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对等"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重要翻译原则之一。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从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为出发点,浅析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文电影名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乐 《科技信息》2010,(33):109-109,111
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对对译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奈达翻译思想的发展阶段并着重讨论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功效性。  相似文献   

3.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界影响颇大,他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在译界被广泛接受.这一理论从交际效果出发,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反应.但这一理论忽视了语言的个性和特殊性.语际转换的复杂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原文形式及语篇的多样性.本文尝试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茹明阳 《科技信息》2009,(25):187-187,15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80年代刚引进中国时受到了翻译界的极高推崇,到了20世纪末又受到诸多批判。本文分析了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质疑,并对其进行逐一辨析,最后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对翻译实践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是目前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跨文化语用学集中讨论功能对等,概念对等,语言对等,测量对等和抽样对等.本文尝试着用这五方面的对等来理解奈达提出的等值论和指导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奈达和纽马克是西方的两位硕果累累的著名翻译理论家,他们一生致力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采用两分法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奈达把翻译分为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对等翻译(也称功能对等翻译)。纽马克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是他翻译理论的核心。这篇文章对奈达和纽马克提出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肯定了他们各自的翻译方法理论的可取之处,并建议对翻译方法理论采取一种折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艳  窦滨 《科技信息》2011,(7):I0171-I0171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的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高原  陈达 《科技信息》2011,(34):38-39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文学作品中往往使用多种修辞手段,而修辞同样具有意义,在译文中也要得到再现。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修辞意义在译文中的再现,旨在肯定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是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好的译文就是要从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言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使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其中,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评价标准.《翻译茶座》中选取了新美国短文精品及毛荣贵的相应翻译,这些文章的原文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毛荣贵等人的译文大部分不错,但也有瑕疵,为了指导读者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本文从功能对等的四个标准出发——传达信息,传达原文的精神和面貌,符合译入语规范和表达方式,读者反映相似,对《翻译茶座》的译文进行了评析,指导读者培养批判性看待译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颜色习语形象生动,蕴含丰富的比喻意义与文化内涵,承载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民族特色,其翻译也因浓厚的文化特色而无法实现完全对等。"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对颜色习语的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商标名称功能和特点,探讨商标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比较分析《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本文所选例子分别出自海观和吴劳所翻译的作品。文章从所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体三个方面,对译文中大量的例子进行分析,表明译者应该记住译文要在意义和文体上忠实于原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意义和文体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模拟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商标的文体与功能的特点,探讨了商标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功能对等问题是翻译史上翻译理论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就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观点,阐述了功能对等论的衡量标准;并从语义上和文体上分析了功能对等是否可以取得,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娟 《科技信息》2008,(33):290-290
作为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英语的翻译越发显得重要。它对于我国了解国际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推进国家间的经济、技术、文化等交流,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涉及到翻译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的概念,正是这种丰富性使它在翻译中具有了广泛的可应用性。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新闻英语翻译的原则,使得新闻英语的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修辞及语篇翻译实现功能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相似文献   

19.
黄静 《科技信息》2013,(25):172-173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作为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各自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  相似文献   

20.
刘洋 《科技信息》2012,(17):187+203-187,203
本文以例证引出论述,对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要素——歌词及其翻译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包括其性质、特点以及翻译原则。并结合奈达先生"功能对等"理论的要义,对歌词的翻译工作指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