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是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等民族相互杂居的地区,地名是匹河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化石"。现以匹河怒族乡为例,主要来探析怒族地区地名的结构类型、认知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消费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扩大、推进文化消费是苏州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怒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县丙中洛乡和福贡县匹河乡怒族成年人317倒(男为183例,女为134倒)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怒族成人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2.1—4.9—2.6),女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3—4.5-1.7).(2)随着年龄增长,怒族男女在20-岁组到40-岁组体型均呈内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的趋势;50岁以后内因子值减小,外因子值增大;中因子值,男性在50岁前增大,50岁后减小,女性则一直增大.(3)男女问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低于男性,而内因子值高于男性.(4)与其他群体相比,怒族内因子值偏低,中因子值偏高,外因子值偏高或居中,与侗族体型最接近(男性SAD=0.46;女性SAD=0.36),与布依族和仡佬族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本着眼于少数民族语言和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为例探讨其汉语教育。论述了汉语教育的意义,在实地考察贡山汉语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汉语教育师资培养,“日旺和汉语拼音对照方案”的跟踪调查和实验研究等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者运用他在伯利兹的田野工作的实例来揭示消费与消费文化研究在经济与生态人类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作者在伯利兹的凯克奇人中发现一种生计经济与商品经济混合并且交替出现的现象,并指出文化生态学与政治经济学在解释这种现象时的不足之处,认为要把当地个案放到更广的历史和政治经济框架内去理解,看到当地人在选择生计方式和消费水平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并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地方在消费上的不平等关系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消费的意义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之时,消费文化则成为构建女性角色的重要手段.在消费文化中,"家和美"与女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女性被构建成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的双重角色,并形塑着当今理想中的女性特质.消费文化是鼓励女性消费的一种文化氛围,同时也逐渐成为女性自我实现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为生产创造条件和动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还存在着诸如文化消费畸低,城市高消费、封建迷信和奢侈糜烂性消费等问题。对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法津政策措施加以正确引导,使消费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人们多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但是,技术创新活动自始至终也没有离开过消费领域,而消费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消费是如何推动技术创新的。并以此探讨了如何以消费创新推动我国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赵小妹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2):103-104,78
文化已经逐步渗透于当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社会正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消费现象。消费并非是买卖物品那么简单,消费文化的内涵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消费文化范畴,如人们对陶瓷产品的要求就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实用的功能作用上。本文从消费文化的特性入手,探讨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陶瓷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是4万多亿元人民币,但2013年文化消费实际规模是1.6万亿左右,还有3万亿的空间没有发掘出来。文化部部长蔡武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介绍,消费需求中最具潜力的消费是文化消费,据专家预测,中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是4万多亿元人民币,但2013年文化消费实际规模是1.6万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族消费规范中呈现为重共同体、重人生、重礼仪和重娱乐的消费特征.汉族则呈现为重亲属、重家庭、重储蓄和重节俭的消费特征.消费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在消费中的体现,也是社会化的结果.文化类型差异是互补的前提,文化类型不同才有可能取长补短.朝、汉民族消费文化涵化的现象证明: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吸收有利于扬长避短,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旅游对民族地区的负面影响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动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是一个现实的难题。以乡村民族文化的演化模式为依据,同时通过对文化旅游者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向参与”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了文化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以真正文化旅游者为唯一目标市场的自然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描述辽宁省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密度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经济增长、结构和能源密度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果系数,并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找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变动的特征与分阶段各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为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整体偏低,高雅文化消费比重更低,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性发展,更削减了文化消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提高河北省高雅文化消费水平的建议有:发展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层次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文化消费者需求;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相融合以吸引文化消费者;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引导文化消费向较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美丽乡村建设社区营造的背景下,以保靖县阿扎河村异地瑶族聚落文化为例,探讨了民族文化的变迁与重构.阿扎河居民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多重路径建构出极具表现力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达到身份认同的目的.其对于社区文化重构的“主人翁意识”,是外部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石.整个社区齐心协力,形成本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当下社区营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电气化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总体上的开发程度还很低,发电量不足全国总量的5.5%。因此,必须在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大力开发中小流域内的水能水电,促进本区域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美丽乡村建设社区营造的背景下,以保靖县阿扎河村异地瑶族聚落文化为例,探讨了民族文化的变迁与重构.阿扎河居民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多重路径建构出极具表现力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达到身份认同的目的.其对于社区文化重构的“主人翁意识”,是外部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石.整个社区齐心协力,形成本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当下社区营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后期,消费凸显奢靡之风。尽管它冲击了封建礼制,有利于当时服务业与文化的发展,诱发了鲜活有力的新思想的萌生,但是它奔迟滞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发展。消费奢靡诱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使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导致了重财重利的社会风:气,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贪欲,激化了阶级矛盾,是明代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事关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应用民族学所关注的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农村消费水平依然有待提高的现象,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就此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分析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朝鲜族人生观与消费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朝鲜族消费文化可以分成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结构,通过朝鲜族人生观和消费特点之间的联系,能够看出“重现世”、“求乐生”的人生观是影响朝鲜族消费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