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西猫儿山天牛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并用各种多样性指数对猫儿山天牛群落的多样性进行测度.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阔叶林、阔叶灌丛、灌草丛、竹林;不同海拔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600~1200m区间、600m区间、1200~1800m区间,1800m以上区间暂未发现天牛科昆虫;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7月、5月、6月、8月。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类型生境天牛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低,天牛科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台湾蝗虫研究资料,通过对采自台湾的1079头蝗虫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和统计,并计算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从不同层次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台湾蝗虫共有4科、10亚科、17属,其中斑腿蝗科8属,斑翅蝗科6属,剑角蝗科2属,锥头蝗科1属。属级水平上,佛蝗的多样性(0.1357)、均匀度(0.1103)最高,小车蝗的多样性(0.0028)和均匀度(0.0023)最低;亚科水平上,飞蝗亚科多样性(0.1596)、均匀度(0.1297)最高;科级水平上,剑角蝗科的多样性(0.1398)最高,而斑腿蝗科的丰富度(1.7648)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斑腿蝗科的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曲靖市蝗总科Acridoidea昆虫资源情况,采用五点随机取样法和传统分类学对本地蝗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400头,经鉴定隶属7科16属19种,其中斑翅蝗科Oedipodidae属种数量最多(7属7种),其次是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1属3种)和网翅蝗科Arcypteridae(2属3种),蝗科Acrididae和瘤锥蝗科Chrotogonidae均为1属1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龙区农场蝗虫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从物种分布看,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分布最广.从分布地点看,马龙区农场物种最丰富(17种).研究结果表明曲靖市蝗种多样性及分布特点与生境植被类型密切相关.结果为本地蝗虫的资源利用、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祁连山草地蝗虫的群落组成、分布和危害,为草地资源保护和草原荒漠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笼罩方法记录笼内的蝗虫种类及数量,针对危害草场蝗虫优势种华北雏蝗(Chorthippus brunneus huaneiensis Xia et Jin)对牧草的危害程度,建立密度与牧草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 祁连山宝瓶河牧场草地蝗虫有19种隶属4科9属.建立了华北雏蝗密度与牧草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3 288X+0.019 59,制定了3~4龄期防治指标为50头/m2.结论 牧场海拔在2 500~3 000 m的草场作为冬春草场,分布着所有蝗虫种类,虫口密度高,牧草损失严重,应该作为防治重点.海拔3 000 m以上为夏草场,蝗虫种类少,密度低,危害小,不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苏北稻田蝗虫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苏北稻田采到4科,7属,9种蝗虫,其中斑腿蝗科5种,斑翅蝗科2种,锥头蝗科和剑角蝗科各1种。苏北稻田蝗虫群落随季节发生变化,其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在6-8月最高,短额负蝗和中华稻蝗是早期优势种类,中华稻蝗,小稻蝗,第二代短额负蝗是晚期优势种,它们占整个蝗虫种类数量的62.3%,占总生物量的56.0%。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蝗虫与其生境变化间的关系,给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蝗虫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调查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4种不同生态恢复类型中蝗虫种类及数量,并计算分析其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共采集蝗虫3396头,隶属于6科15属30种,其中短额负蝗为本区生态恢复中的蝗虫优势种;蝗虫数量以自然恢复草地中最高(35.81%),人工恢复林地和人工恢复草地中次之(32.13%、20.64%),农田中最低(11.42%);生态位宽度以蒙古束颈蝗(1.0000)、疣蝗(0.898 6)、黄胫小车蝗(0.880 6)和短额负蝗(0.860 9)4种蝗虫为最大,是本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泛化种;各级生态位重叠度均有存在,以较低和较高等级为主,表明本区蝗虫的竞争排斥作用并不强烈,资源利用性竞争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地考察样点处蝗虫密度情况,研究了白石头蝗区海拔、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与蝗虫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拔2000m~2400 m之间,随着海拔的升高,蝗虫密度减少.蝗虫主要分布在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带,最适宜的栖息场所为植被覆盖度介于35%~55%之间、土壤呈碱性(pH平均值为8.40)的环境.土壤含盐量范围为0.05%~0.60%,不会对蝗虫的活动产生影响.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到地上植被的长势,从而影响蝗虫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2015年5—9月,通过对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样点进行森林昆虫多样性普查,初步鉴定得到蛾类昆虫23科436种.针对该结果,使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中分布较广的11科进行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雾灵山不同生境下蛾类昆虫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农田带、寒温性针叶林带;不同海拔条件下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1 000~1 500m、500m以下、500~1 000m、1 500m以上;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7月、8月、6月和5月.