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PP/EPDM/EP 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颗粒分散相和PP连续相.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EPDM(EPDM-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共混物是“核-壳”复合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其中EP颗粒为核,外面包覆着EPDM-g-MAH和EPDM.这种“核-壳”结构变相地提高了EPDM橡胶的体积分数,使得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再生水回用河道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问题,以防控再生水水质劣化为目的,采用改进的黑白瓶法原位测试顺义潮白河再生水受水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探讨其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受水区水体营养状态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利用溶解性无机碳(DIC)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水区水体生产力水平非常高,5个采样点的水柱总初级生产力(GPP)分别为580. 92、1224. 96、2419. 56、4120. 92、4575. 00 mg C/(m~2·d),均值为2584. 27 mg C/(m~2·d);总呼吸作用量(GR)分别为247. 20、395. 52、783. 96、1893. 00、2074. 20 mg C/(m~2·d),均值为1078. 78 mg C/(m~2·d)。受水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呈现自养型特征;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沿流向上呈显著升高趋势,而在垂向上各水层生产力(P)、净生产力(NP)呈近似于指数规律快速减小,呼吸作用量(R)则逐渐变小。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控于浮游植物数量,同时还受光照强度、水温和游离CO_2等环境因子影响。减河段浮游植物的DIC为HCO_3~-和游离CO_2,潮白河段浮游植物的DIC则主要为HCO_3~-,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流动缓慢是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磷,促使河道底泥向水体释放磷。  相似文献   

3.
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大洋海冰区碳循环的研究中,初级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本文就中国南极科考第15、16航次的观测结果,着重讨论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PP)的时空变异.第15、16航次生产力的平均测值分别为394.1和271.6 mgC·m-2·d-1,第16航次略低于第15航次.PP的空间分布呈湾内高,湾外低(陆坡、深海区最低)的特征.光合速率的垂直分布呈现次表层极大值型、随深度递减型和极小、极大迭加型3种分布特征,其分布受光照主控.初级生产力在短至1昼夜长达10年的时间尺度内均有显著的变化,初级生产力测值的年际变化最大达2.4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楚科奇海生物泵过程,利用234Th示踪法估算了该海区真光层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测定了中国第2次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楚科奇海测站海水样品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238U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基于上层水体中234Th与238U的不平衡并结合一维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估算出了真光层中溶解态234Th的清除速率、颗粒态234Th的迁出速率、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等颗粒动力学参数以及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和ThE比值(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比值)。楚科奇海具有较高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和很高的ThE比值,生物泵运转活跃,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汇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研究回顾,为全球陆地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等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把生产力模型大致归为3类,分别阐述其研究进展.结果 气候相关模型通过对气候因子与植物干物质生产的相关性分析来估算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以气候、土壤条件和植被类型为输入变量,主要模拟破、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基于遥感资料的模型基于植被指数与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到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进而建立大尺度的卫星观测与生物生产力的关系.结论 无论应用哪种生产力模型,都受到较多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应用模型计算净初级生产力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浅水湖泊底栖藻类群落的初级生产力,用黑白瓶法对东湖沿岸带人工基质上底栖藻类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东湖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春、秋季总初级生产力分别为碳生成量0.50和0.40 g/(m2·d),春季净初级生产力比秋季高;东湖底栖生物群落的P/R>1,属自养型群落.估算结果显示: 东湖底栖藻类群落初级生产总量小于浮游藻类的1 ‰ (0.058 %~0.07 5%).  相似文献   

7.
