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增重率对化学镀铜-镍涤纶织物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铜-镍双层镀.借助SEM、EDX和TG分析了镀层表面的形貌、成分以及热性能,并测试了化学镀涤纶织物的电磁波屏蔽、表面比电阻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涤纶织物化学镀铜-镍后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随着化学镀涤纶织物增重率的增加,电磁波屏蔽效能开始时增加较快,后又趋于平缓;当增重率达到一定值时,屏蔽效能主要受金属镀层成分的影响.表面比电阻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减小.化学镀涤纶织物的拉伸曲线同时具有金属和纤维的拉伸特性,主要受金属镀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ABS塑料表面以化学镀沉积CU/Ni-P双镀层,并探讨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环境稳定性、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性能;以SEM观察了镀层的微结构及表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ABS/Cu/Ni-P材料具有较高的电磁屏蔽效率,且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腈纤维经化学镀铜再电镀镍制成的导电PAN/Cu/Ni纤维作填料,与HIPS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对纤维表面镀层的形态结构、导电性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包括导电填料量、混炼时间及纤维表面处理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其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阐述了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性。论述了不同情况下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常见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目前制备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技术手段,综述了表面镀金属织物、表面涂覆织物、贴金属箔织物、导电纤维混纺织物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织物材料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电磁屏蔽织物的生产现状,展望了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与工作环境的密闭多功能服装,具有阻挡辐射、维持宇航员体温等功能.本文分别选用亚麻织物、竹浆纤维织物和涤纶织物作为织物基底,采用简单高效的化学镀技术制备兼具电磁屏蔽效能和发热性能的"屏蔽-发热"一体化Cu-Ni合金导电织物.利用XRD和SEM表征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利用TGA来表征导电织物的热稳定性,并探讨了不同导电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发热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基底的"屏蔽-发热"一体化导电织物均表现出优异的屏蔽和发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PET表面镀上金属铜和镍,使其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PET表面镀金属膜影响它的透气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分析金属增重率对溅射织物的透气率以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以方便综合考虑服装的防电磁屏蔽性能和服装的舒适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性能Kevlar?织物作为基体,使用无刻蚀、无钯、无锡的“溶胀-银”方法进行活化,通过化学镀工艺制备Ni@Kevlar?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织物表面及纤维截面的微观形貌,探究不同时间下样品的质量增加率、增厚及面密度,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XRD)测量表面成分及晶体结构,采用四探针测试仪和综合物理性能测量系统(PPMS)测量电、磁性能。结果表明,无刻蚀、无钯、无锡的“溶胀-银”活化处理能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的银催化靶点,经化学镀后可得到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铁磁性的纯镍镀层。同轴法屏蔽效能测试结果表明,Ni@Kevlar?织物在低频波段(0.1 MHz~ 1.5 GHz)的屏蔽值最高达70 dB,能屏蔽99.999 99%的电磁波,高频波段(2~18 GHz)达到25 dB,可满足生活生产的屏蔽需求。  相似文献   

8.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在电子工业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过高的导热率会导致焊接时出现焊接缺陷。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铜的焊接性能。由化学镀技术在纯铜导线表面沉积Ni-P层,研究镀层对铜材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层含Ni和Ni3P相,微观组织均匀致密。Ni-P镀层的存在改善了锡层与铜基材的结合性能,Sn/Cu界面无明显缺陷。经化学镀Ni-P处理后,铜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善了锡焊料在铜表面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聚苯胺和涤纶复合织物,该复合织物经超支化聚酰胺-胺/Ag+络合液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方法在其表面均匀沉积金属铜,得到铜/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磁屏蔽效能等方法对试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聚苯胺作中间层可使铜层平均粒径明显降低,热稳定性和耐摩擦性等性能有所提高,且在300kHz~3GHz频率范围内铜/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可达130dB。  相似文献   

10.
