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表现在: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上表现出逐渐性、在体育文化变迁上呈现出时序性.影响安徽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主要因素有:村落休闲方式的变迁、国家层面的文化关怀、村落层面的自觉文化、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播和村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孝顺镇村落文化建设为例,通过对孝顺镇村落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与系统措施的介绍,探讨了村庄整治和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纵向整理与分析,以村落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为依托,提出村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模式,对村落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掌握其发展的主要途径,总结出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丰富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旨在为村落体育文化发展及对发展滞后的部分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稳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兴梅 《科技信息》2012,(9):165-165
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体育文化,我国村落体育文化有它特有的研究意义和存在价值。从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通过分析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提出在新农村区域特色文化建设中村落体育应该走与"生产劳动、文化艺术、民族传统"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村落民间传统体育仪式是村落文化的外在表现,仪式展演的形态变迁是当地文化变迁的风向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岔河村跳脚展演进行展考察基础上,分析了跳脚文化仪式背后的村落文化变迁与村落文化变迁的主导话语权,为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州传统村落是吴地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章以陆巷—杨湾村落集群为例,对苏州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内涵,并提出功能多元融合、文化创新提升、区域联动开发的旅游开发思路,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村落集群的文化精髓,并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区域到村落分析徽州传统村落,研究自然山水对徽州传统村落分布与肌理结构的影响,为徽州传统村落保护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徽州区域内入选国家级以及省级的共计5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量化指标来反映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山水特征与村落分布、肌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聚集分布,选址多位于丘陵和盆地中,海拔在100~300 m的村落占78%;分布在水网300 m缓冲区内的村落约占65%,分布在水网500 m缓冲区内的村落占90%;传统村落布局、内部街巷结构等肌理呈现顺应山形水势变化的典型特征。【结论】山水作为徽州独特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村落空间分布位置,影响村落的选址、布局、内部结构,并内化成徽州特有的聚集、团结、拼搏等村落文化。  相似文献   

8.
胡欣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3):118-12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体育文化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解读.研究认为:村落体育是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表现出的对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基础作用力.即为村落体育文化力.村落体育文化力彰显出导向性、调适性、持久性等特征,具有导向、协调、经济等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股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广东五邑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五邑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特殊的华侨文化,从而深深地影响了该地区村落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别具一格、东西文化交融的村落空间形态.这些村落的空间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村落的总体布局以及由于欧式建筑的出现,在建筑尺度、装饰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冲击上,充分反映了侨乡传统村落的与时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保护和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运河文化传播,特别是运河村落民俗文化与校园美育教育相结合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形式和内容不深刻鲜活、传播手段保守、社会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可从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推进形式和内容创新、借力新媒体、注重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运河村落民俗文化的校园美育教育的传播力,发掘大运河的全球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记忆的角度重申村落的价值,表面上是在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历史中,村落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生命载体。在当下拯救村落危机的进程中,社会记忆具有穿透历史与现实的能力。重温村落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不仅是乡土重建的精神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桂西北地区仫佬族村落体育活动的研析,揭示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特色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从楚国自然村落的分布,楚国各阶层墓地的布置,楚国城市及都城的设置以及楚文物遗层中凸现出鲜明的文化光彩,反映了楚人在沿袭周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新的突破,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村落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 ,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湘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呈现出鲜明的原始性与混融性特征 ,认识这一特征有利于我们区分村落文化的优势与局限 ,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村落文化作为社会文化背景和基础性资源,对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动态的发生着正负双重效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建构新型村落文化,使之与农村民主制度有机耦合、良性互动、均衡发展,对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文化生态式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新热潮下,正确处理好布依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生态式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有效保护具有民族特色,承载厚重历史文化信息的布依村落,对发掘、研究传承布依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作为当前传统村落开发的重要方式,直接给当地农户的生计和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探讨农户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对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测量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将农户分为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和传统纯农型等6大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农户的生计转型,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和民族节庆等角度进行了文化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多样化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越高,农户的生计转型情况越好,生计结果也越可观.2)生计转型程度越高,农户的文化适应能力越强.根据研究结果,后续的相关研究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农户失权现象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的反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个图瓦村寨——喀纳斯村在旅游业进入前后其民间体育文化变迁的民族志描述,力图指出:旅游的介入打破了原有村落的生产方式,村落秩序有了改变.当地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发生了迁移和变化,图瓦民间体育文化作为旅游的亮点发挥出了独有的魅力.新的生活秩序使原有文化包括节日习俗、体育活动等不得不为了新的需求而调整、改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钓源村,以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精致美观的装饰艺术、赣派民居的典型风格,体现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成为我国江南古代村落建筑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