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5):805-809
为了解陕西省低碳经济水平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分别从低碳产出、低碳排放、低碳资源、人民生活水平4个方面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陕西省应采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提高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省域所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明确各个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陕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资源大省和首批低碳经济试点省区之一,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进程势在必行。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别构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对陕西省2015年11个地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给出推动陕西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通过现场座谈和问卷调研的方法对陕西省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核心竞争力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视角下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指标为12项,同时回归分析结论表明,高校核心竞争力指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的5项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金融危机正深深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为应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现代服务业作为核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服务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将对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实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的压力,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把握机遇,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争取政策支持,通过低碳经营的商业模式带动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价值链优化,从而提升低碳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覆盖政策、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益的竞争。从发展低碳经济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出发,在深入分析低碳经济竞争内涵的基础上,界定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定义,剖析了产品和企业、产业、国家三个竞争力层次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基础、竞争过程、竞争形式和竞争目标四维角度描述了低碳经济竞...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对济南市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商和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测算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结论显示济南市的主导产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业三大产业部门.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是济南市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在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关系,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传统制造业作为基础建设的根基,是我国当下乃至未来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当前,河南省制造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低碳转型成功案例层出不穷。然而,受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河南省制造业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而言,发展较为单一、产业结构偏重。因此,为实现“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的环境规划目标,必须进行环保制度改革,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绿色经营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创新、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杰  贾涛  吕迎 《河南科学》2011,29(2):231-234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利用2000-20...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大陆东部、中西和西部三大经济区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均未建立起来,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东西部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在中部经济区,服务业发展则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原因。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大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全球竞争力较弱,国际话语权仍非常有限,与国内服务业发展相比,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从互补性视角提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辛向阳  乔家君 《河南科学》2012,30(5):652-656
运用偏离-份额法,较系统探索开封市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发现开封市制造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行业势头发展良好;开封市制造业绝大多数部门的竞争力趋于弱化,开封市制造业的竞争力急需提高.提出了增强开封市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紧抓"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等.  相似文献   

14.
创新体系是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源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经济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整合省城科技资源和创新要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清洁能源示范和推广,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中介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太原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诠释了如何发挥金融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支持广西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如何培育和完善碳金融交易体系,加快开发碳金融衍生工具,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广西的金融业应树立低碳金融理念,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低碳经济各个层面,让金融业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最终推动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区域竞争力还是产业竞争力,都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探讨了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优化区域产业环境,促进技术创新构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作为前提.以2005-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以山东省为参考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济宁市工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煤炭产业、纺织业、造纸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主导,其中,煤炭采选业结构和竞争力出现两极差异.济宁市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18.
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民是根本主体。发挥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其低碳经济意识。低碳经济教育是提升农民低碳经济意识的基本方式。对农民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内容多样,核心是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由于乡村精英是低碳经济教育的重点,要增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使命感,使其真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头羊;妇女的性别特征使其能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同时也意味对其低碳经济教育应因"性"而别;应该将幼儿、中小学学生培育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农村幼儿低碳经济教育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农村中小学的低碳经济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为主展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并且在总量上已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国家,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文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以期能够对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