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代咏史散曲是我国古代咏史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咏史诗继唐之后的又一发展高峰,但人们对它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本文分析了元代咏史散曲兴盛的三个原因:古代咏史诗体发展的结果,元代黑暗社会和高压政策的促成,唐代“温李”诗风的影响;论述了元代咏史散曲发展为继唐之后中国咏史诗又一高峰的四个特点:作家人数众多,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风格多样;概括了元代咏史散曲思想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阐明了元代咏史散曲在中国咏史诗发展史中的地位。文章弥补了中国咏史诗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就涉及历史人物王昭君的咏史诗所持的主要观点作些粗浅的梳理、分析.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的评价由于诗人们所处的时代、处境、环境甚至心境不同,导致角度不同,立意高低不同,但无论如何都不影响其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选》设有“咏史”专题,这些咏史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就史论史、就事言事,为咏史而咏史.诗歌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历史,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显性再现。第二类诗歌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借历史上的人、事来表现。这类诗歌也是对历史的反映,但它却是间接反映的、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隐性表现。第一类诗歌多的是认识价值,但也成为后世咏史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类诗歌中有诗人鲜明的主体色彩,将自我感情与古人、古事联系起来,这样的诗歌艺术性更强、审美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旅游开发。开发利用昭君旅游文化,是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鄂西旅游经济带和打造“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需要。在战略举措上,应有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策划重大项目,创造旅游品牌;将昭君文化开发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以旅游文化理念为指导。加强昭君文化的全方位的深度开发等。通过旅游开发,让昭君文化走出三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左思的<咏史诗>以其"古今难比"的艺术价值与"垂范千秋"的独特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影响极其深远.但关于左思<咏史>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仍存在争议.通过对左思各人生阶段活动、作品内容的考辩以及中古时人的遣辞方式、<咏史>反映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综合探析认定,左思的<咏史>诗八首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分别作于不同的人生阶段.  相似文献   

6.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其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开发。文章诠释了昭君文化生成的原因,分析了当前深入研究昭君文化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昭君文化开发重大的现实意义,认为,开发利用昭君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开发利用昭君文化,应在境界上予以提升,将昭君作为东方人类的和平女神与西方世界的自由女神呼应和对话,把昭君和平文化品牌推向世界;在开发上应有大手笔的规划,并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唐代咏史诗的分类、取材特点、繁荣原因等,学界虽有议论,但仍存在一些待解之处。本文按照唐代咏史诗称引历史人事的特点将其分作专题咏史、泛咏史与变体咏史。在对唐代咏史诗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对其材料使用上存在的题材热点、体系性等作了分析。关于唐代咏史诗繁荣的原因,应主要从唐代历史文化的整合、时代政治的起伏与变故、诗人自身遭遇等方面去考察。  相似文献   

8.
昭君和亲是古代诗歌与民间传说中的重要题材。昭君村、昭君墓和昭君庙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景观,不仅反映出古代诗人与广大民众对昭君和亲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而且蕴含着时代民族、地域文化和信仰观念等方面的人文内涵,启发人们多层面地展开对昭君和亲的历史、地理及人文想象,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现实、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追寻。  相似文献   

9.
昭君出塞历来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历来均是以表现怨情为主,但是宋代的一些昭君诗却表现出了全新的气象,不再以怨为主,而表现出了心忧天下,志在为国为民的崇高思想,从而完成了从怨女到义女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宋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了宋诗在内在精神上对崇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王昭君是汉民族著名的和亲使者,她同匈奴两代单于和睦相亲,平息了汉与匈奴两个朝廷多年的战争,保证了边境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自元以后,“立功的昭君”这一文化形象逐渐为中华民族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咏史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源远流长,成就甚高,影响甚大。不仅每一个时代多有咏史诗,而且绝大多数诗人写有咏史诗,可说代有名篇,人有佳作。后世学者,凡研究某一代诗作,不能不涉及咏史诗作;论述某一诗人的创作,也不能不涉及其咏史诗作。历史人事,往往能引起古代诗人们的写作兴趣,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因为古代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有很好的学习,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他们都很熟悉。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当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某个问题和某种思想与历史上的某些事实和人物行成某种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李白的咏史诗分为史传型、史论型、咏怀型三类,认为将咏史咏怀结合在一起最好者,李白为第一人。李白咏史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精湛,在审美情趣上与前人有不同之处,即是史料取舍的主观性、咏史之中的抒情性与古迹遗址的感发性。  相似文献   

13.
论王安石咏史诗对李商隐的接受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咏史诗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王诗接受了李诗强烈的讽时性、善于翻新议论和将身世之感融入咏史之作的特点,又在咏史诗所关注的历史视域与艺术手法方面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李白的咏史诗分为史传型、史论型、咏怀型三类,认为将咏吏咏怀结合在一起最好者,李白为第一人。李白咏史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精湛.在审美情趣上与前人有不同之处,即是史料取舍的主观性、咏史之中的抒情性与古迹遗址的感发性。  相似文献   

15.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风华绝代的奇女子,她以外表的绮丽和内在的超越而著称,其出塞和亲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绝唱.凄婉让人牵情,豪迈使人动魄.历代诗人歌咏昭君,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幽美诗学体系.昭君情结在单纯与复杂的漩涡深处缓缓流淌,确证了中国古代接受美学的运衍.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而在其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中,交叉叠映着与僧寺有关的诗,这里简称为僧寺诗。通过温庭筠的僧寺诗,联系他所处的时代及其人生平思想,从中探索温庭筠僧寺诗的思想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在与厉鹗等浙派文人的结社交往中达成了观念、态度上的符契,受到浙派诗风的影响,部分诗歌继承了浙派“宗宋”“尚清”的诗风:在诗学倾向上,以宋诗为宗,师法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在创作特色上,以学问为诗,写景咏物诗大多清新绮丽。由于丰富的游历经验和强烈的功业情结,严遂成的登临、怀古、咏史诗悲壮激烈、雄气纵横,具有“尚雄”的特殊风貌,显示了对浙派“尚清”诗风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李贺,唐代诗人,世称“诗鬼”,创“长吉”体歌行,是中唐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流星”,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为构思上有所独创,形成了奇思遐想,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思,具体表现为:化平凡为奇崛,化腐朽为神奇;立意新奇,独辟瑶径;想象丰富,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而在其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中,交叉叠映着与僧寺有关的诗,这里简称为僧寺诗.通过温庭筠的僧寺诗,联系他所处的时代及其人生平思想,从中探索温庭筠僧寺诗的思想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傻趣之傻,异于病傻,并进一步从傻趣诗的创作和鉴赏方面提出了傻趣诗的三个特征:“反常错乱,傻趣盎然”、“借傻写真,凸现至情”、“傻中见智,借拙写,于”,为中国古代诗趣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