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多年以来,社会必要劳动的两重含义与价值决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存在不同理解.笔者以为,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必须认真领会马克思的原意,特别是要从《资本论》本身的逻辑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对于《资本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演化历史考察。第一种含义是基于物物交换之简单商品经济的历史,在完全竞争之假设前提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第二种含义是基于货币经济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在供求不等成为常态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短期供求不等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量,长期则在完全竞争作用下供求趋于均衡。在结构失衡总量不变,土地具有长期垄断条件下,单位土地商品的价值量小于劣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大于优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他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则小于实际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垄断对单位商品价值量偏离实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永久性影响,而货币需求的变化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市场价值两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指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者不可缺少也不能相互替代;供求平衡条件下的三种价值决定模式不能在同一时间出现,与第二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确定的量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时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受供求状况的影响。如果这些认识是正确的,则学术界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争论就可以终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第722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重含义为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对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自觉地在生产之前就把社会对某种物品的需要与生产它的  相似文献   

5.
过去,由于我们长期重视价值决定,忽视价值实现,因此,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总是强调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在,价值实现的问题也突出来了,必然引起理论界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注。但是,近来有个别文章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已经包含在  相似文献   

6.
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参与价值决定,是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疑难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如何自觉地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计划管理以及如何确定计划价格基础的一个现实意义很强的问题。自一九五五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几经讨论,但至今仍然分歧很大。讨论中,基本形成了看上去是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参与价值决定;另一种回答说:否,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决定价值实现。承认是价值决定就不承认是价值实现,承认是价值实现就不承认是价值决定。价值决定、价值实现二者的关系已经成为问题的关键。究竟价值决定、价值实现是怎样的关系?二者是否一定是对立的?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笔者认为,把这一问题弄清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参与价值决定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含具有两重性,由内含两重性引出其约束条件、社会功能、经济机制及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等四个双重性,充分证明内含双重性是并存互补,缺一不可的。从又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论逻辑演绎出,在社会劳动生产力为既定条件下,商品价值量变动可以同供求关系的变动挂钩。这一理论会使马克思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重焕青春,也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效率与宏观浪费相伴行的固有弊病。这一理论又同庸俗经济学供求价值划开了界限。认真思考,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235页的论述,承认价值体系三层次论:价值——市场价值——日常市场价格,是理解全部问题的关键。价值体系的两层次论:价值——日常市场价格必然误导今天的资源配置。敢于从这一过时的理论陷讲中跳出来,才能使停滞的理论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确定价值规律的内容? 目前,国内发行的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述为这样两方面: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二是商品按照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这个结论的得出,依据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分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忽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的社会需要一个部门生产某一种类商品总量应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是不完全、或者说是不确切的。分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是以单个商品为对象,在总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而现实生活中总供需平衡的现象并不常见。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考察资本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王育倩)1.1也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一兼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罗余九)1 .18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黄自为)1.33在中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陈昌华)2.1生产资本两种划分几个错误辨正—学习《资本论》札记(丁巧林)2 .4先秦孺家国策性经济论述对我国现代建设的有益启示(周应培)2.9坚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李雅君刘绍唐)2.15贵州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余黔明)2.19试论贵州农村刹余劳动力的转移(李北构)2.23高佼学报的党性问题(牛章化冲.83论两种对立的民主观(…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今年第1期上发表了王则柯教授《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的局限和误导》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商榷性的学术讨论文章。考虑到我刊一贯坚持的“百家争鸣”的原则,同时也考虑到市场经济的观念、体制、运行在我国名正言顺地推行、推进仅是刚刚开始,处于不同认识起点上的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许多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存在不同理解,不同认识。是很自然的,只有通过改革实践和坦诚的研讨,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化,更符合真实,因此我们又陆续刊登了几种不同看法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这必定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市场经济中一些过去不甚理解的现象。这期又刊出了《知识商品、才能商品与劳动价值》、《劳动价值说误导的症结何在?》及《本不必要的争论》三篇文章。至此,关于价格,价值问题讨论中各方面的主要意见大体上已得到了反映。今后如无新的、有特别见地的观点,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们将暂告一段落。从前一段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对同一问题在看法上确实存在着不同角度、不同域定的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争论,难以理出焦点所在,不能畅述异见,难以发掘问题实质的深度,也难以发现其中可能的共通和共构。可以说,今天本刊仍是以“确有必要争论”这一出发点来编发这期上“表无必要争论”一文的。实践仍在发展,思想必趋深化,我们相信,在今后某个时候,我们会在更新更高层次的讨论中相会。这类讨论必会推动我们的认识、推动我们的事业。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时间是什么?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绝对时间”给出了一个描述,爱因斯坦没有给“相对论时间”下过定义,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定义。无论是牛顿的时间还是爱因斯坦的时间都需要用他们建立的整个理论体系去理解时间的含义,这样的结果导致普通人理解物理时间概念的困难.本文试图给时间下一个操作定义,以弥补关于时间概念在认识论上的不足。并用相关实验说明定义的正确性,最后用新的时间定义重新分析了相对论运动时钟变慢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决定于劳动生产力。影响劳动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将之可归为劳动、科学技术、组织管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参与了价值决定过程 ,以自身的优劣和数量影响了价值量大小 ,这必须在价值分配的过程有所反映。本文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作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一竞争的原因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有竞争。早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①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它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要实现这个要求必须具备两个条  相似文献   

