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上下料搬运机械手作为自动化生产线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线智能化和提升生产线效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以搬运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学矩阵法对机械手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通过疲劳仿真与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搬运机械手关键结构部件进行分析,验证理论推导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平板式机械手为最佳设计方案,且齿轮传动方式疲劳值更小,夹爪机构应力值更小,应力分布更均匀,最大应力47.5 N/mm2。所提出机械手可有效延长其工作寿命,为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悬臂搬运人的机构组成,工作原理,讨论离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软件中一些方法和技巧对其它工业顺序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悬臂搬运机器人在中山森莱公司电池极板生产线上的实践应用表明,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精巧,控制可靠,运行平稳,价格低廉的特点,适于在电池,电镀,热处理,堆垛等行业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3D视觉的工业机器人搬运系统,3D相机和机器人进行标定后对堆放在工业机器人旁边待加工的托盘上的工件精确定位,通过以太网传送工件三维空间位置信息给机械手,工控机根据该坐标数据调整机械手的相对位置后把工件准确的搬送到生产线上进行机加工。该系统已成功应于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Petri网的高速机器人果奶包装生产线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饮料行业产品包装生产线升级换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高速搬运机器人为核心的新型果奶包装生产线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果奶包装生产线的工艺分析,提出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新型生产线布局形式;其次,利用Petri网技术建立了该生产线模型,并基于不变量的方法分析了生产线系统的可达性、安全性、无死锁性;最后,在实验测得各个工作站作业时间的基础上,利用EM-Plant软件对生产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机器人的新型果奶包装生产线方案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机操作分析的某汽车零配件生产流程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汽车的后排背板生产线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人机操作分析的方法对生产线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工作区域进行了重新布置,结果表明改进后降低了操作者的空闲率和搬运浪费。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印刷电路板托盘人工搬运实现自动化,通过分析人工搬运PCB托盘的流程及机械手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机械手,通过比较分析选取了搬运PCB托盘的机械手方案,并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了结构设计。现场运行表明该托盘搬运机械手能够可靠抓取PCB托盘,完成整个搬运生产工艺,实现了托盘的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在机器人码垛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机器人码垛搬运生产线的一个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应用实例。该系统采用工控机和PLC组成上下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主要进行指令控制、数据信息管理等,下位机主要负责系统运行中的逻辑控制。上下位机之间采用自由口通信模式进行数据通信,用户可以自己制定通信协议,使系统控制更加灵活和方便。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码垛搬运,运行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机器人D-H方法分析袋装物料搬运机器人的特点,利用坐标变换法和符号法对机器人机构运动学方程进行推导, 得到5自由度袋装物料搬运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求解的通用公式,为实际的袋装物料搬运机构的位置及速度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AT89552单片机为核心元件,设计一种简易行车抓斗控制及称重显示系统装置。该装置中的智能物料搬运装置可以实现物料的搬运,并对搬运的物料称重,通过LCD12864液晶屏和LED数码管显示物料的重量。整个系统的工作通过4×4矩阵按键来控制,可以分别实现手动和自动搬运物料。对该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安全稳定,称重精确度高,性能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虑缓冲区配置的生产线布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启发式遗传算法和空间填充曲线(SFC)相结合,以包括在制品(WIP)持有费用、缓冲区配置费用和物料搬运费用的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对缓冲区配置进行生产线布局优化设计.通过对某柴油发动机缸体加工生产线实例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从设施网络、枢纽效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交产融合、治理能力6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取得的成效;对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发现长三角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还面临方式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设施互联互通不足、枢纽国际竞争力不够、协作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即紧扣“一条主线”、着力“建设三区”、实现“六大定位”;围绕目标定位,提出了线网深度互联、枢纽能级提升、运输无缝衔接、创新智慧引领、协调联动机制等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研究了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的改革方案,并据以提出铁路运输工作计划与托运人关系方式、铁路运输生产计划工作程序和铁路运输生产计划计算机系统应确保的基本功能。这一研究对实现我国铁路月度运输计划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变页岩气田生产初期和后期的流体压力、产量波动较大对集输管网生产过程中工况变化适应性较差的问题。基于长宁某区块页岩气田集输管网的运行现状和工况特点,针对管网布局、输送工艺和增压工艺三个方面,分别择优选取适应性评价指标进行适应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宁区块页岩气田集输管网的总体可靠度较高,增压工艺处理规模较大但增压效率较低。在滚动式组合增压模式最大设计规模下,尽量提高增压比。评价结果旨在为长宁区块页岩气田集输管网安全、平稳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庆外围油田的安全混输温度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外围油田的集输系统绝大部分采用环状掺水流程,该集输系统受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油田生产的这种现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及相关理论研究,给出了适合该类集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界限,为外围油田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了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油田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外围油田的集输系统绝大部分采用环状掺水流程,该集输系统受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油田生产的这种现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及相关理论研究,给出了适合该类集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界限,为外围油田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了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油田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减阻剂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天然气长输过程中的能耗并提高管道的输气能力,天然气减阻剂减阻效果的科 学评价是指导减阻剂在现场合理应用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减阻效果评价方法在管输现场的使用中有一定 的局限性,不能较好地满足现场需要。结合减阻剂减阻机理及管输现场对评价方法的要求,对国内外已用到的3 种评 价方法进行分析与完善,并提出两种新的评价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5 种评价方法进行优选,得出采用输气效 率系数与流量反演求水力摩阻系数联合评价法是评价管输现场减阻剂减阻效果较为合理的方法。根据该评价方法, 研发了一套天然气管输减阻剂减阻效果评价软件。在某输气管线的应用中,软件评价分析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且 同时满足了管输技术工程人员和生产管理者的需求。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得到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协作企业生产能力和运输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外协生产库存系统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产点和生产批量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用统计概率分布对协作企业生产能力和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以库存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和协作企业生产能力损失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生产能力和运输时间随机变动条件下生产库存系统控制策略的参数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仿真的控制参数优化算法,通过实例对生产库存系统控制策略及控制参数优化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生产点和生产批量等参数变化对与外协生产库存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温储存时改性沥青的性能衰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模拟SBS改性沥青在生产、运输和施工等情况下的高温储存状况,对成品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弹性恢复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试验,获得了高温储存时改性沥青的性能衰变规律,并分析提出了其性能衰变机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分析,论述了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应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建立开放式、市场化的运作系统,促进知识的生产、转移和产业化,并针对目前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知识成果定价问题、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网络信息化管理问题和管理人才问题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下空车流调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行空车调整方法存在的缺陷 ,提出以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和换算当量为目标的空车流网络调整方法 ,以及在现行运行机制下改进空车流组织的建议 .进一步从理论上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提出市场经济下空车运送机制的新概念和基本要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