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战争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战争文学更是能反映人的本真。作为战争文学的主力干将徐贵祥近年来佳作迭出,新作《马上天下》更是将战争写得出神入化,两种不同的战争观交相辉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战争频仍,对战争的思考从未间歇,老子、庄子的战争观虽是两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在两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现代高科技战争形势下,对战争的形态、战争的准备、战争的胜负、战争的本质等战争的深层思考,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军旅作家,徐贵祥对此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文学观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 ,对于民族与战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深刻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与战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常常联系在一起 ;民族矛盾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战争 ,在战争中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而战争是实现民族最终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是极需要保障的,然而目前人身保险业基本没有涉足战争领域。本文以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现代战争的特点,以证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战争人身险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1899-1902年英布战争的性质,史学界的看法至今不尽一致。总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战争不论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都是在南非狭路相逢的殖民势力,他们的战争是为了掠夺殖民地的不义战争,是侵略南非的“帝国主义战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战争对英国人来说,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而对布尔人来说,是正义战争。布尔人同英国人作战是为了本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是民族自卫战争。当前我国史学界就英布战争性质问题的讨论尚无定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倾向于第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5.
英布战争是一次重要的帝国主义战争,其结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参加战争的基本力量密切相关:英国陷于战争承担了巨大压力和道义责任,还需要应对其他帝国主义的竞争;布尔人面临"亡国灭种"的境地;黑人独立运动高涨迫使新老殖民者合流.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观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推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刺激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以战争手段推进现代化的做法,留给亚洲人民尤其是日本人民的是教训而不是经验.这是人们应该永志不忘的。  相似文献   

8.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主要地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物质材料。人,作为能动的物质材料,是首要的决定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武器和武器的生产,作为战争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的技术革命,现代化战争,使武器和武器生产的重要性日增突出;同时,又更加拓宽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技术决定论和精神决定论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对当时边塞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他的边塞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对当时边塞战争的态度。青年时代漫游边关,慷慨激昂,热情讴歌、积极支持保卫边关的战争;深入了解边塞和戍边士卒的现实情况后,他开始厌倦没完没了的开边战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对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到晚年他更是明确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扩边战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来探讨普遍存在于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研究发现,战争隐喻贯穿体育比赛全过程;已分类的战争隐喻中有些类别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别,有些子隐喻在其所属类别中也占绝对优势;核心主题词搭配语言特征明显。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体育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战争隐喻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人们通常用战争概念来认知、理解和建构体育比赛概念。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对外战争的宣战权在国会,而不在总统.可是从宪法颁布至今,美国的100多次对外战争只有5次是国会正式宣战的,其余均为不宣而战.在历次不宣而战的对外战争中,不仅国会照样同意拨款和派兵,而且最高法院也从未判总统违宪.可见国会是否宣战是无关紧要的.美国对外战争的决策主要在于总统.即使是国会1973年通过了限制总统战争权的“战争权力决议案”,直至今日,总统在对外战争上仍然是“不宣而战”.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的英国,内外战争频繁。战争的巨大开支使国王的财政支出岌岌可危,迫使国王通过议会向国民征税;同时,战争诱发和激化了各种政治矛盾,统治阶层中各集团为夺取或巩固权力,纷纷寻求议会的支持,这些都带来了议会权力的扩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作家,思想非常敏锐。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争的年代,她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凄惨的战争景象,至亲的早亡都加深了她对生死的独特领悟。战争的巨大毁灭力量击碎了人们对理性世界的坚定信仰,悲观思想在当时欧洲大行其道,为叔本华、尼采的悲剧哲学提供了沃土。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女儿的伍尔夫,显然接受了当时欧洲的悲剧思想,她的很多作品都充斥着叔本华式的悲观理念,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桥跨主梁战时毁伤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战时桥梁设施的毁伤及抢修为背景,针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主梁在战时遭受精确打击后造成毁伤的问题,对其桥跨结构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归纳了3类主梁、18种不同的毁伤模式和效果。提出了受损主梁最不利截面的确定方法,给出了主梁毁伤后剩余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而且也在敌后战场上发动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消耗了部分敌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认识的偏颇,战术运用的僵化,又不善发动民众进行全民抗战,固守片面抗战路线,加之与中共敌后武装频繁摩擦,实力受损,又遭日军离间、利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非对称战争的内涵和特点的阐述,揭示出信息化条件下非对称作战的实质,指出发展中国家如何在非对称条件下把握战争规律、谋求战争优势,在努力提高自己军事实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符合己方国情的撒手锏武器,积累和利用非对称优势,为遏制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祭祀最原初的意思就是,用手持肉奉于天地先人,沟通天人之界,以期得到神启与护佑。祭祀活动在布依族社会中一直都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现代化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祭祀文化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致使这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与威胁。  相似文献   

18.
在1888年和1903—1904年英国两次侵藏战争中,西藏地方流传的反侵略歌谣有三大类:一类痛斥英人的无耻侵略,控诉血腥的战争罪行;一类歌颂英雄光辉业绩,激励抗英斗志;一类讥讽僧俗农奴主中的一些人气馁胆怯和媚外亲英。热爱祖国和反对外国侵略是这几大类歌谣的共同主题。爱国主义是西藏人民的历史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