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首先根据2011-2012年空气中稳定同位素监测结果及污染源成分谱,应用受体模式解析空气中NO2、SO2的来源,结果表明,本地人为污染源排放分别占空气中NO2、SO2的比例为77.7%、69.7%。然后根据鼓浪屿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及2012年该测点NO2、SO2、气象因子的连续自动监测数据,探讨空气中NO2、SO2的区域传输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情况,利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14个市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通过pH值、酸雨频率、降水离子组分3方面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主要为弱酸性酸雨,其次为酸性酸雨,重酸性酸雨污染占比不足20%,较少有严重酸性酸雨;降水酸度总体呈减弱趋势,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5年期间城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酸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西部地区,东南部由酸雨区域变为非酸雨区域,酸雨区域面积有所减少;降水中SO24-离子当量浓度逐年下降,NO3-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SO24-/NO3-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广西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广西的酸雨污染略有减轻趋势,这与广西近年来的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3.
苏彬彬 《海峡科学》2011,(6):122-123
通过对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度假区酸雨现状,并结合酸雨现状展开酸雨成因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pH均值4.66,电导率均值18.2us/cm,酸雨频率84.8%;NH4+是主要的阳离子,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外来源的煤烟型污染溶入降水,较少的颗粒物参与中和作用且颗粒物的缓冲能力低,以及长年过大的湿度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铜陵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铜陵市2006-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降水化学分析资料和常规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陵市的酸雨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在秋、冬季略高,郊区酸雨较城区严重;铜陵市的酸雨污染属于硫酸型,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局地差异,郊区低于城区,Ca2+和NH4+对降水酸度影响较为显著;铜陵市酸雨污染受区域性酸雨污染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晋城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晋城市市内及郊区(山耳东村)的大气降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晋城市尚未出现酸雨现象,晋城市市内和郊区(山耳东村)大气降水的pH平均值分别为6.48和6.67;电导率平均值分别为11.9ms/m和10.7ms/m,较其他地区偏高;SO42-、NO3-、Ca2+是降水中主要的离子成分,降水类型属硫酸型。  相似文献   

6.
酸沉降是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中国南方已经成为继北美和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块酸雨集中分布区域.关于城市大气降水的化学性质在中国已有不少报道,但是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的大气降水化学性质的相关报导相对较少.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西南部偏远地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2004年大气降水的化学性质,发现雷公山区域2003-2004年的降水酸性较强,降水中Ca2 、NH4 、SO42-、NO3-是主要的阴阳离子组分,属硫酸型酸雨;降水各化学组分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酸性污染物来自中远距离传输,雷公山降水中碱性物质较少,是降水呈酸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结合攀枝花市2006~2011年降水监测资料,本文对攀枝花市降水酸度变化及离子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酸度及酸雨频率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与2006年比较,降水酸度整体略有下降趋势,酸雨频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攀枝花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是SO24-,主要的阳离子是Ca2+和NH4+;降水中SO24-/NO3-的比值呈现降低趋势;降水酸度与可吸入颗粒物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酸雨形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3年降水监测数据,采用多因子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洛阳市酸雨的形势及成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酸雨的形成不但和洛阳市污染加剧有关,而且和降水量、降尘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越大,降尘量越小,降水时越易形成酸雨。夏秋季节太阳光照多,气温高、且大气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利于SO2向SO42-转化,易发生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多虽有利于酸雨形成,但若降水量偏少,也很难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6年莆田市800多个大气降水的监测数据,对莆田市酸雨污染的时空分布、离子化学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莆田市降水pH均值为4.86~5.38,酸雨频率范围为39.8%~70.5%,在轻酸雨区~中酸雨区变化。从2013年至今,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酸雨污染有好转;酸雨有一定的季节特征,污染轻重程度分别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离子总量大体呈递减趋势,总阳离子与总阴离子比值逐年下降,自2015年起,SO42-和NO3-的比值介于0.5~3,莆田市的酸雨模式已经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降水中氮营养盐质量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变化特征的研究,研究了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对大亚湾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H4+-N、NO3--N/NO2--N和TN降雨量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74、0.536和1.23mg/L,氮质量浓度在8月份出现了明显的峰值;湿沉降通量分别为58.93、78.13和158.75kg/( km2.