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漂浮式潮流能电站是一种新型的潮流能利用转换装置,其中水轮机组的支撑结构承受水轮机的工作载荷以及整个机组的重量,其稳定性尤为重要.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载荷的特殊性,很难直接利用当前的理论与规范评估结构的稳定性.文中首先利用MSC.PATRAN软件建立了包含水轮机主轴及不包含水轮机主轴的2种水轮机支撑结构模型并利用MSC.NASTRAN进行静力及屈曲有限元分析,然后通过结果对比发现2种模型在静力分析中整体结构应力应变分布基本一致;各阶屈曲模态基本相同.最后评估了该支撑结构的强度以及屈曲稳定性,预报了危险位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世界能源日趋紧张,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潮流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的绿色可再生新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可预测性强、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开发利用潮流能对缓解能源紧张、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潮流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利用潮流能发电装置发电,其原理是:潮流冲击水轮机,将潮流水平流动的动能转换为水轮机的机械能,水轮机经机械传动装置,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潮流能发电装置根据水轮机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水平轴式、竖轴式和横轴式。与水平轴水轮机式和横轴水轮机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相比,竖轴水轮机式潮流能发电装置具有适应流向性强,适合大规模阵列布置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针对竖轴水轮机式潮流能发电装置,阐述发电装置的开发现状,分析不同结构形式发电装置的特点,指出竖轴水轮机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为竖轴潮流能发电装置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洋潮流能是一种利用价值高、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漂浮式潮流电站是潮流能开发的一种典型方式,发电装置运输至目标海域之后,需要依靠系泊系统长期停泊,故必须计算分析其在各种外载荷作用下的运动性能,合理设计锚泊系统,避免漂浮式电站发生倾覆的可能性.对2×100 kW潮流发电装置进行锚泊系统设计,并尝试在系泊线中加入非线弹性拉伸材料(高弹性索).根据装置的特点设计了3种不同的锚线布置方案,利用AQWA软件对整个系泊系统进行时域耦合分析,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加入高弹性索可以有效的降低锚泊链的最大拉力,同时高弹性索具有质量轻的优点,加入高弹性索可以降低普通锚链的用量,减轻系泊系统重量.经过多次试算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最终的锚线设计形式,证明了加入高弹性索的锚线设计形式适用于漂浮式潮流电站,能够满足潮流电站在强流、大载荷等特殊条件下对锚泊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藏阿里地区各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系统用电需求,研究可能的能源电力供应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在满足电力系统需求、运行维护、环境保护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提出"调节水库电站+光伏"互补运行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并对该地区水光互补系统的构成、发电特性、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利用调节水库电站与光伏双向互补发电特性有利于并网光伏电能消纳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漂浮式潮流电站是潮流能开发的一种典型方式,系泊系统的设计分析是潮流电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水轮机产生的流力巨大,系泊系统分析时需要对水轮机进行分析和考虑.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得出水轮机受力和水动力性能,应用软件对潮流电站锚链受力进行计算,对系泊系统进行校核.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由于水轮机的影响,对电站系泊系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设计的系泊系统满足要求.分析计算接近工程实际,计算结果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对接机构五自由度动力学实验台转动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摩擦力矩小的技术要求,研究了一种四点支撑式转动技术。进行了四点支撑方案的结构分析和主梁设计,提出了主梁径向位置的保证措施及具有低摩擦力矩的轴向承载结构。研制了二吨台四点支撑方案模拟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最大静摩擦力矩仅为2.1N·m,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我国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的特大城市。在电力供应方面,近年来上海市着力发展贴近用户、清洁高效的分布式供能技术,以此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能源支持。同时,上海市通过发布一系列规范政策与补贴方案,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分布式供能技术的具体落地。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能源消费情况及开展分布式供能的基础条件,对比分析天然气分布式和光伏分布式的应用现状及相关政策,总结上海分布式项目开展的经验,为分布式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屏蔽门机械设计方案采用结构单元模块化、下部支撑可三维调节、上部支撑可伸缩,可满足地铁车站的特殊要求,已在工程上得到实际应用.本文介绍其主要部件、结构及部件的机械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地区煤、河川水力资源有限,仅靠发展水、火电常规能源难以满足能源需要,须开发该区丰富的潮汐新能源。潮汐能是再生能源,用之不尽;且会自动送能上门,电站运行费省;又无淹田、拆迁建筑物、污染环境等问题;工程尚可发挥水产、围垦、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用,优点较多。国内外多座潮汐电站建成经验表明,潮汐发电技术上是可行的。全面衡量其经济性,不在火电等常规能源之下。今后在技术上宜抓紧研究提高,并发挥其多方面综合效用,以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排技术在移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在移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 从整体上降低移动通信公司能耗, 实现移动通信公司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分析移动通信机房能耗状况基础上, 对移动枢纽机房和无线基站机房中的通信主设备、 配套电源设备和机房空调环境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机房空调环境的气流组织、 集中或分散供电方式、 分布式基站组网、 载频智能关断、 多密度载频、 开关电源整流模块休眠、 蓄电池恒温箱和基站一体化空调节能系统等节能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期为移动通信公司今后的网
络建设及网络运营工作, 提供一些节能减排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需要配置大容量的储能装置,补偿功率变化,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电力负荷率较低、负荷波动较大,需要对负荷进行调整。在电力系统中配置适当规模的抽水蓄能,是解决当前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问题的最佳选择。分析了抽水蓄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阐述了抽水蓄能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介绍了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探讨了双馈方式和全功率方式的整体结构,并提出了在不同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分析了新型特殊抽水蓄能电站的构成、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应用,论述了高压直流输电(HVDC)在我国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和电网互联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FACTS设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认为电力电子技术不仅可以在高压输电系统中用于提高稳定、控制电压、相角和潮流,也具备了快速控制大电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潮汐电站发电量与每日潮差的大小有关,通过对潮水位的预测,可以预估潮汐电站的发电量以及编制适合的发电计划。对现有的经典调和分析法和新兴起的人工神经网络潮位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两种方法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精度更高,和实测数据对比其具有更小的误差;调和分析误差稍大,但是满足国家海洋局规定的允许误差。调和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结果均可应用于潮汐发电当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异构无线网络节能方法未能充分发挥网间协作潜力, 缺乏载频、 基站等不同粒度关断技术的综合应用及理论分析, 节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门限的异构无线网络协作节能算法(ESDT: Energy Saving Algorithm Based on Dynamic Thresholds)。该算法将载频、 基站等不同粒度关断技术相结合, 以最小化系统整体能耗为目标, 应用排队理论对门限值进行动态调整, 根据系统负载变化, 动态开关多粒度资源。仿真结果表明, 在保证系统接入阻塞率的前提下, 该算法与动态开关载频单一粒度节能算法相比, 节能效果更佳, 资源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采用全双工基站同时为多个半双工下行用户和上行用户提供服务的单载波非正交多址(single-carrie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设计。考虑了基于能效的单载波NOMA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问题,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和功率约束的同时最大化全双工单载波非正交多址接入(Full-duplex single-carrier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D SC-NOMA)系统的能效。由于目标函数是非凸问题,将原问题转换成非线性分式规划问题,通过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到最优传输功率的闭式解,利用次梯度算法求得最优传输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半双工单载波非正交多址接入(half-duplex single-carrier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HD SC-OMA)系统相比,FD SC-NOMA系统能够实现更优的能效。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北支的涌潮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限产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 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河槽不断束狭,河床逐渐淤浅是近年来涌潮发生次数增多,潮头增大的原因。随着涌潮潮头的推进,大量水沙上溯,这对北支和南支上段的滩,漕变化和河口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