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瞬时三相不平衡度的低压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三相不平衡度对低压线损的影响,采用实时的三相不平衡系数,以等值电阻法为基础改进了低压线路损耗的计算方法.针对大部分低压台区未安装负荷测试仪,无法采集到代表日整点电流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负荷分类曲线叠加以确定瞬时三相不平衡度的方法.利用某一台区的电量数据对改进算法进行了计算,并与传统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且其计算结果更逼近线损的真实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程度较为严重,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时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在代表日归为一种不平衡类型,据此在三相平衡负荷线损计算中引入一个系数来得到不平衡时的结果.然而,根据我们了解,农网一个台区负荷的不平衡类型往往是变化的,即很难在一个代表日将其归为同一类型.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间段考虑负荷不平衡的理论线损计算新方法,即在一个代表日内将负荷分为多个不平衡类型,再引入相应的计入不平衡负荷的系数.最后以实例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以Visio2003图形软件为平台,利用VBA进行二次开发的图形化低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软件开发的新技术和实现方法,充分利用了Visio2003强大的图形化功能,软件使用方便。采用类似10kV中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电量法和容量法计算等值电阻,容量法采用电能表的容量,不要用户的电量也可以近似计算线损,非常方便,开发的软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变芳  魏航信 《河南科学》2014,32(7):1251-1254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抽油机技术经济性能的影响,采用绝对比较和相对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抽油机进行技术经济性综合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安装配电负荷测试仪的配电网线路 ,本文提出了计算线损的电流分配系数法 .该方法能够减小由于负荷数据不全而给线损计算带来的误差 ,使得用电管理部门在有限的资金下同样获得准确率很高的线损值 .实例验证表明 ,利用电流分配系数法计算线损 ,计算结果非常准确 ,而且方法简单 ,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35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现状和要求,采用改进等值电阻法进行线损的理论计算,设计了配电网线损管理综合系统.该系统既可用来进行代表日线损理论计算、全月线损估算和全年线损估算,又可用于线损预测,计算模型精确,不仅考虑了电压对变压器空载损耗的影响,而且可计算辅助设备与电晕损耗,完全满足供电企业的需要.并实现了配电网管理制度化,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提高了企业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计算公式都没有考虑摩擦力、气体以及井筒和油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经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套新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所推荐的公式对计算我国油田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便于现场应用,编制了一套计算程序,从而简化了驴头悬点载荷的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临湘市电力局农网8个典型台区现场采集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特点,并用等值电阻法计算了理论线损.还就农村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理论线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用等值电阻法计算线损时所用到的有关物理量的确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目前农村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前置式游梁抽油机的工作特点出发,按现代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此类抽油机主体参数优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降低减速器输出轴净扭矩的最大波动值为设计目标,来确定主体机构尺寸、平衡块重及平衡块偏置角;为不同系列的前置式抽油机主体机构方案拟定和承截能力计算提供合理的参数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高耗能、低功率因数等负荷情况下传统降损措施难以满足线损率要求的问题,实现基于网络的线损管理方法,提出了一种配电网线路最优组合模型。阐述了线损电量优化分布方法在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及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场景及应用需求,构建了线路最优组合模型。针对核心模块提出线路最优组合算法,以组合后线损率满足考核要求的线路数量最大化为目标,以线损率考核标准为约束条件,利用建模工具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确定配电网高损负荷的转移方向,为后续的网络重构、网络规划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幅提升, 分布式的电源接入给中压配电网潮流分布带来了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加大了线损计算的难度, 不利于电网经济性考核指标的制定. 因此, 极限线损的计算方法与模型越来越引起重视. 提出了一种基于半不变量的配电网极限线损计算模型, 以实现含可再生能源配电网极限线损的快速计算. 首先, 分别依据潮流计算与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得到配电网各节点与电源的各阶半不变量; 然后, 用 Gram-Charlier (GC) 级数展开式计算得到各个状态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 最后, 根据置信区间确定配电网极限线损. 以 IEEE34 节点系统为算例, 分析了不同节点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验证了应用半不变量法的线损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及其在大规模配电网应用中的计算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麦克斯韦基本电磁理论出发,严格推导得出电偶极辐射的电场强度表达式和电场线表达式,根据电场线表达式作出电偶极辐射电场线的分布图,然后从电场线分布图探讨电偶极辐射电场线分布及辐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郭伟伟  宋亚楠 《河南科学》2009,27(11):1411-1413
如何开发可视化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系统,主要介绍了按配变容量分配负荷算法的配网电能损耗理论计算方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系统用Delphi语言进行开发,编制用户图形界面,实现输入、输出的可视化,达到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原理,通过实例对无功就地补偿的投资回收期进行了计算,从而证明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切实可行的、能较大幅度降低线路损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姜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4):1515-1521
配电网灵活性提升优化过程中易受不均匀电压、强磁场、电流效应等问题的干扰,灵活性提升效果不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适应多元源荷接入的配电网两阶段灵活性提升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瞬时功率平衡算法保证配电网达到三相平衡状态,其次通过无功出力与有功损耗的输出特点实现配电网的无功规划,有效地提高配电网运行质量,降低网损。最后采用多元源荷接入的两阶段提升优化法提升配电网的灵活性,第一阶段基于灵活性三指标与多源源荷供给特性构建灵活性提升优化模型,第二阶段考虑配电网灵活性指标的概率平衡性,并采用线性转换算法对模型求解,完成配电网灵活性提升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网损率小,净负荷波动曲线小,计算时间短,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灵活适应性强。可见通过灵活性优化调度,可以有效提升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灵活性,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渗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巴隆的等垂直应变方程组出发,结合真空堆载联合预应法的特点,建立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渗流模型,给出了渗流的基本方程及其解析解。同时,结合公路路基分级施工的特点,推导出分级加荷条件下的渗流量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可以核算真空泵配置的台数,推求地下水位下降量和渗透水压随深度的变化。为进一步降低抽真空用电量提供了依据。并以一工程实例加以验证,算例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基于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Simulink中的电力元件库(SimPowerSystems)构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中的画图工具搭建电力系统模型进行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波形基本符合理论分析,说明Matlab是电力系统仿真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大型电机线棒端部电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型电机定子线棒端部电场分布不均,造成防晕层表面易产生电晕和热老化现象。采用有限元弱解形式与多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电机定子线棒端部防晕层电场及损耗密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阻容链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避免阻容链方法所导致的算法误差,提高求解准确性;亦能有效解决传统有限元方法的建模及边界设定困难等问题,提高求解效率及精度;其防晕层损耗密度分布与电晕实验中的发热状况一致。该算法能满足具有多段非线性防晕结构的三维定子线棒端部电场计算的工程需要,可作为计算防晕结构及材料参数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建立优化计算模型提供基础。此外,该算法为存在表面电阻率的有限元电场计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使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理论计算符合实际,在研究传统交流输电线路电场强度的二维和三维计算公式基础上改进为三维计算公式。通过对已建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场强度进行实地测量,并与改进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理论变化趋势、计算值都与实测值及变化趋势相近。不同于传统三维计算方法,改进后的计算公式简单易用,计算精度与传统三维理论计算精度相同,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