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埋式公路涵洞地基及基础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上埋式公路涵洞的地基及基础的工作机理、提高设计水平,分析了目前地基承栽力的确定与地基及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首次给出的涵洞、填土体、地基及基础共同工作机理模型,分析了公路涵洞的受力及其与土体的共同工作性状。结果表明:公路涵洞工程的地基及基础设计不能套用基底压力小于地基承栽力的原有原则;涵洞与地基刚度越大,涵顶上作用的土压力就越大。建议涵洞上部土压力按顾安全公式计算;地基承栽力确定原则为涵洞基础下与涵侧土堤下地基承载力相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涵侧填土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效应,由几何和动力相似条件设计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涵侧填土高度的涵洞地基受荷,直到破坏。为了确定涵侧填土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高填方涵洞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涵侧填土高时涵洞地基受荷破坏的过程,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得到极限荷载。讨论了使用经验公式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差值。选取图们至珲春高速公路桩号为RK365+510处的高填方涵洞作为试验涵洞,在涵洞底部埋设沉降观测点,测量基底沉降值和沉降差。结果表明:侧填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十分显著,且提高幅度为非线性,先从18.4%增加到36.83%,然后减小到8.91%;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公式和计算参数的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对力学指标的影响;现场测试的涵洞基底最大沉降值符合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填方涵洞是山区高等级公路的特殊排水结构物之一。随着高填方涵洞的日益增多,高填方涵洞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高填土涵洞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建设中,涵洞工程量占较大比重,其设计与布置是否合理,将影响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工程造价。改建公路时如何有效利用原有旧涵洞以及合理设计公路沿线排水设施,避免水土流失,节约工程造价,仍然是山区改建公路设计和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当前攀枝花市公路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旧涵洞利用和涵洞病害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供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填方涵洞、不良路基段涵洞等大量出现,传统涵洞通用图设计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公路设计要求。文章立足于现行桥涵规范,以广泛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类型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主要受力构件受力情况,包括盖板受力、台身受力及基地应力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6.
涵洞是用于公路排水的构造物,在山区道路建设中应用比较普遍.尽量单个涵洞施工量不大,费用也不高,但因数量较大,工程总造价往往较高.为了进一步控制涵洞施工的工程造价,该文从经济性的角度探讨了山区道路涵洞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高填方盖板涵顶部竖向土压力集中的状况,进行了室内填土-涵洞-地基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涵洞顶部与底部竖向土压力,验证了FLAC数值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然后在该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对涵底地基压缩减载、涵底地基与涵顶联合压缩减载时各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涵底地基上设置固定尺寸的地基压缩区,可在不显著增加涵洞竖向沉降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涵顶竖向土压力;当仅在涵底地基上设置压缩减载区,压缩区深度为0.5D(D为涵洞高度),宽度为2B(B为涵洞基础宽度)时,对缓解涵洞顶部土压力集中效果最好;当为涵顶与涵底联合压缩减载时,在保证最优的涵底地基压缩减载情况下,涵顶压缩区厚度为0.6 m时对应的涵顶竖向土压力减小最显著;当涵顶上方填土高度为28 m,且在最优的联合减载情况下,涵顶竖向土压力与涵底竖向压力的最大减载率分别为61.13%和45.42%.  相似文献   

8.
史媛  刘红艳 《科技信息》2013,(8):438-439
本文通过对山区公路建设难点的阐述,指出涵洞设计的重要性,针对山区地形复杂的情况,提出设计阶段的相应对策和防治措施,为同类条件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高填方路堤涵洞上部碎散体填土压力性状进行较为直观合理的分析,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下高填方涵洞垂直土压力随填土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涵洞周围填土位移场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受沟谷地形的影响,涵洞上部碎散体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将会产生具有不稳定性的成拱效应;平坦地形设涵,在上部碎散体填土达到一定高度且在涵中填土沉降量大于涵侧填土沉降量的情况下,土体中将产生成拱效应;由于高填方涵洞上方路基填料是不同于岩石的碎散体,所以高填方涵洞上方的拱效应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涵洞是我国山区道路排水最重要部分,山区的涵洞的排水能否合理,是否能够完全满足地面排水的要求,确保路基安全、道路运输车辆的通畅至关重要。山岭地区的涵洞数量取决于地形,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里有大2-3座涵洞,这充分说明了涵洞在山区道路设计和建设中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山岭地区涵洞设计和设计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设计观点,可以为从事道路涵洞设计方法和施工单位的同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上埋式涵洞侧填土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普朗特尔-赖斯纳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了涵洞基础深度效应与宽度效应下涵洞基底粉质黏土、黏性土与砂土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与曲线特征。此外,基于涵洞地基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涵洞地基承载力计算图示,修正了太沙基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将用修正方法计算得到的涵底地基承载力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太沙基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涵洞基础深度效应与宽度效应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随着基础埋深系数的增加,粉质黏土、黏性土与砂土的地基承载力值随之增加,粉质黏土与黏性土地基增加的幅度较小,砂土地基增加的幅度较为显著;(2)当基础宽度系数k≥5时,黏土与砂土地基承载力增长幅度减小,而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增长幅度较大;(3)填土高度为6 m时,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值比有限元法大8.78%,比太沙基计算公式法大18.72%,改进方法比太沙基方法更接近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12.
