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白色豆马勃、松乳菇的接种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生理代谢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较好的菌种。结果表明:(1)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均能显著增加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根长、侧根数,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接种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对马尾松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其地径生长还低于对照。(2)外生菌根促进了马尾松苗木体内水分增加,根吸收能力加强,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降低了脯氨酸、丙二醛含量。(3)外生菌根促进了苗木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对马尾松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效果不显著。与对照比,所有菌根化苗木根中氮、磷、钾分配比例减少,而茎中钾的分配比例增加,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增加。总的来看,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无论对苗木的生长、生理、养分吸收促生效果较好,而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促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外生菌根菌浸染对核桃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浸染技术方案,采用浸染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控对比实验研究了美味牛肝菌、紫色马勃、鸡油菌等外生菌根菌对核桃浸染的根际菌根形成及菌根感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7.34%,紫色马勃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54%,鸡油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73%;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70%时,菌根感染强度最大为48.6%。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一种最佳的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本研究拟通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一种鸡油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95414.8)和一种紫色马勃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410082596.4)所生产的2种外生菌根菌菌种,应用到无籽刺梨扦插繁殖中。结果表明: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和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扦插成活率较高(90%),处理水平3(鸡油菌液体菌种100 g)(82%)次之,处理水平4(紫色马勃液体菌种100 g)为80%,处理水平1(不使用外生菌根菌菌种)成活率最小,为73%;处理水平1株高590 mm,处理水平2株高为860 mm,处理水平3株高为780 mm,处理水平4株高为750 mm;处理水平2生物量总计为868 g,处理水平4次之(661 g),处理水平3为634 g,处理水平1为479 g。说明经外生菌根菌处理的插穗,其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生物量明显优于未处理,在处理的插穗中,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强于其它二个处理,二种外生菌根菌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无籽刺梨的扦插后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5.
贵州鸡油菌的应用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邹方伦  姜山 《贵州科学》2001,19(1):42-47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贵州鸡油菌资源 ,本文在对贵州鸡油菌资源进行调查的同时 ,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基物作了初步的研究。其结果为 :鸡油菌分布在贵州海拔 2 50~ 1750的地区。子实体生长期为每年的 5~8月 ,生长基物的 pH为 5 8,生长温度为 15 2~ 30 6℃ ,光照强度为 650~ 1650LX ,土壤温度 31 39%~19 4 4 % (土壤深度 1~ 10cm) ,土壤微量元素有 :铝、钡、铍、钴、铬、铜、铁、锰、镍、铅、锑、硅、钛、矾、铟。鸡油菌生长环境的植物种类有 :茅栗、栓皮栎、马尾松、马桑、盐夫木、板栗、化香、槐树、野花椒、地瓜藤、构皮、救军粮。将分离的鸡油菌纯菌种接种于马尾松育苗中 ,能形成菌根 ,可使马尾松幼苗生长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林  刘世农  涂祥闻  冯胜赋  吴橙 《贵州科学》2007,25(4):84-85,88
鸡油菌是外生菌根真菌,可通过对马尾松侵染形成共生体,本项研究发现鸡油菌还可以兼性腐生.在温度20~24℃、pH值5.5~6.0、松针马铃薯培养基等条件下,栽培当年就能获得大量子实体原基,为探讨鸡油菌培养与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3种松苗中,菌根菌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黑松,再次为湿地松.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504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EG;Pt2对马尾松和黑松的促生效果较好;Pt1和ZJ对3种松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505和HX仅对马尾松的促生效果较明显.菌根菌对松苗促生作用的大小与菌根形成状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不同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等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养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马尾松外生菌根苗的生长及各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菌根菌对马尾松苗高、地径均有显著促生效果;马尾松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增强;各菌根菌对松苗的促生效果与氮、磷、钾的利用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各马尾松菌根苗根系酸性磷酸酶含量均比对照提高100%以上。  相似文献   

9.
