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本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是据此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了全面推动小康社会进步。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这一纲领性文献的发表使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因果关系,如何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从发展经济学视野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前提是反贫困,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下,贫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收入分配不公。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全面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其实质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即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路线和工作方针。当前,我县和全省、全市一样,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改革,实质是为民。  相似文献   

7.
人民性是判断某种理论、政策、制度或实践是否符合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人民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本质,因为人民性不仅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实现的全过程,而且还渗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方方面面。它集中地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出发点、动力观、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上。  相似文献   

8.
朱泽忠 《科技资讯》2006,(23):195-195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和要求,也是其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国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下一阶段社会理想的追求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征和要素分析中,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当务之急。而建立学习型社会之根本,在于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交流,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人类沟通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沟通方式的变革中,合并高校要抓住机遇,面向小康社会,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沟通机制,解放生产力,实行知识管理,建构自组织创新网络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西藏作为经济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章认为,跨越式发展是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全面小康,西藏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通过跨越式发展来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完全一致、密不可分、完全同步的目标。在跨越式发展中建设西藏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功能的扩展和作用的凸现,是“小康”走向“全面”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内含的文化兼有先进性和广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过程与实现建设目标、发挥文化作用与积累文化成果的统一。建设上,文化的主导思想必须鲜明,民族精神应深刻蕴涵,科技和教育要紧紧依托,整合与创新亟待实现。而文化要做大,惟有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多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至为关键。而维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建设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获得巨大进步,科教更加进步,人民生活获得巨大提高的小康社会,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同步性。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全面依托。因而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贾建梅  胡亚杰 《科技信息》2009,(32):I0031-I0031,I0033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想性、现实性和历史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朱泽忠 《科技资讯》2007,42(5):175-175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和要求,也是其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并始终坚持的主导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眼点。从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内容和特点入手,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面小康是一个更高水平的社会,它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它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根本保证,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传统民族精神,积极培育科学、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但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现实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政治构成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快经济、科技、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环境,才能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稳步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