14.
价格与价值是一个多年争论的课题。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名词,而他人则认为是“效用价值论”、“供求论”以及“自然资源论”的概念等等,笔者认为: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综合看法,是评价客观事物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究竟是两组含义不同的概念,还是含义相同的一组概念?这是人们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是两组含义不同的概念。如陈征同志在其所编写的《〈资本论〉解说》中就认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是不同工种的诸劳动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熟练劳动和不熟练劳动的差别,是同一工种的诸劳动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见该书第65页)据我了解,《辞海  相似文献   

16.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最根本的是第九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的作用是在他们劳动年限的工作时间中发挥出来的。因此,分析人才的时间消耗结构,尽量减少他们的各种时间虚耗,努力提高知识分子的时间效益,使专家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用在专业上,用在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上,应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节省知识分子的时间是开辟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单位产品中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量的减少。因此,一切节省归根到底是节省时间。马克思把节省时间的规律概括为一切社会共有的、最普遍、最高级的  相似文献   

17.
优质优价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用劳动耗费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用使用价值来解释这种现象又有陷入效用价值论的危险。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定是有一定质量标准的使用价值,如果把这一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使用价值确定为社会标准使用价值,而同一生产过程生产的不同质量的商品都必须按社会标准使用价值来换算其价值量。那么,不仅对优质优价现象可以运用劳动价值论得到科学解释,而且也能使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论述,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完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1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是毛泽东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命题。1957年,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这是用“建立”和“建成”不同程度,表示社会主义两个不同阶段的含义和区别。1958年11月,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批评了一些人否定商品经济,不讲价值规律,不认识5亿农民的问题后,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利用商品来团结几亿农民。”这里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1959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共分四部分。其中三、四两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货币价值”概念的意义,说明了它是剔除了风险因素、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投入生产的货币随着时间推移的增值。第二部分,说明影响货币时间价值的两个因素——时间和增值率,并简要介绍当前国际上在货币时间价值量的计算中,通常所借用的利息计算法中的复利与年金的计算方法。第三部分,首先说明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实质是资本的时间价值。然后,从经济理论上,从表现形式上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存在与运用的可能性。第四部分,通过举例形式,说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运用有着广阔的领域。最后归结为货币时间价值概念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对商品流通的探讨,如果我们从系统论角度来考察,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一个新的认识。商品流通是一个系统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总过程G—W—G(货币—商品—货币)表现为四个基本环节:购买、销售、储存和运输。商品的流通,一方面指商品实体和价值的流通,另一方面是商品本身创造的经济信息的流通。两者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参见拙文《经济信息和商品流通》《赣江经济》1985年第2期) 商品流通之所以是个系统,是因为它和其他各种系统一样具有系统的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1.商品流通系统的有序性。凡是系统都有结构,结构都是有序的,而有序的结构都按并列和层次的规律组织。商品流通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并列与层次形式表现在:一个层次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