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代基效应是有机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了解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方式,对于学习有机化学及应用有机化学知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取代基效应是有机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了解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方式,对于学习有机化学及应用有机化学知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电子效应理论在基础有机化学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有机物性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基础有机化学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差别,对电子效应理论在烷烃卤代反应、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中的应用做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中的电子理论被引入有机化学的研究之后,对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在反应活性上的差别的原因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在三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即所谓极性效应(电子效应)。这个理论把分子中的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的影响归因于静电性和非静电性的两种电子效应,前者称为诱导效应,后者称为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有机化学中,一些按酸化合物,当其分子链上的取代基种类或位置不同时,都会引起其酸性强度改变。在数学、科研中常常遇到这类问题。本文从电性效应(诱导及共轭)、立体效应和场效应几方面来讨论取代基对羧酸酸性影响的规律。一、诱导效应(inductiveeffect)的影响在饱和一元验酸中,烷基上的氢原子被电负性大的吸电子基团如卤素、硝基、羟基等取代后,由于这些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使成键电子云向取代基方向偏移,使按羟基氢原子易于电离,同时使所形成的核酸根负离子的负电荷得以分散而稳定,导致酸性增强。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酸碱性强弱比较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易混淆的重要知识点.在分析影响有机化合物酸碱性强弱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并将常见的酸碱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有助于学生的准确判断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已经广泛开展了对C—C键传递取代基效应的研究,找到了解释静电效应及空间效应的一把钥匙。但至今只有少数人讨论了Si—Si键对取代基效应的传递。1982年,Yoder等用NMR对C—C键和Si—Si键传递取代基效应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测定了XSi(CH_3)_2Si(CH_3)_3(X=F,Cl,CH_3等)的化学位移及耦合常数,并由此论证了Si—Si键传递取代基的能力比C—C键弱得多的原因,认为前者是传递诱导效应的绝缘  相似文献   

8.
间位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基础化学反应。教材经典的间位取代反应通过间位定位基团的作用,使得第二个取代基位置选择性地连接在定位基团的间位,该反应主要经历了一个亲电取代的过程。现代有机合成中的间位取代反应主要包括位阻电性控制、模板定位、降冰片烯媒介和钌催化遥远σ活化等方法,机理上主要涉及到自由基、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等。通过对间位取代的教材经典理论和最新进展的比较,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其了解有机化学最新前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9.
根据取代基诱导效应指数(In)与基团电负性(x)之间的线性关系,提出了求算取代基诱导效应指数的一个简便公式:In×10^2=15.817x-31.76。运用该公式,求出了52个取代基的诱导效应指数。其计算值与献值接近。并且与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定性序列,取代基常数(Taft5)等有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取代环戊二烯和桥联双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有机化学的进展,包括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元取代苯取代基的定位规则是由取代基y的共轭效应(+C或-C)性质所决定,而取代基y的诱导效应(+I或-I)只影响苯环上H的被取代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一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其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国内外各教材都有详细解释[1-6],但对初学者来说,共振论似乎难以理解;对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来说,供电子基能增加苯环的电行密度,吸电子基能降低苯环的电荷密度,觉得解释还不够明确。根据经典理论,价电子是严格遵循以自族方向相反成对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分子内电荷密度的改变,应该不违背这一原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根据在教学中的体会,谈点看法。1邻对位定位基按照这类取代基的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1含未共用电子对又带部分负电荷的基团属这一类型的基团…  相似文献   

14.
考察10种2-取代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随取代基共扼效应的增强,吸收带红移,位移量△λ与衡量共轭效应的取代基常数△σ(△=σP-σm)之间符合Hammett方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一些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出现的关于有机物命名方面的内容与中国化学会制定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不相一致之处,同时建议该原则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或取代基的有机物的主链编号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MP2/6-31++G**∥B3LYP/6-31++G**方法,研究5种取代基(甲基、异丙基、巯甲基、羟甲基和苯甲基)效应对水分子催化甘氨酸质子迁移反应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各取代基都是给电子基,都增加了水合甘氨酸复合体的结合能,有利于体系的稳定性;2)苯甲基和羟甲基取代效应导致"甘氨酸质子迁移所需的最少水分子数由2降至1",其他取代基不能;3)各取代基效应都降低了甘氨酸质子迁移反应的吸热值(增强了产物的相对稳定性),也都降低了反应的能垒,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利于质子迁移;4)5种取代基对"水分子催化甘氨酸质子迁移反应"的贡献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苯甲基羟甲基甲基异丙基巯甲基.  相似文献   

17.
^13C化学位移与定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元取代苯为基本模型,根据取代基对苯环间位仅有诱导效应的实验事实,并假定取代基对苯环间位和对位的诱导效应可视为相等,通过单取代苯13C化学位移计算了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RI)、共轭效应(RC)及电子效应(RE),进而根据电子效应强度(RE)值定量地表征了定位效应和苯环的活化与钝化  相似文献   

18.
从“相对标准法”的角度探讨了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定位效应问题,明确提出了无论是电子效应还是定位效应,其相对标准都是氢或苯。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得到25种不同取代基的氮苯丙烯叉基苯胺衍生物,测定了其紫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氮苯丙烯叉基苯胺衍生物紫外吸收能量中碳端苯环取代基效应可用激发态取代基参数σexcc的单参数方程关联,其类似于trans-二苯乙烯的取代基效应;而氮苯丙烯叉基苯胺衍生物紫外吸收能量中氮端苯环取代基效应更适合用极性参数σp和激发态取代基参数σexcc的双参数方程定量相关,其类似于取代氮苄叉基苯胺的取代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效应是揭示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电子效应可概括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本文从有机化学中总结了它在深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规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