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成才的门槛。”浓厚的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的状态。要学好历史,首先必须使学生对学习历史课感兴趣。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认为历史课沉闷乏味,没有吸引力,视历史学习为一种负担,不喜欢学习历史.笔者从2003年秋季起,在高一高二年级用实验、对比方法探索高中历史课的“轻松教学法”,最终目标是使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喜欢历史,乐于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十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或是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使学生喜欢这门课,在中学生的头脑中,生动形象的东西仍占激起其大脑兴奋的主导地位,这种心理特点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兴趣培养。历史课桔燥乏味的东西比较多,如果不调动他们的兴趣,历史课上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困乏,也就谈不上学好这门课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修养,改善教法,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发现和探索历史知识,把握事件联系,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历史课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作者根据自己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近10年的实践,针对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历史教学中学习方法的传授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和观点:认为中学历史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根据不同章节和内容,灵活运用识读、记忆、表述、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入手,有机地把启发式、研究式等学习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历史学科优势,在历史课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德育规律,发挥德育功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并能确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得到熏陶与升华,自我素质得到提高,学习历史兴趣提高。  相似文献   

9.
所谓“历史思维”是指人们在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历史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活动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因而也是值得历史课教师探讨的课题。试以中学历史课《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一节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黄劭楣 《科技信息》2007,(6):194-194
所谓历史发散思维是指同一历史现象中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展开各种设想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具体表现为能够在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趋势,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目前,历史课在初中生的眼里仍然是“副科”,似乎“浅显易懂”。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应付态度较为明显,这样就造成了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单一性和肤浅性。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要不断改善教法,课堂上讲故事,多媒体课堂教学,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教学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采用以灌输知识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第一,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中学生对历史课普遍不感兴趣,更讨厌历史考试。第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由于教师只采用灌输的方式教学,学生也只能被动学习,效果极差。第三,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一味强调学生重复模仿、机械记忆,就会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喜龙 《科技信息》2012,(3):424-424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导向上的偏激.学校历史教育不能像数学、语文、外语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教学在学校中出现“萎缩”现象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学科本身的地位.课程环境及教学时数等方面都让位于其他学科.甚至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直接删去了历史课。从家庭到社会,从小学到中学,对历史教学的重视度就可想而知了。今天的学生普遍讨厌历史课.结果导致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面对上述现象。自己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面对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和当代学子人文素质缺失的现实,尝试将经典引入课堂,以提升学史兴趣、丰富情感体验、传递文化厚度,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悟和生成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思想和眼光,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历史学科为载体,在师范学校开展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师范学校历史教学改革的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师生角色互换”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内正逐渐兴起“师生角色互换”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主要使用在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如外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等。很少在工科性课程上进行尝试。为提高学生学习《通信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让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地促使学生这个主体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时常听到“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反映,这是关系到中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求者的直接动力。要使学生学好一门功课,除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外,还必须培养对这门课的兴趣。我想在这里谈谈自己对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看法和作法。 (一)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建玲 《奇闻怪事》2007,(10):39-40
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特点,我在今年任教的高一年级做了一次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撰写《我的家史》。从教学效果看,师生双方都感觉收获很多,教学满意度比较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导语犹如一首乐曲的“引子”或一出戏剧的“序幕”那样,能够起到交代背景,接触主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还激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调度,以便适应学习新课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的需要,最终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历史教学亦然。现就历史课中的几种导入技能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朋友。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历史课外书,撰写历史小论文 每年的高一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讲了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目的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看一些有关世界史的书,并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期末交上来。学生课外的兴趣很广泛,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历史读物。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各地出版了许多有关“二战”的名人传记、战史专著。199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仅从小论文题目上就能看出他们涉猎广泛,有很大的学习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