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大型底栖动物总体资源量及空间差异,在周年调查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对九段沙盐沼潮间带潮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四级潮沟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整体的生物量(13.35g·m-2·a-1)和次级生产力(12.48g·m-2·a-1)显著高于其他级别潮沟.次级生产力在潮沟级别间的差异因类群而不同:双壳类次级生产力在四级潮沟(10.29g·m-2·a-1)中最高;多毛类却相反,在四级潮沟中其次级生产力(0.64g·m-2·a-1)最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截面面积显著正相关(F=14.94,P=0.008).结合各级别潮沟的面积,估算出九段沙岛屿整个盐沼潮间带潮沟系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量为1.74×107 g·a-1.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现实净第一生产力估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海坛岛现实净第一生产力估算和生产力分布图的编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野外实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紧密结合为土地生产力的分析与估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富互联网应用(RIA)方法,利用C#语言和IDL语言混合编程技术,将全国MODIS NDVI遥感产品数据、气象和植被等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参数,设计并开发出基于RIA技术的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线估算与查询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线查询、影像在线估算、统计、专题图制作、出图以及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可满足用户对我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查询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选择石蜡基热塑性粘结剂,采用粉末注射成形(PIM)工艺制备烧结Sm2Co17永磁体. 粘结剂由PW、HEPE、LEPE、PP和SA组成,通过分析喂料流变性能和磁体残碳含量,确定合适的组元配比(质量比)为PW∶LEPE∶PP∶SA=7∶1∶1∶1. 在氩气和氢气混合气氛下热脱脂,永磁体的碳、氧含量较低. 最终得到永磁体的磁性能为:剩磁Br=0.51T,内禀矫顽力Hcj=168kA·m-1,最大磁能积BHmax=21.3kJ·m-3. 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永磁体相比,PIM永磁体退磁曲线的方形度较差,磁性较低. 造成磁体性能较差的原因是残碳的质量分数较高(≥0.33%),较高的碳含量导致磁体中出现高熔点的非磁性相ZrC,使Zr的有效含量降低,片状相和1∶5相体积分数减少,胞状显微组织和微观结构被破坏,磁性能下降. 因此,采用PIM工艺制备高性能烧结钐钴永磁体,其关键是降低磁体中的残余碳含量.  相似文献   

11.
江阴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汇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影像、逐日气象观测记录等相关数据,应用基于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EPS),对江阴市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年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植被系统C02吸收功能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1-2002年,江阴市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平均NPP由818 g/(m2·a)下降为699 g/(m2·a),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碳汇价值也下降了0.88亿元.期间江阴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及由此导致的林地、农田面积萎缩,成为江阴市陆地生态系统年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森林植被质量变化对区域NPP下降的影响较小,而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全球碳平衡和碳扰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有密切关系,成为表征陆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以西北地区211个气象站降水和/>0℃积温的30年观测数据为基础,以GIS为技术支撑,利用统计方程实现两大环境变量的空间化.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及水热平衡关系的综合模型对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现状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西北地区NPP分布在0.51~8.00 t/(hm2.a).其中:森林草原或草原NPP分布在4.68-8.00 t/(hm2-a);干草原NPP分布在2.18~4.68 t/(hm2.a);半荒漠、荒漠、沙漠或戈壁NPP分布在0.51~2.18 t/(hm2.a).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交通要素、居民点要素和数字高程模型计算人类活动强度,并利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估算了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研究了人类活动强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内在原因,探讨了人类活动强度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肃省的人类活动强度平均值为0.31,整体表现不强,但区域分布差异明显,中间强外围弱,东南强西北弱;对于不同生态区,人类活动强度在农业生态区中最大,而在荒漠生态区中最小;以县级行政中心为视角,人类活动强度在瓜州县、金塔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周围对净初级生产力起正作用,但在永昌县、靖远县、通渭县和文县对净初级生产力起负作用;以不同生态区为视角,人类活动强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森林生态区最显著,在草原生态区比较稳定,在农业生态区增加和减少交错分布,在荒漠生态区变化的区域极不均匀.