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南海断续线是在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二战后法国继续占领西沙群岛和菲律宾企图把南沙群岛并入其国防范围内的背景下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其目的是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海的管辖范围。在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为之后的南海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2月14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同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谈时,阐述了中方对当前南海局势的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王毅说,首先,南海局势总体是稳定的,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与东盟国家继续共同维护好这一地区的和平。  相似文献   

3.
南海:中国崛起压力的作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1,(24):14-23
希拉里访问缅甸,被合乎逻辑地与美国高级政要近期的一系列言行联系在一起。今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称中方在南海地区示强,各方应支持美国武装力量为维护南海自由通行而采取行动。7月。希拉里再次放言美国仍然关注南海的航行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4.
晓岸 《世界知识》2014,(9):24-26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面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严峻局面。一是菲律宾继续处于“战略亢奋”,试图强化、扩大、升级其对中国岛礁的非法占据,还将南海争端闹上国际法庭。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与杜特尔特总统决定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包括《中菲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习近平主席指出,中菲在南海有广泛共同利益,可以继续通过友好协商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务实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和人民福祉作出应有贡献。杜特尔特总统表示,菲方赞同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愿积极促进东盟同中国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我国在南海活动的现状引出我国对南海"U形线"岛屿所享有的主权,再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证南海"U形线"内岛屿主归属我国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维护该项权利的价值及其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月16日,台湾"大选"和"立委"选举画上了句号,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鉴于民进党坚持"台独"路线和蔡英文对"九二共识"拒不明确表态,她对作为两岸关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台湾南海政策是否将作出重大调整,引人注目。对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台湾当局南海维权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一直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主张并维护南海岛  相似文献   

8.
郭渊 《世界知识》2014,(11):62-64
<正>20世纪70年代,南海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苏在南海地区展开激烈争夺。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对南海问题采取"中立"态度,而苏联此时则支持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借以扩大自己在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开始干涉中国捍卫南海主权的行动。在此背景下,菲律宾、南越当局、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强占南海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南海问题凸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最大限度地捍卫中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9.
郭渊 《世界知识》2014,(12):62-65
<正>20世纪80年代,南海开始进入多事之秋。美日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屡次侵扰南海诸岛,制造事端,南海地区再次凸显"边缘地带"特性,南海地缘形势向复杂化方向发展。东南亚某些国家在区域外大国的支持下,继续强占南海岛礁,进行主权造势,中国南海主权受到严重挑战。美国、苏联和日本的立场此阶段南海问题的复杂化与区域外大国的作为有着直接关系。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美国不愿意看到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但基  相似文献   

10.
郭伟华 《世界知识》2011,(12):67-67
近来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就南海主权归属问题的争端又有抬头,南海问题有进一步朝复杂化、激烈化方向发展的趋向。就当前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格局和世界“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而言,一旦相关国家因南海问题而兵戎相见,无疑将造成各参与方尤其是直接参与方“共输”的结局。如何掌控南海问题复杂化趋向,破解南海困局,考验着相关国家及其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战略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南海地区形势在继续沿着"总体稳定可控、局部动荡不安"路径演变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南海依然是亚太乃至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热点地区,中美军事与安全较量的前沿地带;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关系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3年的到来,随着美国战略东移步伐的加快、日本鹰派政治人物安倍晋三的上台,以及东盟从2013年起迎来新的秘书长,美国、日本与部分南海声索国的战略互动将会更加密切、更加频繁。而一些南海声索国则将会利用这样的机会不断实施小动作,在海上挑衅中国。不难想象,在上述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之下,南海的水将会被搅得更加浑浊。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南海问题上日趋强硬 南海问题是菲律宾政府重点关注的利益海域。菲政府首先企图通过国内立法“确认”南海主权利益,2009年2月众议院通过法案,将南沙群岛东部的部分岛礁和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入了菲律宾领海基线范围内。2011年6月菲政府又宣布将菲律宾西部的南中国海改称为“西菲律宾海”。其次,借助东盟力量牵制中国,力图依托东盟作为其处理有关海洋安全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2,(11):34-36
正中国长期以来缺乏自主深海钻探能力,维护南海深海区域的油气"资源利益线"只能流于"务虚"。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知识》:既然已经具体谈到南海问题,那么该如何判断形势的最新发展?是继续趋好,还是有重返动荡的危险?朱锋:总体是趋稳趋好的。但今年以来,中美在南海的军事博弈令人不安地在进一步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变得越来越具有挑衅性和威胁性;二是美国针对我国南海岛礁建设的军事行动准备在提速,军事施压已成为美国南海政策  相似文献   

16.
南海表面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σ混合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4-7月南海季风的爆发、演变过程,并进行了3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南海表面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南海4月份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的爆发日期影响不大,但对季风爆发后的强度有所影响,异常增温造成南海季风增强,异常降温则南海季风减弱。(2)南海季风爆发和强度的变化与南海本身的海温变化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5月份南海海温异常。5月份南海异常增温可以使南海季风提前爆发,季风增强,南海海温异常降低时,南海季风爆发的时间推迟,季风减弱。(3)南海海温持续异常可以影响南海及中国大陆的高低空环流变化,海温持续异常增温可以使南海季风提前爆发,显地加强南海季风,并有利于南海季风向北推进,但当海温在6月份进一步持续增温时,则有利于季风维持在较南地区,阻碍季风向北发展;当海温持续异常降低时,南海季风推迟爆发,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11-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同时推动实施了三次半的大洋钻探航次,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列,在深海盆洋陆相互作用、边缘海盆地的板缘张裂和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等3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挑战了源自西欧、北大西洋的传统观念。深海探索的进展,确立了中国在南海科学上的引导地位,下一轮的深入研究可望将南海建成世界海洋科学的天然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海洋基础研究中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政治和国家间关系的角度看,我认为南海的局势还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南海地区各国以及美国等域外国家与中国保持着正常的政治外交关系,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从其他的角度来说,问题就很多了.从掌控和利用国际话语权的角度看,自2010年起到2011年,南海问题被炒作成为本地区热点问题之一.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大肆渲染南海问题,而中国则几乎保持沉默.但是,在2010年以前,只要中国强烈反对,无论是南海周边国家还是域外国家,都不会在东盟论坛之类的地区性机制或会议上公开谈论南海争端问题.2010年东盟论坛上,中国外长也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驳斥了希拉里所谓的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言论.总之,目前中国在南海的话语权是被动的,当然这也主要源于我们的自我克制、低调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正南海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布局的关键海域,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路径。中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了巡航执法、三沙设市、岛礁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意志。但与此同时,南海海域相关声索国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