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公民文化必然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国公民文化,则须确立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国公民文化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提高其统领力,加强我国公民文化研究以增强统领的针对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国公民文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胡佳佳  姜义军 《科技资讯》2010,(1):229-229,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与实践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一元性与多样性统一的要求。它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新境界新阶段,本文论述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并根据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最后,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联系起来;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的目标,大力加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多种威胁,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责任重大。传媒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传媒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超越局部和个体利益的更高目标,那就是传媒的社会责任,特别是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和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回答了和谐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科学地解释了公民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地提出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宋洋 《科技信息》2011,(31):6-6,11
宗教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此,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宗教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着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等学校思想文化,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阵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对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的整合作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透过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建立引领机制,不仅要优化传播机制,还要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在于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共同的价值认同的形成,有效制度约束的确立,构建思想文化基础,以此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而细致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志芳 《山西科技》2008,(1):3-4,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在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资源丰富,对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着独特的话语力量。文章在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原文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中原文化进行话语传播的必要性,并从增强话语传播主客体的互动性、加强话语传播内容的创新性、优化话语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强化话语传播表达的效果性这四个方面,试图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原文化话语传播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坚定理想、信念,建立道德规范,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As an organization,school has its own unique organizational culture.In a school organization,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mong different groups,levels and departments.It is our major concern to establish a good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forms of communication in a school organization.And advice is given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so that we will be better informed to know how to set up a healthy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居于统领、引导地位,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功能,需要建立有效的引领机制解决"怎样引领"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分别构建交流整合机制和实践反馈机制,从而将其引领功能渗透于社会结构机体,实现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引领。  相似文献   

15.
心理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心理认同有体验性、自我性和求新性等三大特点。高校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树立先进典型,注重实践体验,创新传播方式,体现以生为本,不断创新主题教育的内容、形式、载体,充分关切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利益诉求,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莆田学院三个年级的大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以其为个案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来论证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全球化进程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在网络全球化视野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在网络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下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回答。面对网络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如何处理好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建设、管理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坚持以科学技术手段来监督管理网络文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发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及其现实意义,提出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与以文化人、以科学理论引领社会思潮、以现代传媒弘扬新风正气、以教育灌输构建共识、以制度规范建设强化共识的五个大众化路径,从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