层物性下限低,可动流体饱和度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段砂岩储层特征,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长8、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的改造。结果表明:长8、长6段属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少见溶(裂)缝;压实(压溶)、溶蚀、胶结作用为最主要的成岩作用。定量计算表明,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为35.96%,砂岩储层主要经历了早期强压实减孔阶段(-17.38%)、中晚期胶结作用减孔阶段(-16%)和晚期溶蚀作用增孔阶段(+6.82%)。早期强压实作用是长8、长6段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则进一步强化了低孔低渗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和薄片的古地磁定向分析,以及油井注水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中山川油区长4+5—长6储层的物性及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区的主力油层以低成熟度的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种类较多,原生的粒间孔及次生的溶蚀孔为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水平和网状裂缝非常发育,具有张裂缝特征,构造型的NE向裂缝占主要地位.在区域最大主应力的控制下,人工压裂裂缝的方向主要为NE-NNE向.  相似文献   

17.
曹凡峪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曹凡峪地区主要的产油层,通过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曹凡峪地区长6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孔隙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发育细粒长石砂岩,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曹凡峪长6成岩阶段为晚成岩A期早期。将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划分为5种成岩相,分别为绿泥石膜-方解石胶结-溶蚀孔隙相、方解石胶结-残余孔隙相、硅质胶结-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膜胶结-溶蚀孔隙相。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原生残余粒间孔是研究区最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有利成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研究区物性相对较好,产量较高的储层区带,也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阿尔及利亚D区块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泥盆Siegenian组砂岩储层是阿尔及利亚D区块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研究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勘探潜力的评价及后期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研究,块内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次生孔隙和少量的裂缝,原生粒间孔不发育,多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隙。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小孔微细喉,储层物性较差,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成岩作用中以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其次是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