月),其中无机氮占总氮含量的86.34%,大亚湾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主要以NO3--N/NO2--N的形式存在.与2009年的观测结果相比较,2012年大气中氮的沉降通量增加了约1倍.通过大气湿沉降输入的氮营养盐在大亚湾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研究水体富营养盐问题时应考虑降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对重庆市南岸区近十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南岸区酸雨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了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降水对空气污染物有清除作用,但酸雨的形成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无直接关联,而是取决于降水量、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山城地貌以及潮湿闷热的气象条件是导致南岸乃至重庆酸雨污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酸雨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其化学成份及其四季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酸雨成因的探讨和酸化控制的研究。本文对1989-1997年芜湖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降水酸化明显,有逐步趋于恶化的迹象。降水化学成分中SO4^2-对酸化起主要作用,且其作用略呈上升趋势,NO3^-对酸化的作用也呈上升趋势。Ca^2+、NH4^1在中和降水的酸性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Ca^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市不同季节、不同监测位点大气二氧化硫(SO2)浓度的监测,分析了太原市SO2污染状况,指出在太原市对SO2排放企业的治理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芜湖市酸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芜湖市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状况、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酸雨观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等入手 ,分析了芜湖市降水酸度、酸雨频率现状及其与酸雨前体物质、气象因子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芜湖市酸雨情况较严重 ,是典型的煤烟型酸雨 ,降水酸度季节波动明显 ,气象要素对降水酸度、频率等影响较大。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芜湖市酸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酸雨频率及降水酸度长期以来居高不下,控制酸雨污染已是南宁市“十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全面分析南宁市酸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大范围降水结合大气流场特征分析,定性确定外来源是南宁市酸雨的主要来源,并运用模型定量确定南宁市酸雨各来源所占的比重,从而为控制和消除酸雨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庆市首要空气污染物 PM2. 5 与 PM10 、SO2 、NO2 、CO、O3 的动态影响关系,为政府制定防治大气 污染措施及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方法 收集重庆市 2021-05-01—2021-10-31 日的 PM2. 5 、PM10 、SO2 、 NO2 、CO、O3 这 6 项大气污染物的日浓度数据,利用 Eviews8. 0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根据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选择变量,建立时间序列 VAR 模型,并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 解分析,研究各污染物浓度对 PM2. 5 的动态影响及相对重要性。 结果 Granger 因果检验表明:PM10 、SO2 、NO2 、O3 是 PM2. 5 的 Granger 原因, CO 不是 PM2. 5 的 Granger 原因;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表明:NO2 对 PM2. 5 的影响最大;方差 分解分析表明:NO2 的浓度对 PM2. 5 的影响最大;O3 对 PM2. 5 的影响次之,对 SO2 的影响作用最小。 所以,从长期 影响效应看,NO2 对 PM2. 5 具有长期较大的影响,SO2 对 PM2. 5 的影响最弱。 结论 防治 PM2. 5 对重庆市空气的污染 应着重控制 NO2 的污染,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控制交通污染;大力监管高污染行业,将烟雾、粉尘、颗粒 物等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重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化石燃料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NOx污染状况与环境效应及综合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当前NOx相关污染问题现状,包括由NOx排放造成的臭氧、酸沉降、颗粒物等相关环境问题;讨论了我国NOx相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NOx及相关污染问题,提出了多目标综合控制和管理的建议: 执行O3标准,建立区域光化学烟雾评价监测网络;开展城市地区空气质量模拟和控制;加强电厂和机动车尾气NOx的控制;针对NOx相关污染问题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连木抗二氧化硫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年生的黄连木实生苗,使用不同浓度的Na2SO3、NaHSO3混合液对叶片喷施处理的方法模拟SO2污染,对黄连木部分生理指标和叶片含硫量等的变化及黄连木抗SO2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混合液处理后叶片形态特征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小,比较稳定,可以耐受的处理浓度为200mmol/L以下,黄连木对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抗性.各处理均总体上导致保护膜SOD、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叶片含硫量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关系.以日本珊瑚树、蚊母为对照进行浸泡试验,黄连木吸硫能力介于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 NH4+-N)、硝态氮( NO3--N)和总磷( 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 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