非灭菌条件下VA菌根真菌对紫茉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盆载方法研究了非灭菌条件下,接种VA菌根真菌Selerocystis sinuosa对紫茉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VA菌根真菌能提高VA菌对紫茉蓝的浸染率,接种株的营养生长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优于对照株,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促进紫茉莉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D精氨酸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内源多胺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内源多胺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以分别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混合菌的5种菌根化马尾松小苗为材料,通过添加ADC竞争性抑制剂D精氨酸(DArg)进行室内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各处理植株的萎蔫度、针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施加DArg的处理中,各植株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高、紫金蜡蘑(La)菌根化植株次之、CK植株较低,而DArg处理的各植株抗旱能力发生了逆转,依次为CK植株较高、La菌根化植株次之、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低。分析表明菌根化马尾松植株Put合成主要依赖以LArg为前体的途径,并且向Spd和Spm的转化效率较CK植株高;维持较高Spm含量、(Spd+Spm)/Put值,是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洪湖湿地野菰群落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湖湿地野菰(Zizania latifolia)的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测算其碳储量、固碳能力,探讨其固碳潜力.结果得出:洪湖湿地野菰地上现存生物量平均0.75kg.m-2(0.52~0.96kg.m-2),现存碳储量平均0.33kg.m-2(0.23~0.42kg.m-2);地下部分的生物现存量平均为1.47kg.m-2,其碳储量平均为0.65kg.m-2,均约为地上2倍,因此野菰碳储量主要在地下部分;洪湖湿地野菰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合计达0.75kg.m-2.a-1,加上地下部分,平均为1.2kg.m-2.a-1,固碳能力为0.53kg.m-2.a-1,高于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和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与中国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相比,由于洪湖湿地野菰种群郁闭度较高,其平均固碳能力强于城市、河流等生态系统,明显高于其他湖泊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重视,保护现有人工林碳贮量以及开展科学的森林经营活动,已成为改善林分结构,增强陆地碳汇的重要措施。【方法】以川东华蓥33年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3种目标树密度(H1.100;H2.150;H3.200株/hm2)经营方式,研究目标树经营后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变化。 【结果】与对照林分相比较,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各器官)、林下层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层碳贮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碳贮量生长量分别为15.65%、18.70%、16.59%,均高于HCK(对照林)的13.4%;目标树干、枝、叶、根和全株碳贮量生长量平均值较一般树高出66.04%、51.25%、52.09%、48.81%和38.67%,各器官碳贮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根系>树枝>树叶;林下层碳贮量变化除草本层为H2>H3>H1>HCK,其余层次皆为H3>H2>H1>HCK;土壤层碳贮量为244.86 t/hm2,占林分总碳贮量76.44%,但土壤表层(0~5cm)碳贮量占土壤层(0~40 cm)的45.52%,并呈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的趋势;马尾松林碳库空间分布为土壤层(0~40 c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粗木残体层。【结论】目标树经营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且经营密度为150株/hm2的马尾松林碳贮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生长量及其生物量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1996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进行连续的定位定期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工程林6年生幼林的林木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36.16m3/hm2和36.86t/hm2,分别比常规造林11年生和不施肥同龄林增加3倍~6倍;揭示了马尾松幼林生长量规律及其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马尾松工程幼林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与地径逐月生长量的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广西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育种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当前马尾松遗传改良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提出马尾松育近期和中长期育种措施,认为马尾松在近,中期的育种逐渐从传统的用林材林为主的转向以纸浆和脂用林为主,建议在育种策略上的相应的准备和转变。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均匀度等对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群落与马尾松群落、甜槠群落、苦枥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木本植物而言,七子花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马尾松群落、甜槠群落大,比苦枥木群落小;七子花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均比马尾松群落、甜槠群落、苦枥木群落大;各群落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植物。一般地,七子花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比相应的马尾松群落、甜楮群落大。在七子花群落、马尾松群落、甜槠群落的垂直结构中,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在崇义县设置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马尾松天然林固定样地,连续5年监测雨雪冰冻灾害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后的5年内,人工马尾松林受害比天然马尾松林严重。2块样地乔木层植物阳性树种马尾松和枫香木(Liquidambar formosana)数量都减少了,中性和耐荫的树种数量增加。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丰富度指数增减幅度不超过0.3,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超过0.2。2块样地林下植物物种种类变化较小,增减都为1种;林下植物数量增加较多,主要是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增加,其株数占50%以上,盖度超过了60%。2块样地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很小,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减的幅度都不超过0.2。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云南普洱21个思茅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粗死木(CWD)、凋落物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思茅松生物量模型,估算了其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普洱地区思茅松林活体生物量为82.63~197.89 thm-2(平均129.11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97.86%~98.38%,灌草层为1.62%~2.14%.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茎(67.06%~78.45%)枝(9.75%~16.98%)根(10.14%~13.85%)叶(1.54%~2.10%).死地被层生物量为4.58~8.94 thm-2,其中凋落物占到了81.58%~96.91%,CWD仅占3.09%~18.42%.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12~13 a的101.76 thm-2 和52.06 thm-2增加到25 a的194.68 thm-2 和 97.03 thm-2.当地思茅松林的间伐活动严重影响生物量和碳储量,在间伐强度高的16~19龄的样地中,生物量(82.63 thm-2)甚至低于12~13龄的生物量(103.79 thm-2).  相似文献   

18.
广州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2种典型森林土壤碳库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SOC)表层含量及其差异程度最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差异逐渐减小。马尾松林SOC密度范围为55.54~66.69 t/hm2,常绿阔叶林SOC范围为84.91~151.16 t/hm2。② 两种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AOCs)含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各种AOC分配比例均随龄级增长而升高。③ 两种森林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WS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轻组碳(LFC) 与颗粒性碳(PO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④ 幼龄林与中龄林的土壤碳库大于相应的地上部植被碳库,而成龄林的土壤碳库小于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的比例随着生物量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用电子能量消失谱法研究P.tinctorius—P.massoniana菌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12株外生菌根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培养苗进行高效菌种的接种试验,筛选并证明分布于台湾的采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具有生长快,对生态环境要求不严格,接种成功率大的特点。用能量消失谱技术对细胞内N、P营养元素进行定位测定,表明了这一菌株具有对N、P元素的吸收和贮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与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相结合,研究不同产脂力马尾松针叶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结果表明:热脱附温度为350℃时,松针各挥发组分的分离较好,其色谱指纹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高产脂马尾松针叶与低产脂马尾松针叶的色谱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组分,其中有23个组分的T值是高产脂马尾松的高于低产脂马尾松的;高产脂马尾松有9个组分的T值高出低产脂马尾松的50%以上,都集中在 值为1.36~2.10的区间;经模糊聚类法分析,10株高产脂马尾松针叶色谱图相似系数0.90,10株低产脂马尾松色谱图相似系数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