通过对五岔沟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单独分析,发现该样点物种多样性情况与保护区整体不同,多样性大小顺序为7月、6月、8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β多样性分析,发现蛾类昆虫的多样性受生境影响最大.综上,雾灵山蛾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在各因素下差别不大,表明保护区整体环境良好,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Rényi多样性曲线对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立地特征所代表的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进行排序,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物种累计曲线分析显示实际采到的物种占全部物种数(估计值(ACE)=131.26)的92.9%,表明抽样充分。方差分析表明,除了不同林分类型的Shannon指数(F=4.665,p=0.002)和Simpson指数(F=2.465,p=0.044)有显著差异外,不同海拔、坡位、坡度以及土壤厚度的灌草多样性各个指标,如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均无显著差异。Rényi多样性曲线排序明确显示针叶树-杂木林和阔叶林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较其他5种林分类型(黑松林、赤松林、赤松-黑松混交林、日本落叶松/刺杉、针叶树-麻栎林)的高,而这5种林分的灌草层多样性曲线相互交错。从立地条件来看,低海拔(<200 m)、下坡位、缓坡(坡度0°~10°)的灌草多样性明显偏低;土壤厚度>5 cm和土壤厚度在1~3 cm的灌草多样性曲线处于其他3个土壤厚度梯度的下方。因此,Rényi多样性曲线在反映群落多样性指标方面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10.
以宿迁稻虾共作田鳞翅目蛾类为例,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快速识别蛾类物种多样性,并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同时探讨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鳞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在不同的月份具有显著性差异,7月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显著高于8月;2)传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排序为物种丰富度(R=0.999 2,P=4.31×10~(-5))香农指数(R=0.854 6,P=0.010 4)辛普森指数(R=0.581 4,P=0.015 7)皮卢物种均匀度指数(R=0.339 9,P=0.093 3).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玉林市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里  许科锦 《广西科学》2006,13(4):316-320
通过样地调查,运用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研究玉林市福绵管理区大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和红椎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群落物种数为54~62种,平均为58±3.36,灌木层的物种数为39~51种,平均45±4.97,草本层的物种数为11~15种,平均13±2.31。(2)Shannon-W iener指数的变化值在0.6915~2.9972之间,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的多样性;灌木层的多样性比较接近,变化在2.7985~3.3037之间;草本层的多样性变化较大,在0.2626~1.8930之间;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巨尾桉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最小;均匀度变化在0.1710~0.7318之间,均匀度的变化规律与Shannon-W iener指数的变化规律相似。(3)各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相似程度比较高,共有种达37.78%~53.78%。(4)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取决于环境条件、林分结构和人为干扰强度,与人工林树种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珙桐群落乔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生长的最适海拔高度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地带不同海拔高度的珙桐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性质.结果表明,海拔1700 m的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1500~1700 m是适宜珙桐生长的海拔高度.珙桐根际土壤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含水量在3个土层深度上差异显著;整个地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小.腐殖质层土样1500~1700m 3个海拔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1800 m和1850 m 2个海拔;淀积层、母质层土壤养分在5个海拔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相关分析表明,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无显著相关性,只有淀积层有机质、腐殖质层含水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母质层速效氮和淀积层、母质层含水量甚至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云南楚雄小百草岭地区鸟类空间分布格局的特征,分析不同生境及海拔段鸟类多样性差异,为该地区鸟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样线法对云南省楚雄州小百草岭地区鸟类资源开展了一个完整年度的调查研究,通过计算各生境和海拔段的鸟类多样性指数,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在小百草岭地区共记录到鸟类122种,隶属10目43科,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其中,留鸟110种(占90.16%),夏候鸟5种(占4.10%),冬候鸟6种(占4.92%),旅鸟1种(占0.82%)。在115种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中,以东洋界物种为主(占50.43%)。季节变化中,鸟类物种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112)、春季(104)、秋季(79)、冬季(76)。春季鸟类科-属多样性指数最高(0.772),冬季最低(0.662);小百草岭3种生境中,林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117)和科-属多样性指数(0.739)均最高,耕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48)和科-属多样性指数(0.549)最低。鸟类物种丰富度在≥2 100~2 600 m的中海拔地区最高,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为峰值位于中海拔的单...  相似文献   

14.
