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重庆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细菌,命名为TJ-30,采用正交实验和均匀实验法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pH偏酸性,通气性为棉塞;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5.252 2 g,酵母膏0.1 g,K2HPO4 0.778 2 g,KH2PO4 6.846 8 g,尿素为0.008 9 g,(NH4)2SO4为0.739 7 g,H2O为1 000 mL;菌株的絮凝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在40 h时达到稳定期,优化培养条件后测得该絮凝茵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支链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淀粉加工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耐热、嗜碱性支链淀粉酶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嗜碱芽孢杆菌 SX- 12 .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可溶性淀粉 3.0 g,蛋白胨 1.0 g,酵母膏 0 .5 g,K2 HPO4 0 .2 g,Mg SO4 · 7H2 O 0 .0 5 g,最适 p H 8.5 ,最适温度 4 0℃ .酶活从最初的 2 .4 u/ m L提高到 4 .6 2 u/ m L .酶的最适 p H 9.0 ,最适温度 5 5℃ .Ca2 + ,Mn2 + ,Mg2 + 等离子是酶的激活剂 ,Zn2 + ,Hg2 + 等离子是抑制剂 .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复筛后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C1,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1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6.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0.4%,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ZY3,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条件;结果表明:ZY3菌株的絮凝活性随菌株达到稳定生长时最高,絮凝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0.55g、药渣12g、葡萄糖8g、尿素0.5g、(NH4)2SO4 0.39g、KH2PO4 0.6g,K2HPO4 5.4g、NaCl 0.1g、H2O1 L,添加部分中药渣在絮凝茵发酵培养基中,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碳源的补充,并能降低培养基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的菌株FH-8,用猪粪水替代部分碳源、氮源,优化了该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猪场养殖粪水COD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1 L猪粪水中添加4 g葡萄糖、0.5 g(NH4)2S)4,调节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培养48 h后得到的菌悬液对高岭土絮凝活性达到93.2%.用猪粪水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比传统培养基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更为节约成本,约为传统培养基成本的20%.  相似文献   

6.
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测定了该菌株不同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结果显示, 蔗糖20 g/L,NaNO3 1.5 g/L,K2HPO4 1 g/L,KCl 0.5 g/L,MgSO4·7H2O 0.5 g/L,FeSO4 0.01 g/L,pH 12,温度35 ℃,摇床转速150 r/ min,培养时间74 h为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在该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94.98%.  相似文献   

7.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淀粉废水、活性污泥及多种土壤中分离得到32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SⅥ-4.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蛋白胨1%,KH2PO40 2%,K2HPO40 2%,NaCl0 05%,(NH4)2SO40 05%,MgSO4·7H2O0 05%,pH6 0~8 0,30~34℃,120r/min,摇床培养2~3d.所产絮凝剂对4‰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最高可达91 6%.  相似文献   

8.
对亚栖热菌CBS-01菌株发酵生产海藻糖合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碳源、氮源实验,选出了适宜的碳、氮源,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培养基中的组分进行了筛选,找出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求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g/L):可溶性淀粉5,蛋白胨8.6,酵母膏1.725,NaNO3 0.7,氨三乙酸0.5,Na2HPO4 0.1,MgSO4·7H2O 0.2,CaCl2 0.1.10 L罐发酵实验表明,CBS-01菌株海藻糖合酶的合成属生长关联型,利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CBS-01菌株的产酶水平由0.2 U/mL提高到0.41 U/mL.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I,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 g/L的葡萄糖和2.0 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 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荆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 ℃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芽孢杆菌C412去除亚甲基蓝的能力,首先通过实验得到了一个廉价培养基配方:糖蜜废液含量5%、2.5 g/L糖蜜、1 g/L牛肉膏、3 g/L(NH_4)_2SO_4、1 g/L NaCl、0.05 g/L MgSO_4·7H_2O、5 g/L K_2HPO_4、2 g/L KH_2PO_4(pH=7),在该培养基条件下,可以将目标细菌C412培养17 h后得到最大生长量OD_(600)为3.12的发酵液。将培养出来的细菌,通过亚甲基蓝的去除条件优化实验,得到了一个最佳的亚甲基蓝去除条件: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25 mg/L,发酵体系pH为7.63,初始菌密度OD_(600)为0.18,发酵时间为18 h,在该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可以达到96.77%。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C412具有很好的亚甲基蓝去除能力,工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