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叶。教育人类学有不同的流派。以美、英为代表的“文化一教育人类学”强调经验研究,注重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撰写。在我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作为其学科母体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方法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研究的民族教育学不同,教育人类学并不局限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注重田野工作等传统人类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就法人类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解读。认为法人类学是一门采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民间社会的法律行为与法律现象的一门学科。尽管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作为一门引进的学科,在中国还远没有确立,虽然有一些研究还说不上是真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人类学界族群研究和全球化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许多国内人类学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人类学在美国是一门显学 ,人类学知识在民众中十分普及。在当前面对着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中国的人类学应当积极参与其中 ,发挥人类学关注民生的效用。在 2 1世纪 ,中国人类学学科会更加普及  相似文献   

4.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 ,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 ,但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 ,取得明显的成就 ,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 ,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是一部较好地结合了人类学与历史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作品,对中国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为两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则是本世纪的事。对于这门年轻学科在中国由最初传入到九十年代这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想必人们还相当缺乏了解。本文便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对八十多年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简明而具体的总结,以期引起更多的人们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兴趣,为尽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来考察人类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学科。在生态人类学的研究中,历史研究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法不仅有助于找到生态蜕变的成因和防治方法,而且为文化制衡的实现提供了启示。因此,在生态人类学中运用历史研究法时要对其应用范围加以合理认定,考察各民族的文本历史资料以及流传下来的其他生态智慧和技能,并且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推动人类生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类学是一门典型的边缘交叉学科 ,从发展的先驱阶段起 ,就处于一种“中间”地位 ,具有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 ,经济人类学逐渐向广义方向发展 ,与众多学科及其关注的前沿领域发生更为广泛和更深层面的交叉互动 ,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根据《关于下达2008~2015年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3]15号)文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广西民族大学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民族学学科简介本学科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经长时期积累,凝练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壮学与瑶学、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与创新、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和谐发展、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发展理论等方向;曾涌现出范宏贵、张有隽、徐杰舜等老一辈知名学者,是国内外中国南方民族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特色有:  相似文献   

10.
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人类学是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离合关系的产物,它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成为一门有系统的学科。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以其“以人为本”的学科性质对人类回溯自身的认识历程有特殊意义。在其诞生一百多年间,都是西方的人类学家们对原始简单社会的异文化进行研究。中国学者费孝通力挽狂澜,着力于自己民族的人类学研究,由此拨转了国界人类学的大方向,开拓了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此后这一研究脉络不断丰富。《乡村人类学》一书的出版即是作为中国乡村学派出现和崛起的记录和见证。  相似文献   

12.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宗教人类学根据其研究重点和走向的变化大体分成三个时期,在其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本文主要对宗教人类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问题的启示与影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在文化环境中研究语言及其与文化的关系。这一术语是八十年代末中国的一些青年语言学工作者提出的。这容易使人误会,以为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其实,国外早已有“人类文化语言学”,它指的是对人类学和语言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注意力集中在作为人类文化要素的语言上。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德指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整个问题属民族语言家的研究范围……民族语言家注意研究与社会、文化、以及人类行为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使用”。可见,从研究对象和范围来看,文化语言学与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艺术人类学是一门有系统的新兴学科.通过对学科情境的历史梳理和评判,认为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诉求在于寻求研究范围上的全景性、艺术观念上的集群性、多维化和细密化的艺术"他者"之间的全景式平等互动机制、艺术研究格局上的完整性,以及学科本身完全而又彻底的实验性和反思性品质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确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从整体来认识人类社会与文化 ,比单一学科来认识人类要深刻得多。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来解读瑶族的历史文化是张有隽教授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瑶族是一个传统的民族 ,又是一个开放的民族。瑶族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是有所片面性了。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学科问的交叉和互渗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互渗在中国更具有特殊意义。例如生态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的交叉、互渗孕育出新的学科——民族生态学、生态人类学等。通过民族生态学的研究,人们可以获取当地人对环境的认知。对世界的看法。从民族生态学的角度来讲,环境并不一定是一个真实的实在物,而是人类感知与解释外部世界的产物,即环境是文化构建的产物,因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环境观,也就存在有  相似文献   

17.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以美学、人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整合来关注民族文化的新兴学科,目的是建构与西方学理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试从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存在、研究方法拓展及其功用价值来讨论这门新兴学科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学科史上来说,《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一书是汉民族研究突破单一的史学范畴,实现跨越学科界限的有益尝试。《雪球》在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汉民族的研究,体现了民族史学所寻求的“人类学转向”,同时也成为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示范之作。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参与推动企业人类学发展的有美国、中国、日本等三个国家的人类学家:在美国,沃纳被称为工业人类学或组织人类学之父;在中国,费孝通先生由于最早探讨农村工业化问题,是中国企业人类学的祖师爷;在日本,中牧弘允教授是“经营人类学”之父。通过2009年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企业人类学把工业人类学、组织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营人类学等不同的名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亦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前沿学科。2009年,可称为国际企业人类学的元年。  相似文献   

20.
蔡华教授: 欣闻《无父无夫的社会》荣获法兰西科学院奖,我谨代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感到由衷的喜悦。 奖励表明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世界性的,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许。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风情,本身就是一个人类学研究者的天堂,我们也坚信在中国,人类学学科很有发展前途。您的这次获奖无疑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并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