分别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群落仅。结果表明:(1)仪多样性在600—700m海拔段最高,在1600—1700m海拔段最低;(2)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各指数值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3)在不同坡向中,物种多样性在西南坡的各指数值最大,而在南坡的各指数最小;(4)不同坡度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值存在较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江凤阳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状况,明确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主要海拔分布范围(1 000~1 800 m)为准,选取中海拔(1 200 m)、中高海拔(1 500 m)、高海拔(1 800 m)3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采用Biolog Eco法研究该林分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同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①在中高海拔处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变化并无显著变化(P>0.05); ②研究区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CH)、氨基酸类(AA)、聚合物类(PM),各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PA)和胺类(AM)碳源的利用率均较低,而对羧酸类(CA)碳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 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变化,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 ③土壤养分含量在中高海拔处最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中高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率都较高,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17.
铜陵叶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最小取样面积的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种-面积曲线和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面积图解分析法,通过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调查,对铜陵叶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空间与非空间结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种-面积曲线所得的研究区群落非空间结构最小取样面积为3 720 m2,用林分空间参数-面积图解分析方法所确定的最小面积为3 600 m2。群落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具有一致性,即用同一面积大小的样地数据进行群落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研究是可行的。由此方法确定的铜陵叶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非空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研究的取样面积为3 600~3 700 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口对林保护区昆虫春季(4月25日-30日)、夏季(7月14日-19日)、秋季(10月5日-8日) 季的4次调查,结果表明昆虫物种组成较丰富,1年内共有194种昆虫在该地区出现。同时其季节变化也很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昆虫物种数为:69、166、94和33,春季的昆虫以双齿多刺蚁、淡紫异色粉等占优势,夏季以黄柑蚁、竹木蜂、等占优势,秋季以黄柑蚁、白逅中泰亚种等占优势,冬季则以小红标虫  相似文献   

19.
风电场建设对鸟类的影响是近年来鸟类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解广西兴安县兴安片区风电场的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受风机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9-10月,采用样线法对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鸟类10目34科68种,目、科种类最多的分别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54种)和鹟科(Muscicapidae,6种)。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多度(49.7%)最高,其次是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19.1%)和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15.0%)。调查的各生境类型中,灌木林记录的鸟类种类(42种)最多。距风机700 m以外鸟类丰富度最高,且数量明显增加,而700 m范围内鸟类数量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鸟类受风机的影响可能与局部的地形和植被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不同浓度下对盐胁迫和铝胁迫的耐受性,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利用0、200、400、800、1600、3200 mg/L不同浓度NaCl和AlCl3溶液处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相比,800 mg/L浓度的NaCl溶液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当浓度为1600~3200mg/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极显著降低(P<0.01),当浓度为800~3200 mg/L时,加拿大一枝黄花发芽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2)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发芽率随着AlCl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相比,200~3200mg/L的AlCl3溶液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受到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3)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对盐胁迫具有相对更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