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电子邮件以其快速和廉价而深受网民的喜爱。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有着他相对不足的一面,电子邮件也没有例外,在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了不少的麻烦。这种麻烦呈急速的增长之势,那就是垃圾邮件——一个不速之客。这些垃圾邮件删除起来不仅非常麻烦,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稍有不慎就会误删重要的邮件。首先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分为五种(一)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或者同意接收的广告、电子刊物、各种形式的宣传品等宣传性的电子邮件(二)收件人无法拒收的电子邮件(三)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的电子邮件(四…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交流、联系和接收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每天数以万计的电子邮件穿梭在国际互联网上。本文提出一种电子邮件的直接发送方法,其优点是减少了邮件传输的环节,避免了邮件发送服务嚣对电子邮件的限制,从而不仅加快了邮件传输的速度,而且特别适用于大批邮件群发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电子邮件信息分类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电子邮件数字信息预处理中的特征选择法和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数字信息分类器的方法.针对邮件信息特征向量庞大的问题,提出了GA-CHI特征选择法作为信息预处理,将复杂的邮件数字信息转变成易于机器学习处理的形式.基于BP神经网络电子邮件数字信息分类器,采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神经网络邮件数字信息分类器,以进一步提高对中文电子邮件的分类效果.通过对系统的实验分析表明:该文采用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对电子邮件数字信息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电子邮件是信息互动的基础工具,电子政务离不开电子邮件。为电子政务个性化需求设计开发的专业化电子邮件系统,必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得力助手。作为电子邮件的核心--邮件服务器,在电子邮件系统里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收发邮件的关键环节。如果邮件服务器系统被损坏,整个邮件系统将瘫痪,导致与外界的联系中断。因此要保证邮件服务器安全、可靠的运行、抵御外部的攻击、确保邮件负载平衡,邮件服务器系统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国产邮件服务器大多是在Linux/Unix操作系统上实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邮件将死的预测纷纷流传于耳,但现状并非如此.数据表明,电子邮件的用量和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无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流如何风靡一时,企业级的信息流转工具始终还是依赖电子邮件的传递与沟通.电子邮件没有被取代,尤其企业对电子邮件上通下达的功用极为依赖.守内安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oftnext守内安”)自从在全世界率先推出一套处理双字节内容的企业级中文反垃圾邮件产品之后,多年来不断提升邮件安全领域的专业与专注度,守护用户邮箱安全.  相似文献   

6.
不同用户对垃圾邮件的判定有所差别,考虑到同一用户的自认垃圾邮件相似度较大,提出对特定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系统除重点利用邮件正文信息外,还尝试加入发件人、群发信息和主题相关度信息,改 进朴素贝叶斯公式用于邮件正文的概率计算,基于BP神经网络构造垃圾邮件判别系统.实验表明,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公式用于本文的系统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邮件正成为一种普及、快捷、经济的通信手段.但与此同时,垃圾邮件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泛滥.面向电子邮件网关的电子邮件过滤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电子邮件网关类系统与真正的邮件系统在物理位置上分离无法获得邮件账户信息,因此缺少一种快速有效的邮件账户维护方法.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电子邮件网关类系统的邮件账户维护方法.该方法使网关能够过滤掉大量目标地址不存在的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8.
不同用户对垃圾邮件的判定有所差别,考虑到同一用户的自认垃圾邮件相似度较大,提出对特定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系统除重点利用邮件正文信息外,还尝试加入发件人、群发信息和主题相关度信息,改进朴素贝叶斯公式用于邮件正文的概率计算,基于BP神经网络构造垃圾邮件判别系统.实验表明,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公式用于本文的系统是可行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能有效综合以上四项数值进行全局判别,进而对特定用户的邮件产生不错的过滤效果.  相似文献   

