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型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安徽城市文化遗存丰富且别具特色,要利用现代科技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把城市建设成为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包容开放的人文魅力空间;突出文化、生态和生活质量的建设导向,将更多的城市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和人文城市。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9,(2):37-40
商圈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地块,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发展。但由于过去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遗留下来的仓促规划建设问题,商圈的发展已滞后于城市建设,已成为制约新居民区整体提升的瓶颈,影响城市的发展,改造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以潍坊市高新区谷德商圈为例,针对其交通停车方面,分析梳理现状,在"城市修补"理论的指引下,提出应当在对谷德广场及周边低干扰的基础上进行"小尺度、渐进式"改造优化,并提出可行的停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印迹指的是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模式,文化遗产作为人文城市的基因和重要基点,借助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挥着文化遗产的印痕学习作用,通过其保护传承和展示表达的学习能力,在“人文城市”建设的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梦,也展示历史文化大国人文城市的新城镇风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均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因人口膨胀、住宅和交通拥挤、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垃圾和空气污染所导致的人居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空前压力,2006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简称《纲要》)中首次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列为重点领域,凸显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纲要》同时部署安排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5个优先主题和28个重点研发方向,以期通过系列研究探索未来城镇化之路,破解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难题。本文对我国"十二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5.
以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类品位因子及24个指标组成的品位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和GIS软件分析品位城市建设时空演变.结果 表明,6个中心城市的品位城市建设平均贴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吉首市、恩施市、铜仁市、怀化市、黔江区、张家界市;时间维度上,2010年、2015年和2019年恩施市、怀化市的城市品位逐年下滑,张家界市、吉首市和黔江区的变化较小,铜仁市提升较大;空间维度上,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品位格局略有差异,整体分布格局由"中部高,两翼低"转向"西北高,东南低",最终变为"中部高,南北低".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从经济建设、社会设施、文化实力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对品位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时代,在城市化浪潮中,城市化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形成城市个性、构建城市公共心理的基础,城市文化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建设森林城市是厦门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唤人类生活的反璞归真,呼唤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196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ncjogensen教授在森林生态学讲座中首倡"城市"与"森林"相结合,揭示自然的林业逐渐与工业文明的相融汇.人类期盼能有一种与森林相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终于走上了"园林化城市"→"城市森林"→"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莫斯科、华沙、堪培拉、亚特兰大等森林型城市相继出现.1990年,日本提出了在全国建设10座森林城市的设想,北海道、横滨等"森林城"已初具规模.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也在迅速发展"森林城".我国从90年代开始重视"森林城"建设,势头较旺.经国家批准建设的有长春、阜新和娄底3座城市,大连、合肥、中山、珠海、南京等市已致力发展城市森林,广州也提出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北京、上海、海南都有相应的规划,努力使"城市与森林合理布局,密切结合并协调发展".这已成为各地决策层领导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正式公布。报告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切入点,低碳将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低碳城市建设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  相似文献   

9.
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中部崛起战略发展的典型.各地市中心城市发展与本地大学发展相得益彰,“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有优秀的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地方高校该做好本地经济等各产业的研究,与企业协同,联合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成为城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城市管理者应把大学的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在经济上、政策上支持,在智力上依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模式化,许多设计导引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可循,无法体现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与精神,而且许多不切合人使用尺度的空间设计也只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因此,在城市设计中,我们要更多地探寻区域、城市的人文性特征及地域性特征,打造出具有文化标志和地域特性的城镇。以2009年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美国园林建筑师协会)获奖作品"循环景观"为例,探讨了城市设计中的人文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钱碧红 《科技信息》2009,(35):355-355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的不断变化,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新城建设、老城改造都方兴未艾。如何通过物质手段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人文气质、历史传承和时代精神,成为我们必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百年大计的城市建设,首先在于科学的规划设计,其次在于把握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质量,其设计水平的高下、技术运用的得当与否、施工质量的严格规范,对于营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适合人居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思想家,在其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城市是其最为关切的主题。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城市的未来。针对现代大都市的种种问题,芒福德倡导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区域维度构建“区域城市”,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城市”是缓解现代大都市种种弊端的最终手段。中国现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芒福德的“区域城市”思想相接近,城乡一体化是摆脱大都市困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规划,西部开发的核心是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指标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本文基于西部城市旅游业发展视角,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和条件,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3个方面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最后以昆明市为例,提出了城市旅游业推动西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建设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消除噪声、吸烟滞尘、美化生活。从长远看,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逐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因地制宜地引导城市发展。把城市逐步建设成为既适宜于人类生存,又适宜于经济迅速发展,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5.
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进程和旧城改造、环保、节约、集约等理念催生出了新型城镇化浪潮,文化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的类型、选址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构建文化社区和文化城市,挖掘城市文化潜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确定,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版图在不断扩大.伴随着"蛋糕"做大的过程,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智慧孤岛"、业务系统不对接带来的"智慧碎片"、资源不共享带来的"智慧割据"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智慧标准的缺失.标准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行之事、必经之路.智慧标准的缺失和不依标建设,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硬伤".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其核心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对于城市建设而言,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人类的角度来营造适宜生活的栖居之地.在当今国内城市建设中,"以家为中心"的空间模式带来一系列的人文缺失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学问题.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应以人文关怀为基本理念,通过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设置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提高城市包容性等措施营造温馨、和谐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全球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如何完成低碳转型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智慧城市"在各国不断摸索中诞生,并以席卷之势风靡世界。各国政府希望借此形成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实现城市系统的自给自足,缓解过度开发给环境带来的超额负担。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