受地形、填料物理力学参数、结构尺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沟谷地形高填方涵洞受力计算较为复杂,相关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以某一高填方涵洞项目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涵洞两侧边坡阻碍了沟内填土的沉降,土中主应力方向发生调整,从而产生土拱效应.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小主应力拱概念,推导出了沟内黏性填土产生土拱效应时的侧压力系数与沟谷地形高填方涵洞竖向土压力理论公式.各种结果对比可见:所提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沟谷地形涵洞上方填土中产生土拱效应时,涵洞竖向土压力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非线性增大,增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刘喜远 《甘肃科技》2010,26(12):147-148,180
山区公路填方路基处涵洞基础的设计是整个涵洞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合理的基础设计是确保涵洞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涵洞作为我国道路建设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其施工设计将极大地影响到道路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它们会有自己的显著特征以及普遍的内容。其具体的方位和路线设计之间的关联是非常密切的,而且和路线方位是一致的,它的具体方位以及构造和建设的面积等要素都是由设计来明确的。文章对公路桥梁常用的各类涵洞基础使用条件进行了总结,比如说钢筋混凝土圆形涵洞、矩形涵洞及其他封闭式涵洞、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混凝土高失拱形涵洞等。并对此分析了涵洞基础埋置深度及厚度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涵洞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钮志林  陈智 《科技咨询导报》2014,(6):111-111,113
路线设计因为对整体的质量与造价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可以说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但是山区因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较差等原因加大了其路线设计难度.所以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山区公路设计方法,才可以在结合山区的地形及地质的基础上,保证公路建设的规模与安全性,降低后期运营成本.该文针对如何依据因地制宜的方法来选取公路路线设计作了简要的讨论,为我国山区公路设计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存在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工期紧等问题,而钢波纹管涵因其结构性能的优越性,能良好地适用于山岭重丘区,但在设计时往往存在涵底纵坡较大的问题,本文从钢波纹管涵的受力分析入手,根据工程实例,提出了以防滑墩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山区公路钢波纹管涵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提出填土-涵洞-地基共同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分析涵洞基底土压力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传统涵洞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不足,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不同地基土质下高填方涵洞受力特点和地基应力与变形特性,确定高填方涵洞地基的破坏模式,建立地基工后沉降20 cm为控制指标的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将不同填高、地基土质下的基底压力与规范公式计算值及沉降控制值进行对比,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涵洞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低估了高填方涵洞的地基承载力;涵洞和一般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涵顶应力集中,造成跳车现象;涵洞基底压力大于一般路堤,地基土强度越高,涵洞基底压力与一般路堤压力的比值越大;在一般土质与较好土质下,涵洞地基的稳定性要高于一般路堤断面的稳定性,地基土的破坏形式为典型的局部剪切破坏形式;按地基工后沉降20 cm控制地基承载力符合实际情况,规范公式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8.
贾洪璐 《科技资讯》2013,(22):62-62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逐渐发展,山区公路和铁路建设项目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公路桥涵设计以及建设难度都比较大,在其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提高公路桥涵的质量。本文主要是对山区公路桥涵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分析,就如何进行山区公路桥涵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软土地基是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导致地基承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处理软土地基有多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出现路基纵、横向断裂等病害。本文通过结合施工实践,介绍公路欹土地基常用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宁 《科技信息》2011,(31):I0225-I0225,I0288
本文就如何加强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及时修复桥梁病害,维修加固提高桥梁承栽力,保证公路安全畅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