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本文试图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玛丽悲剧形成的原因:家庭伦理意识的缺失;个人婚恋观的迷失;婚姻伦理道德的丧失。玛丽童年的不幸家庭生活给她带来的阴影使她不能与男性建立正常的关系,迷失了个人的婚恋观,进而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婚姻伦理道德,最终使她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对悲剧世界的终极力量作出纯理性的说明,建立了悲剧“伦理实体自我分裂再到重新和解”的范式。但是面对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出现的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生存状况,从悲剧与人的关系入手,从切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悲剧时,这个理论明显缺乏说服力和应用性。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生命发展需要角度出发对悲剧的审美实质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中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4.
对新乐府诗人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新乐府诗人以深切的同情在作品中展示着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深切的当下关怀意识在与旧的婚姻观念、封建制度、伦理观念相抗争。  相似文献   

5.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悲悼》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都是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悲剧,表现出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邃透视以及对剧中复杂人物关系的热切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建构和谐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美国的悲剧》中的人物罗伯达进行伦理的解构分析,观察西奥多·德莱赛笔下伦理与非伦理的对抗所导致的罗伯达的伦理悲剧,从而揭露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道德和伦理意识的沦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乔治·爱略特的《束德尔马契》入手,分析了十九世纪女性所受社会,婚姻.家庭的影响,及自身的局限,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一生,进一步体现出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认真的重要性》中男主人公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与违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合作原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间的对话。合作原则的偏离分为不自觉地违反和有意地违背。剧中两个男主人公对话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与违背具体表现在对四个合作准则采取的不合作,从而反应了王尔德轻松幽默机智的语言风格,以及对爱情婚姻等社会现象的调侃讽刺。  相似文献   

10.
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个人的毅力与其内心的冲突赋予了影片《立春》浓郁的悲剧色彩。该影片的人物与社会、人物与自我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悲剧美。影片主人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渺小和无助的 在他人的目光中是变态和另类的 在自我的内心中是孤傲和矛盾的,这些关系的错综交织奠定了《立春》的悲剧美基础。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瑟罗》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理想的家庭关系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直接影响了人物的行动、故事的进展和最后的结局。他极力提倡纯洁的爱情,贬斥肉欲的情爱;提倡基于爱情的和谐的夫妻关系,批评基于野心而合作的夫妻关系;提倡夫妻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自信。他认为,是权势破坏了亲情,引来罪恶;是权势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打碎了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相似文献   

12.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13.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以婚姻嫁娶、家庭风波为题材,通过巧妙运用讽刺性的对话,赋予了全书轻快明亮、光彩夺目的喜剧气氛.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作者如何利用和违背会话合作原则,赋予了人物对话丰富的语用含义,并成功地刻画出人物性格,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烘托主题.  相似文献   

15.
《榆树下的欲望》着力表现的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源于人类自身种种欲望冲突和挤压下的个体的失败和痛苦。现代戏剧对个体主义与自由意志的推崇,使历史和社会力量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影响在作品中被弱化。个体心理的、伦理的、以及信仰的因素成为悲剧的主要动因。无论是农场主人老卡伯特,还是伊本和艾比,都受制于表现为强烈的物质欲望,都受本能欲望所驱使。此外,伦理道德的缺失,是导致剧中个体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分别讲述了两个行动中的英雄如何与命运、与社会相抗争的故事。透过这两个表面相似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两种悲剧的分别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现念,是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命运悲剧;而《天龙八部》乔峰的悲剧则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观,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7.
《日瓦戈医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从对日瓦戈医生、安季波夫、拉拉等形象的分析入手,围绕革命战争伦理、家庭伦理、爱情伦理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小说中体现的革命战争年代里俄国社会的伦理悲剧,从而展现作者对俄罗斯革命战争年代的人道主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张玉琴 《科技咨询导报》2007,(8):163-163,165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双璧”之一。它以其鲜明的叙事风格以及典型的艺术形象塑造,成为后世传世不朽的佳作。其中兰芝的悲剧性命运牵动着每位读者的心。她和丈夫仲卿感情甚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她不幸的婚姻呢?本文就兰芝婚姻悲剧的原因略作分析。以便“窥一斑而见全豹”找出封建社会女性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孕育了各自的悲剧意识,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及思想特征呈现出来。极限生存困境中的张力可催生出悲剧,张力的不同导致女性面临的困境不同,进而导致中西古典悲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同。文章先论述了中西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差异,而后探寻了造成差异的成因,希望对读者深入认识中西悲剧特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