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草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短荚果系的3 个种和念珠状荚果系6 个种与其近缘属4 个种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结果显示:属间、种间具有酶谱差异,每个属有其特征酶谱带。根据同工酶酶谱性状:下胚轴36 个同工酶谱性状和子叶38 个同工酶谱性状,分别对13 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 个种可划分为2 类;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的9 个种很好的聚在一组,盐豆木( H.holodendron) 也在此组,表明两属间关系较近;苦豆子( S.alopecuroides) 、骆驼刺( A.pseudalhagi) 和小花棘豆( O.glabra) 在另一组,它们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连香树属、水青树属和领春木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连香树属、水青树属和领春木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实验表明:种(属)内同一器官酶谱比较稳定,三种(属)酶谱间存在明显差异,即酶谱具种(属)专一性,可供分类学鉴别使用.三种(属)间存在相同的特征酶类,支持传统分类的三属间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观点.连香树雌、雄株相应枝条的酶谱无规律性变化,说明用此法不能鉴别连香树植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   

3.
对甘草属植物的长荚果系的8个种和4个变种,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它们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草属内的每个种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有它们自己的特征酶带。从酶带谱的相似度指数来看,12G.glabra,12aG.glabra L.var.Rlandulis,12bG.glabra,5G.xhiheziensis,6G.eurycarpa,6aG.eurycarpa,9G.Korshinskyi,10aG.shiheziuralensis的相似度指数较高,它们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而7G.alalensis,10G.uralensis的相似度指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甘草属七个种和变种的幼苗下胚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供试种具有2—6条数目不等的酶带,其中以乌拉甘草酶带最多;各个种共同存在着1—2条基本的酶带;黄甘草有一条带特宽、色特深的酶带;供试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为阴极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5.
毛茛属两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毛茛属的毛茛(Ranunculus ja ponicusscus Thunb.)和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dii Miq.)在不同生境中的叶、茎、果实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的分析,2个种的各组织器官均存在相似的酶谱,其中过氧化物酶的分离效果较酯酶的分离效果好,茎、果的酶带较叶的酶带多且分离效果好。结果表明,不同种之间、同一种类在不同生境中及同一种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同工酶谱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起源地域、类群、物种以及形态特征的差异,从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选取15份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并从冬青属5个物种中各取1份种质材料进行醇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冬青属苦丁茶其不同物种之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和醇酶酶谱均显示出明显的物种间差异;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冬青属的5个供试物种的所有不同种质材料中均存在一条共同的谱带(PA3),该谱带可视为冬青属苦丁茶的特征谱带;3.不同地域来源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酶谱显示出差异,而同一地域内(或同一类群内)苦丁茶冬青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则基本相同;4.醇酶酶谱特征显示,冬青属内不同物种的苦丁茶其酯酶同工酶多态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醇酶同工酶之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的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蟋蟀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蟋蟀科3属共计7种蟋蟀的酯酶(EST)同工酶,对其中两种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ST酶谱可分为迁移率快和慢的两个区.EST在属间具有明显差异,属内种间具有某些共性.形态近似种间的酶谱极为相似,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在实验基础上讨论了用同工酶方法分析近缘种时,应调查大量个体以找出酶谱变化规律,同时还应结合形态学、生态学等资料,以使分析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8.
木槿属几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木槿属植物裂瓣槿、木芙蓉以及扶桑 4个栽培变种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结果表明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的酶谱不同 ,酶谱具有器官特异性 ;木芙蓉与裂瓣槿和扶桑的酶谱差异较大 ,裂瓣槿与扶桑的酶谱有一致性 ,扶桑 4个栽培变种的酶谱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中红色中玫槿的酶谱兼有洋红中玫槿和裂瓣槿的酶带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倍性关系的研究结果 ,推测红色中玫槿是从后两者起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冰草属5个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从而支持了蒙古冰草和西伯利亚冰草为两个独立种的观点,并用聚类和排序的方法对冰草属的5个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染色体的数目,作者认为在冰草属中二倍体类群为原始类群,然后逐渐向四倍体和六倍体方向演化,演化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的,一条以蒙古冰草为基础,一条以二倍体的冰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昆明地区松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垂直管式和板式)对昆明地区野生和引种栽培的松科九属十七种三变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如下: 松科九个属的成熟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代表九种特定的酶谱型,有很明显的属特异性。其中,金钱松属、雪松属酶谱最简单,最复杂的是铁杉属,其次是落叶松属、黄杉属、油杉属,冷杉属和松属。  相似文献   

