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计及损耗的变压器非线性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计及损耗的变压器模型,用线性电阻、电感的串联模拟漏阻抗,用非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感的并联模拟励磁支路,并提出建模算法,由变压器空载试验测得的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损耗,得到非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感分段线性化的瞬时值特性曲线.应用该变压器模型和另两种模型,分别对330kV系统中的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进行了仿真,对比计算表明,计及变压器铁损的非线性后,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有明显的降低,过电压的幅值由忽略铁损的723.099kV和用线性电阻模拟铁损的582.036kV,降低到铁损的非线性模型的396.519kV.该变压器模型有助于准确地对电力系统中涉及变压器饱和特性的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辨识中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与变压器铁芯饱和产生的励磁涌流相似波形,提出一种基于希尔伯特 黄变换(HHT)经验模态分解(EMD)的辨识方法。通过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EMD特性分析,将原始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根据确定的主导IMF分量个数以及比重系数和阈值的关系,区分出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波形。仿真发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主导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仅有1个,而励磁涌流主导的IMF分量则有多个;故障电流的比重系数Ki远大于励磁涌流的Ki。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辨识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外界信号经过变压器后的输入输出特性,基于变压器的高频特性和磁饱和特性,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的非线性电路模型建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变压器的高频特性表现为电路模型的寄生参数,构成变压器模型的线性部分。磁饱和特性表现为电路模型的可饱和磁芯参数,构成变压器模型的非线性部分。变压器模型的线性参数和非线性参数可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获取。该模型能够预判网络变压器在电缆放电等非正常大信号注入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确区分电力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电流是变压器保护中一个尚未得到完善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仿真软件Saber,综合考虑电路、磁路2个方面,建立了考虑磁滞效应和饱和效应的变压器仿真模型,可以实现对励磁涌流和包括匝间短路的多种故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仿真计算.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来正确区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以及区分内外部故障的算法,在大量的仿真基础上,提出了该算法的整定值,并对该算法的灵敏度以及其所需的采样频率进行验证.从理论角度得出CT饱和不影响该算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EMTDC/PSCAD中UMEC变压器模型,研究电压暂降对V/V接线牵引变压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压暂降使变压器产生励磁涌流,电压暂降的时刻决定非周期分量磁通的大小,该值决定铁心的饱和与否,从而决定变压器励磁涌流是否发生.该时刻磁通的正负将影响涌流的正负.电压暂降持续时间对涌流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值在1.2~1.8 p.u.之间变化.变压器有载运行时,电压暂降也将激发出变压器励磁涌流.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编程(GP),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绝缘故障诊断的判别函数法.该方法结合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利用GP算法的树状结构特点和模拟自然进化理论的全局寻优机制,自动从训练样本中学习到代表输入特征向量与对应故障类型之间关系的判别函数,以函数值的正负表示不同的故障类别.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变压器分层故障诊断模型,采用多个判别函数的方式逐步判别变压器绝缘故障的类型.与常规的三比值法、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较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变压器绝缘故障诊断的正确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计及铁磁非线性的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电工钢磁势与磁通的饱和及磁滞性质,利用两对输入输出曲线精确地模拟了非 线性的磁化特性。对三单相铁芯和三相三柱式铁芯、三相统组Y,Y0和△接线方式的 变压器建立了电磁回路数学模型,根据两台三相变压器的实有参数和特定原始条件进行 了空载合闸的励磁涌流仿真计算。试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在合闸通电的时候,由于铁芯饱和,引起励磁涌流.励磁涌流对变压器自身和对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变压器在空载合闸和负载合闸时励磁涌流的机理,并从理论上推导出变压器空载合闸与负载合闸时励磁涌流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励磁涌流的理论分析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空载合闸与负载合闸励磁涌流的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1.变压器励磁特性的修正BP模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02)2.机械压力机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计算机模拟软件的研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03)3.基于RBF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西安交通大学,2001(04)4.多重遗传神经网络在微量特征气体临界值识别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2001,(04)5.SF6/N2混合气体的放电特性.西安交通大学,2001(04)6.配电网潮流支路电流法的收敛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2001(04)7.介质分界面电荷积聚过程分析.西安交通大学,2001(04)8.冷端系统运行经济性诊断方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电力变压器保护应用中若干技术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短时投入闭锁逻辑、更改整定值以躲过变压器空投产生的励磁涌流:利用微机保护软件采用零序电流补偿方式合理匹配电流量;电流电压量的综合判别差动保护TA断线和短路故障;附加稳定特性区判别法应对TA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过励磁5次谐波制动闭锁差动保护等.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磁化曲线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铁芯的磁化过程,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能够精确计算所有磁化过程的磁化曲线模型。对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以及电力变压器的励磁涌流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录波图对照,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频功率变压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了高频功率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漏感,阐述了高频功率变压器热阻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功率软开关逆变器的新型功率变压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的要求,设计出微机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系统,分析了微机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硬件系统的设计原理,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框图.详细地讨论了信号分析工具:傅里叶变换和小渡变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使用范围;指出了傅里叶变换在微机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存在的不足.算法采用小波变换,分析了几种小波母函数.针对当前微机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存在励磁涌流与内部故障鉴别理论不完善,采用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判据。提高了微机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对电抗变压器DKB元件的铁心磁特性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它的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程序实现。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王桔红  段炜 《科技信息》2012,(25):377-378
当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故障切除后,由于电压的恢复,出现很大的励磁电流,其值可达6-8倍的额定电流。这种暂态过程中出现的励磁电流称为励磁涌流。励磁涌流是另一种形式的暂态不平衡电流,它经变压器电源侧电流互感器传到二次侧,如流入差动回路,往往会导致差动保护误动作。这就需要分析励磁涌流产生的原因、励磁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列波兰变压器功率差动保护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改进列波兰变压器传统数字式保护的可行性。目前列波兰变压器仍以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为主保护 ,励磁涌流的存在使得该保护的可靠性降低 ,而功率差动保护在励磁涌流发生一个周期后就不受其影响 ,故能够快速准确地分辨出区内故障。通过将功率差动保护与其他保护的配合使用 ,在实际系统中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配网供电可靠性差、配网电压互感器停电检修困难、无法进行带电更换的问题,首先在MATLABH/Simulink平台下建立了考虑非线性电感和非线性电阻的饱和电压互感器模型。对电压互感器带电接入电磁暂态过程进行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串联阻尼电阻减小电磁暂态过程中励磁涌流的方法。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对配网用电压互感器带电更换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并在现场运行条件下实现电压互感器的带电更换。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双绕组变压器的差动保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三相三绕组变压器的比率制动式算法,并对判据进行了简化。同时利用二次谐波制动防止变压器在励磁涌流情况下误跳闸。  相似文献   

19.
弧焊变压器空载合闸电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拟合高漏抗弧焊变压器的磁特性曲线,推导计算得在不同状态下的空载合闸时的励中吉电流,探讨了初电压相位角、励磁支路阻抗、剩余磁密极性及大小和漏感等因素对合闸电流的影响,介绍一抑制空载合闸电流部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变压器故障类型的特征,结合油中气体分析法及三比值法,应用BP神经网络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根据BP神经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算法原理,探讨了不同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对神经网络训练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变压器故障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