9.
E-mail是英文ElectronicMail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电子邮件”。它利用互联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进行通讯。E-mail本身具有经济合算、工作效率高、轻松方便等特点。近年来随着Internet网络用户的飞速增长,E-mai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使用E-mail后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所以人们欣喜地称电子邮件为轻松(Easy)邮件、经济(Economical)邮件、高效(Efficient)邮件。这些叫法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电子邮件的优越性,也是为什么使用E-mail的用户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喜欢用它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另一点,电子邮件是连入Internet  相似文献   

10.
电子邮件在为人们的信息传递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亦带来令人担忧的邮件安全问题。根据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造成电子邮件不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洪洲 《科技信息》2007,(34):209-211
电子邮件可以使人们有效地进行电子化的数据异地交换。Internet以电子邮件服务推动着人类的通信行为不断发展。电子邮件在发送和接收过程中遵循:SMTP、POP3和MIME等协议标准。SMPT协议用来进行邮件的发送,POP3协议用来进行邮件的接收,MIME协议用来进行邮件中附件的处理。本文基于套接字以VC为开发工具实现了电子邮件的收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的邮件分类识别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析了垃圾邮件和合法邮件的特征,对邮件结构字段信息和邮件正文信息加以离散和特征化处理,提取出7个特征属性来表示成向量代表电子邮件,采用BP神经网络来构造邮件分类识别器.经测试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邮件分类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并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智能性、自学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Internet的发展,电子邮件作为一种通信方式逐渐普及。随着用户的增多和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如垃圾邮件、病毒侵犯、邮件爆炸、邮件被监听等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保证邮件本身的安全以及电子邮件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就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在PowerBuilder的应用程序中 ,实现嵌入电子邮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具体的程序实现 ,使PowerBuilder应用程序能够访问与MAPI兼容的电子邮件系统 .该邮件应用的特点在于能在应用软件系统中自动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同时还能获得地址薄的信息 .该邮件应用模块可挂接在任意PowerBuilder应用软件中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在Netware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中文电子邮件软件的设计.文中所述的中文电子邮件在中文支持、多服务器间邮件传递,目标服务器关闭情况下邮件的存储待发等诸方面,有着独特之处.与国外的产品相比,这些特点正是中国网络应用实际情况所需要的.文中还介绍了该邮件软件在同时兼容“智能”中文系统与“非智能”中文系统上所采取的方法;另外还谈到了开发中所发现的一些关于Netware的重要事实,而这些事实在过去是大多数Netware用户所未认识到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JSP-JavaMail API的开发模式设计实现了网络教学平台下的电子邮件收发系统,在保留了最初收发邮件基本功能的同时,融入了最新的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系统分为六个部分:系统登陆、邮件夹列表、查看邮件夹中的邮件信息、查阅邮件内容、创建和发送邮件、退出邮件收发系统。本系统使得教学平台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得到更好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电子邮件系统采用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邮件服务以中央邮件服务器为中心,其性能和可靠性成为了制约电子邮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基于DHT(CHORD)算法的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架构引入现有的电子邮件体系。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子邮件原型系统。该系统不依赖任何中央邮件服务器,具有耐攻击、可扩张,自组织性和高容错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电子邮件中垃圾邮件的过滤,提出一种新的邮件过滤算法和邮件过滤Agent的设计方法.Agent通过算法学习用户接收邮件的信息及用户对邮件的处理习惯,据此最终确定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或病毒邮件,从而过滤掉非正常邮件.实验测试表明,Agent对邮件过滤的正确率可达85%,为现有电子邮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发送电子邮件同邮政信件类似,电子邮件也有自己的固定格式。电子邮件包括件头(mail herder)和邮件体(mail body)。邮件头由三部分组成:收信人电子邮件地址(TO:),发信人电子邮件地址(From:)和邮件主题(Subject:)。邮件体是实际要传达的内容。发送电子邮件时,  相似文献   

20.
电子邮件推送业务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手机终端收发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推送业务方案,并描述了具体的业务使用流程.该方案具有以下功能:把邮件服务器的邮件主动推送到用户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回复、转发和撰写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推送业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终端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