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同志理论上的贡献时指出:“他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的范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问题》)是其中的名篇。这篇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血战史的经验总结。革命实践需要革命理论,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伟大的军事理论,而且必然为伟大的军事理论的诞生作好准备。毛泽东同志适应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和根本规律,正确地总结了十年战争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在敌强我弱、情况复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农业大国,创造性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诸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军事作中明确提出:指导战争的根本原则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战争的坚实基础是战争实践;争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这些基本观点,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宝库,科学地回答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指南,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对于新形势下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仍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的范例。”《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所写的一部军事科学著作。他针对当时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以确凿的事实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军事情况,认识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结论,并据此制定了关于抗战的方针、路线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军队民主建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关于人民军队民主建设的思想结晶。文中对毛泽东军队民主建设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以期对当前我军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不能把辩证法看作是可以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相结合,加以灵活运用。”这是对《矛盾论》精髓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矛盾论》的一把锁匙。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详细地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指出:认识矛盾特殊性,是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同被收入《武经七书》的《孙子兵法》和《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兵书,它们在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我们在具体研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这两部先秦兵书对某些战争问题的阐述固然具有一致性,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点。我们撰写本文,旨在分析《孙子兵法》与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又反复诵读了《天安门诗抄》,心情十分兴奋。我们特别喜爱收集在《诗抄》中用三十多种牌调写的一百一十多首词。这数量可观的词都达到了毛泽东同志要求的“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做到了全新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周恩来同志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的民族从来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但要‘以我为主’首先要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周恩来同志强调的“以我为主”也就是指的要努力创造“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9.
积极防御既是指导战略防御阶段的方针,又是指导战略进攻阶段的方针,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比较普遍的看法。然而。战争逻辑和战争实际似乎并非如此。从逻辑上讲,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作战类型,其指导思想和方针不可能是相同的。从战争实际来看,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的战略防御阶段,也经历过战略进攻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分别起指导作用的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战略进攻思想。我们未来面临的战争,可能是防御性的对外反侵略战争,也可能是进攻性的对内反分裂战争,甚或是两者同时并存。所以.既要重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研究和运用,又要重视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的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中关于科学和教育的专门论著有五篇,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几点意见》、《教育战线拔乱反正问题》、《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五篇重要著作以及邓小平同志在其他一些篇章  相似文献   

11.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理论界把重点倾斜在对毛泽东哲学、军事和农民问题上。其实在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中,其商品经济思想相当完善,对此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的哲学名著《矛盾论》的发表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但现在读起来,仍使人深深感到它的巨大的理论威力。《矛盾论》结合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地、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内容博大精深,对我们具有永久性的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经常反复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就向我们指明了《矛盾论》的重点所在。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作  相似文献   

13.
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美学家文艺家们都不能不作出自己的回答。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当然也涉及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在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时,也应如胡乔木所说,“决不能限于研究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要包括研究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优美诗词和大量的优美散文,研究这些作品的美学观点和美学价值,以及他对历史上和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评论、评价、鉴赏”(《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只有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一是官渡之战;二是赤壁之战;三是夷陵之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称赞它们“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论者颇多,但对于夷陵之战,还不曾有人认真研究过。然而,恰恰是夷陵之战才决定了其后蜀吴两国的长期结盟和后来诸葛亮的北伐无功。因此有必要对夷陵之战来一番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自成书流播以来,在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一直为历代文臣武将视为权谋之学的瑰宝,备受垂青,其视听范围也较广泛。至于近世传入欧美后,影响更大,遂被誉为“东方兵学之鼻祖”。但是,任何一种军事理论,除了对战争一般规律的概括说明,就其战略战术的基本内容来说,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特色。比如,毛泽东的军理理论,既有一般战争规律的军理理论内容,又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色的内容,他的某些原则,仅适用于人民军队和人民解放斗争,不适用于反人民军队和反人民战争,同样,《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也具有强烈的针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军事思想在建国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运用 ,同样可以创造出辉煌业绩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先秦时期的兵家著作,是一笔珍贵的军事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先秦兵书代表作之一的《尉缭子》,更是集先秦战争理论之大成,具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涉及到战略、战术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训练、作战等许多问题。但是,多年来《尉缭子》却被误认为伪书,而不敢利用。直至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  相似文献   

18.
李军星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86-1388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潮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著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为我们提倡了一种立足实际,调查研究,切身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因此,《反本本主义》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思想,显示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色,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党的作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命革斗争实践中,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不断总结党风建设的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党风的建设问题。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把党的作风概括为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显著标志,是党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生前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等光辉著作中,都曾论述到吸收外国文化的问题。从毛泽东同志的观点看来,吸收外国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外国文化进行选择、消化,吸收其长处,来创造我国的新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