11.
疏花甘草(Glycyrrhiza laxiflora X.Y.Liex D.C.F.nov.sp.)、平卧甘草(G.prostroca X.Y.Liex D.C.F.nov.sp.)是甘草属的两个新种,本文试图从四个种叶片的形态解剖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进行了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表皮、气孔器、表皮毛等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描述,目的是为两个新种的成立提供解剖学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影响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3种主要甘草品种的总黄酮提取方法,采用HPTLC法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应用对DPPH清除率研究影响其活性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在总黄酮的含量方面,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甘草品种、应用微波处理和甘草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活性都有着较大影响,而提取温度对活性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优势乔木树种间协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arson积矩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方差分析.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14个优势乔木树种间的协变进行了研究,并以星座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种间协变不仅能够反映出物种间共存的机率,而且能够反映出其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程度.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多物种间协变的性质和显著性,Pearson积矩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能表明种对间协变的性质和显著程度.结果表明,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优势乔木树种间协变较复杂,其中栲树与光叶灰木、润楠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协变,而与大头茶、银木荷、虎皮楠间存在极显著的负协变,对环境要求相同的种,其联结性高,但因相互竞争而协变为负,在实际运应时,Spearman秩相关指数相对较精确.  相似文献   

14.
对豆科甘草属6个种1变种代表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类型在甘草属各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分为两种类型──不等细胞型和不规则四细胞型。为研究甘草属植物的演化和分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方差均值比率和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分析方法,对宁夏几个野生中草药种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黄蒿,刺蓬,蒺藜都趋于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依次为:黄蒿>刺蓬>蒺藜>甘草,导致这种聚集程度不同的可能原因是种群的不同繁殖方式及营养资源的竞争.方差比率与聚集指数分析两者计算结果能相互印证并与野外实际观察相吻合.由于方差比率法简单,计算量小,故方差比率法对研究宁夏中草药种群分布格局是一种较为可信和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质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质量差异,本文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全谱分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在2θ值2°~30°低角度范围内指纹图谱无较大特征差异;野生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和Fe、Mg、Ca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栽培甘草,且成份比例也不同——野生甘草中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是1.00:6.67:107.84,而栽培甘草中为1.00:8.70:36.42。  相似文献   

17.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X~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四川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15个主要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并以全矩阵、半矩阵和星座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佳.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出多物种整体间的联结性;X~2检验可揭示出成对物种间联结的性质和程度;Ochiai,Dicc和Jaccard指数可表明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种间联结较复杂,但优势种间显著的正联结只存在于白毛新木姜子(Neolilsen ourola var.glauea)和广东山胡椒(Iindern knowlungensis)间;显著的负联结只存在于川灰木(Symplocos selchuanensis)和银木荷(Schima argenten)之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间联结性较低.另外,人为影响对种间联结性影响亦很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发表国产甘草属6新种:紫花甘草(Glycyrrhiza purpureiflora X.Y.Li),垂花甘草(Gnutantiflora X.Y.Li)平卧甘草(G.prostraca X.Y.Li ex D.C.F.),疏花甘草(G.laxiflora X.Y.Li ex D.C.F.),无腺毛甘草(G.eglandulosa X.Y.Li),阿拉尔甘草(G.alalensis X.Y.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