本研究从不同视角解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为更好地改善不同生态区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把科学技术视为一种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对此邓小平、哈贝马斯都有所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尽管在表达方式、理论来源、转化机制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邓小平和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社会作用、历史实践活动主体的不同理解,二者最终没有形成一致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筼筜湖悬浮物及颗粒有机碳、氮、磷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的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在夏季(6—8月)出现高峰;POC和PN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989,n=127),POC和PN与Chl a之间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P与Chl a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碳(Cph)与POC的质量比在各站位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筼筜湖POC和PN来源较为一致,在赤潮爆发期间浮游植物是其主要来源,而PP除浮游植物来源外,其他来源如外源碎屑输入、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浮游动物、细菌和碎屑可能对其含量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老龄林生态系统内部及向外界的碳转移对评价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干扰统计数据和CBM-CFS3模型,估算云南省迪庆州云杉老龄林生态系统年均内部碳转移为158.66 Gg·a~(-1),其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库分别向死亡有机质碳库(DOM)转移87.48Gg·a~(-1)和71.18 Gg·a~(-1);生态系统向外界年均碳转移176.22 Gg·a~(-1),包含采伐木材产品移出33.09 Gg·a~(-1)、燃烧释放2.62 Gg·a~(-1)和分解释放140.51 Gg·a~(-1);净初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净生物群系生产力(NBP)分别为145.45、4.95 Gg·a~(-1)和-30.77 Gg·a~(-1).云杉老龄林为碳汇但在个别年份为弱碳源.采伐是生态系统碳转移的重要驱动力,连续采伐会加剧生态系统内部周转、移出木材产品、增加异养呼吸及燃烧释放从而增大云杉老龄林转变为碳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T-S模糊时变时滞系统的时滞依赖无源输出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类带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Takagi-Sugeno(T-S)模糊系统,考虑了其无源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由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了时滞依赖的无源稳定性分析结果,以及该类模糊时滞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该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能保证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和无源性.数值算例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仅次于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碳通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测量土壤呼吸对于估算生态系统碳储量非常关键.由于土壤呼吸速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在野外实验中通过随机取样法很难准确估算出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探讨一套合适的野外采样方法对于评估整个陆地碳循环具有重要而又迫切的意义.为了评估取样策略(分层取样和随机取样法)和取样个数对实际土壤呼吸估算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来检测随机和分层取样法的有效性.以浙江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使用LI-8100土壤呼吸仪测定了不同呼吸环内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地下5 cm处的温度和水分.运用模型估算出10℃下土壤呼吸速率(R10)约为1.0μmolCO2/m2s,温度敏感系数(Q10)约为2.0.二者的平均值虽然不受取样策略和个数的影响,但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随着取样个数的增加而减少,且两种取样策略间没有明显差异.在生长季,分层取样法比随机取样法的精确度提高了约16.7%,工作量减少了约36.4%,非生长季则为8.7%和22.2%.  相似文献   

19.
一定温差下,热电模块(TEM)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通过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估算.但开路和短路之间存在开路到短路及短路到开路两种切换模式,必有两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相同温差下,两种切换模式估算出的TEM最大输出功率存在差异,且差值随TEM冷热端温差变化.文中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造成此差值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种切换模式下的电流不同,从而导致TEM产生的电动势不同,并提出了减小该差值的计算方法.经实验验证,该计算方法提高了TEM最大输出功率的估值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月、4月、7月和10月4个航次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定量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根据22个取样站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和生物量,运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计算年次级生产力(P)和年次级生产力与年生物量的比值(P/B).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为9.68 [g(AFDM)/(m2·a)],其中位于鼓浪屿附近海域的次级生产力最高,为25.42 [g(AFDM)/(m2·a)],这是因为该海域出现了大量的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而位于九龙江口海域的底质为砂且受疏浚的扰动,不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其年次级生产力最低,为0.31 [g(AFDM)/(m2·a)].厦门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P/B值为1.43,其中P/B值最高的出现在九龙江口海域,为2.50;最低出现在西海域,为1.26.在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在夏季,达17.17 [g(AFDM)/(m2·a)],最低出现在冬季,为3.45 [g(AFDM)/(m2·a)];P/B值最高的是春季,为1.89,最低的是夏季,为1.22.通过估算得出,厦门海域每年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大约为3.8×103 t去灰干质量,或是2.1×104 t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