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述史是基于特定的研究目的,利用记录、录音、录像等手段收集、整理和保存受访者口头叙述历史记忆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社会学、传媒学、心理学、医学、档案学等学科领域。其中,社会学与口述史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通过社会性、功能性与历史性的逻辑互构,从而在个体既视感的群体幻象、个体生命历程的社会轨迹和个体记忆的集体表征中有着共同的研究旨趣,但也存在着规律的域限性、记忆的主观性及时间的纵向性藩篱。随着跨学科的发展趋势,社会学视域下的口述史研究应在研究场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分别注重情景性、大众化和田野性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口述史是一个二重概念。它既是一套学术体系或日学科,又是一种方法论。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运用方式上有同构性,但在研究理念上则有质的不同。有关回忆录、访谈录等是否算作口述史以及国史研究中的口述史是否可信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没有区分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的差别。口述史学是“记忆中的历史”,口述史料是文献资料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既是学科又是方法论,二者在运用方式上有同构性,在研究理念上则有质的不同.有关回忆录、访谈录等是否算作口述史以及国史研究中的口述史是否可信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没有区分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口述史与民间文化在学科渊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方面的种种关联,使得两者的相互靠进和合作成为可能。在民间文化口述史研究中,采取以生活空间为描述与解释的坐标、以包括技艺活动在内的日常生活为描述与解释的中心、以生活事件为描述与解释的向度的研究策略,加强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着相当大的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批卓有成效的民间文化口述史计划的陆续展开以及以口述资料为基础的民间文化个案研究成果的相继问世,口述史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非文本的口述有文字表达所不及的优势 :身势、表情、语调、场景的“合谋”,生动地传达寓意 ,包括大量直觉。它以特殊的记忆形式进入说唱者的操演并不断加深、重现、重构或重造地方社会记忆。口述史要靠操演来复现和传承 ;口述史的操演是一种“立体的”社会记忆。口述史不分男女 ,都可以当讲述者和听众。口述史能够拒绝语言强势 ,可以用各种语言操演 ,其听众既可以是权贵 ,也可以是“贱民”。  相似文献   

6.
传统史学以文献利用为主 ,口述方法的运用 ,对包括知青史在内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补史、证史 ,可以改变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的状况 ,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但口述也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除了遗忘造成的失忆 ,选择性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办法是使口述方法与文献方法相得益彰 ,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是口述史料.推动口述史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为科学史研究服务的史料建设,而不是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口述史料是记忆类史料的主要品种;研究20世纪中国科学史,应该利用口述史料,但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参证;亲身经历20世纪科学事业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领导干部,是口述史的重点访谈对象.当前从事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的组织者和采访者都应该加强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整体图景的认识,同时在访谈中挖掘史实细节时必须遵循史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史学虽然是历史最悠久、传统最深厚的一门学科 ,但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口述史 ,却比其他学科更年轻 ,也更不成熟。口述史的研究对象已不再是传统的“故纸堆” ,而是活生生的人 ,所以极有必要借鉴人类学与民俗学的经验。但口述史研究不仅不能因此而抛弃文献、看轻文献 ,反而需要更深厚的文献功底和辨析史料的能力。正因为有文献的介入 ,口述历史才有可能从其他的口述传统中分离出来而别具一格 ,换句话说 ,将文献与口述相结合的口述史 ,是区别于人类学、民俗学的口述传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场域: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勒温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场域"作为一个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研究的综合平台,协调传统社会中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之间的紧张关系。"场域"是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也为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唐德刚看科学口述史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德刚开创汉语口述史,著述颇丰,享誉学界.从唐德刚口述史著作及其自述性文字中,勾勒出其治口述史之方法,进而阐述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科学口述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我国口述史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口述史本身的理解上存在分歧。阐述了口述史基本概念及其功能,分析了口述史的性质与特点,讨论了口述史与访谈的异同,介绍了口述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口述史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口述史在史学研究中起到人事记载平民化、史事记载细节化、史料载体多样化和史料组合系列化的作用;口述史的工作应遵循史学单元构成、回忆性陈述、尊重受访者意愿和隐私、忠实于口述记录和采访资料整体性收藏等原则;口述史项目实施分为项目准备、实地采访和资料整理收藏等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的若干采访加工整理程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体育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效度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资料搜集阅读并展开深度逻辑分析。研究认为:"体育非遗"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其研究中,一方面存在传承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记忆选择性和重构性叙事,另一方面存在传承人语境再造与重塑,二者制约研究效度。因此,进一步推进"体育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需综合传承人口述语境和文本语境,完善传承人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以此擢升研究效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加工分离程序的扩展模型,能更科学地区分意识和无意识的独立作用,避免了两的相互感染。经对焦虑大学生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焦虑个体只存在内隐的心境一致性记忆;(2)焦虑个体的认知是以“危险”为主题、与威胁感相联系的;(3)焦虑个体对积极事件存在外显记忆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服装表演是一门新兴的实用艺术,本文以服装表演为研究对象,找出其所具有的个体特性与社会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其个体特性主要体现在功利性、传播性和审美性等3个方面;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信息价值与欣赏价值等3个方面.对服装表演个体特性与社会价值的探讨有助于服装表演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服装表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欧阳宁 《科技信息》2014,(10):17+44
本文介绍了口述史的含义,分析了应用口述史方法进行高校图书馆馆史研究的必要性,并详细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口述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口述史在史学界的兴起,不过是几十年间的事.可一则它丰富了史学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过程中史料的搜集、材料的取舍、写作的方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则它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在亲历者的讲述之中,越来越多原本未被注意到的群体、未被发现的问题走进了历史学家的视野,史学研究走出书斋,接了"地气"、"人气",变得丰富起来,而且随着参与者的增多,原本"沉默的大多数"有了述说历史记忆、参与重构历史图景的权利.因此,数十年来,国内外口述史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近年来,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带领和呼吁下,国内越来越多的科技史学者开始涉足口述史领域,政府也开始重视老科学家个人资料的采集工作,启动了相关项目,因而中国当代科学口述史总体上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流传在苗族民间口述史中的蚩尤神活及其由此神话建构起来的传统文化通常从一些习俗仪式中就可找到相应的印证。本文通过蚩尤神话中流传在苗族民间的一些民俗仪式现象说明这些民俗文化在展演口述史中的社会记忆时,也透视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复杂系统中大量个体的集体行为在社会学、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对这些集体行为的研究中,合作涌现和自组织斑图的研究尤为瞩目.基于此,简要介绍国内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演化博弈探讨自私个体间的合作行为和相互竞争物种间的自组织斑图.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中国大陆口述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大陆口述史学发展迅速,学者对口述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关于口述史学性质的“学科/方法”之争还在持续,实践中学者们多从方法角度开展研究。文学叙事型书写/叙史方式是当下大陆史学家进行口述史书写的主要方式。口述史学应努力形成明显区别于人类学等学科的学术理论、方法体系和公认的书写范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严格规范、特色鲜明的中国历史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