祝凤莲  李梁 《科技信息》2012,(4):155-156
本文采用活性金属接触诱发化学镀方法,在H59-1黄铜表面镀上含磷12.21%的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研究不同的时效工艺对镀层微观结构、表面硬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处理使镀层由非晶态结构向Ni-Ni3P晶态结构转变,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铜纳米线,与电化学沉积法不同,无电化学沉积法不需要在通孔模板的一面溅射一层导电金膜作为阴极,以及持续供给电力才能完成纳米线的合成.考察沉积时间、敏化液等因素对铜纳米线制备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电化学沉积法首先形成纳米粒子,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纳米粒子逐渐融合形成纳米管、纳米线.制备的铜纳米线为多晶态结构.在没有模板限制的情况下,铜原子自催化生长形成类似于花瓣的结构.用95%乙醇代替水配制的敏化液性质较稳定,但是,与以水配制的敏化液相比,在大约相同的沉积时间条件下较不易形成纳米线.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u-Ti合金较低温度时效的胞状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时效胞状反应经历了调幅分解、有序化等过渡过程.过饱和固溶体先通过调幅机理分解为贫、富溶质区,然后富溶质区发生有序化,形成亚稳有序相Cu4Ti(Dla型),最后发生胞状反应,亚稳有序相转变为同成分的斜方晶系平衡相,基体贫化为极稀浓度固溶体.低温时效胞状组织或者由调幅组织直接析出形成,或者通过调幅组织中亚稳相的粗化和平衡相的重组来形成,后者不同于经典的胞状反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为两部分讨论:(1)是利用无电镀与自组装单分子层表面改质技术制备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上具有催化性的铂对电极;(2)是利用无电镀与微米压印法技术制备硅单晶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适当的表面改质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成功地开发出一低温湿式制程,可制备出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铂对电极用于透明导电玻璃面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发现3-(2-Aminoethylamino)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Me-EDA-Si)可成功的改质于透明导电玻璃上,同时利用高解析电子能谱仪来分析每一步骤的改质,证明钯触媒可成功的接于导电玻璃上以催化铂无电镀反应的进行,因而发现经无电镀沉积的薄膜呈现粗糙的表面而提高了铂触媒的活性表面积.因此利用无电镀所制备的铂对电极所组装而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利用溅镀法所制备的铂对电极所组成之电池有较高的效率.为开发制备双层结构(无电镀Ni3P/电镀铜)的电极于硅单晶太阳能电池上作为收集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子.结合了无电镀与微米压印法来制备无电镀镍金属为导电层以取代传统的银浆.其优点在于利用无电镀镍作为导电层可降低与硅基材之间的接触电阻(NiP为10-4Ω.cm2,银为10-3Ω.cm2),更可大幅的降低线宽(小于40μm).另微米压印法不只能提升电池之效率更可提高模块之功率.在无抗反射层的相同条件下,利用无电镀与微米压印法所制备之电池其效率可高于传统利用银浆所制备之太阳能电池约1%左右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疏水镍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镀方法在铜基体表面制备出了粗糙镍表面,SEM照片显示镍层呈现纳米针状结构,接触角测试表明水在其表面接触角约为112°,调节电镀时间,增大纳米针尺寸并不能实现超疏水性.在针状镍表面继续施加化学镀,对微结构进行修饰,SEM照片显示当化学镀达到1min时,纳米针尖被球冠状结构所代替,水在表面接触角增至152.3°,这表明镍表面成功地从疏水性转变成了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on magnetic metalliz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fabrication of biologically based magnetic monomers for biolimited forming is described.Rod-like Bacilli cereus about 0.5μm in diameter and 3-5μm in length,were used as templates on which the ferromagnetic material was deposited by an electroless deposition method.Different electroless plating solutions were compared in detail and CoNiP solution was selected.During the deposition process,both dispersant and mechanical stirring wer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greg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so as to obtain a uniform plating layer.The CoNiP film on Bacilli cereus was a mixture of crystalline and non-crystalline in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showed a good magnetism.The magnetic metallized bacterial cells could be manipulated with a magnetic field.Parallel arrays of these micro magnetic particles were achieved and they could rotate along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电化学分析法研究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通过分别测定含有不同添加剂的化学镀镍反应过程的极化曲线 ,确定电化学参数变化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化学分析法可以直接用来分析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添加剂的加入对化学镀镍反应的主要控制步骤还原剂的阳极氧化过程的影响比较明显 ,阳极氧化电流越大 ,氧化反应速度越大 ,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越快。电化学分析法为化学镀镍提供了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Electroless Ni-Cu-P deposit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i substrate in a basic hypophosphite-type plating bath.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and the metal source composition, Ni and Cu, in the plating bath on the kinetics of the Ni-Cu-P de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electroless Ni-Cu-P deposi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 and an X-ray diffract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of the plating bath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electroless Ni-Cu-P deposits. Howeve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tal source, Ni and Cu, in the plating bath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kinetics of electroless Ni-Cu-P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高收缩涤纶纤维在国内已研制成功,在国外运用极广,用量很大。本文探讨由物理法制得的高收缩涤纶长丝在机织物中的应用。讨论了纱线结构、织物组织、高收缩纤维含量、收缩率与织物密度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仿制绉纱类轻薄丝织物、凹凸织物和中厚型仿毛织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挤压态AZ31D镁合金化学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在挤压态AZ31D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工艺及镀层性能.结果表明,在碱式碳酸镍体系中AZ31D镁合金表面可沉积化学镀镍层,所得Ni-P镀层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接近-0 4V(SCE),有明显的钝化区,耐腐蚀性能优异.锉刀实验表明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良好,对镁合金具有理想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