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信是南北朝骈赋大家,其骈赋“使事无迹”历来为评家所称赞,这主要得益于他使事用典之技巧以及古典与今情的融会。尽管如此,但有时终究难免出现左支右绌的现象,这是由他宁以情害典,而不以典害情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3.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赋论。这些赋论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多针对于赋的渊源、创作、文体特点及地位等方面的概括与评价,具有早期的文章辨体意识与论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赋思维对六朝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赋与诗俱盛,但六朝赋禀承汉赋之丽辞,又兼遇情深怨重之时代,故而在形式内容两方面俱至于极盛。其历数百年的创作思维方式对当时的诗歌构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这主要表现在赋的空间表现方式对于诗歌中环境描写的影响,赋的条分缕析的细节描写方式对诗歌表现的影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唐代律赋中取材于史传类典籍的一些赋作具有故事情节描写,这些描写受到律赋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和更富有故事性,律赋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原有题材进行渲染和加工,使其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专就李清照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骈赋《打马赋》作了三点论述:《赋》表现了李清照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她渴望渡河、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形成了她以诗明志、作赋述怀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8.
骈式习语是英语习语的一种,由相同或相似的两部分通过and,or,but等词连结而成。骈式习语常以重复、对比、头韵、尾韵等修辞手段构成,具有简洁、精练,生动,形象,表达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李兆洛看乾嘉时期的"骈散合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湖派的"骈散合一"理论及与李兆洛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专就李清照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骈赋《打马赋》作了三点论述:《赋》表现了李清照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她渴望渡河、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形成了她以诗明志、作赋述怀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1.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湖派的“骈散合一”理论及与李兆洛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阐明中华文学经四千年的演变潮流,形成中国文脉。上古文存、春秋笔墨、两汉散赋、魏晋骈咏、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历代文人佳作汇集,构成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繁星满天,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苯骈卟啉锰(Ⅲ)配合物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活性.结果表明,所使用的四种苯骈卟啉锰(Ⅲ)在催化氧化反应中部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以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四嗅四苯骈卟啉锰(Ⅲ)(MnTBrTBPCl)的催化效果最好.本文还对外加轴向配体对催化体系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并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及还原利用量对模拟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5.
王勃《寒梧栖凤赋》是见于载籍的初唐较早的标题限韵律赋。其作年尚有争论,此外,其赋体裁和题材在律赋发展史中的作用还尚未为人揭示。从美学意象说的理论角度来看,王勃此赋对“凤”“梧”题材的美学意义的揭示,也可谓独树新风。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随机赋范空间与概率赋范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7.
祝尧所论赋体文学咏物之“法”不仅仅是比兴,更确切地说专指自喻——被祝尧奉为咏物赋之典范的作品皆为自喻赋,祝尧在张华《鹪鹩赋》题解中亦明确地指出所咏之物与“我”的比喻关系。祝尧推举自喻赋有三方面原因:比喻赋“以情为本”而较一般咏物赋更富情韵,取喻“切至”,“体物”多有“不粘不脱”之妙。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七"体文创作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体文从枚乘的<七发>到南朝诸人的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题思想从劝说统治者戒除奢侈的生活到劝人在太平盛世建功立业再到南朝时的粉饰太平;艺术形式则经历了一个从古赋到骈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K-fuzzy赋范空间与WF-fuzzy赋范空间之间的关系,证明了Hausdorff的K-fuzzy赋范空间与WF-fuzzy赋范空间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杨晶瑜 《科技资讯》2014,(5):141-142
唐宋两个朝代,赋体文学有了新的发展。作为赋体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狩猎赋的篇数超过之前几代,质量却参差不齐,当代赋学研究者往往轻视这段历史时期的赋作。本文介绍了唐宋时期狩猎赋的总体情况并就部分代表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