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4-108
胡塞尔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是科学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构成了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内核。它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严厉批判了实证主义"残缺不全的"科学观、抽象素朴的理性主义以及"砍掉哲学头颅"的哲学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表现出思想根源上的同源性、哲学探究的严格科学性,以及以数学与逻辑作为哲学探究出发点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关于科学"本质"的两个命题虽然在表述上大相径庭,但在理论内核和论证方法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内容上看,1938年"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和1953年"科学是现实之物的理论"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命题蕴含了科学"对现实之物的干预性加工"、"方法对科学的胜利"以及科学"专业化"的必然性与积极方面,体现了海德格尔科学思想的深邃和丰富性的一面。从逻辑结构上看,这两个命题通过"对置性"(Gegenstndlichkeit)这一概念贯通起来,体现了其思想与方法论上"一致性"的一面。只有把这两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命题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科学的本质"及其局限性。这两种论述基本上包含了海德格尔关于"科学"的其他命题。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不迷恋确定性、严格性与客观性,立足于"存在的历史"和活生生的"此在的生存",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  相似文献   

3.
蒯因“本体论承诺”思想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承诺"是蒯因的本体论思想:存在就是成为变项的值.这一思想不仅在哲学,尤其在科学哲学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科学上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略分析了本体论承诺的思想内涵之后,从多方面探讨了这一思想在科学上的意义.我们并不打算全面、系统地考察蒯因的科学思想和基本观念,而只是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考察这一理论在科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验"是16-17世纪自然哲学与科学中的核心词汇,追溯经验-实验科学的发展史对于理解科学革命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帕拉塞尔苏斯的思想学说为回答有关"经验"意义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本文试图展示,帕拉塞尔苏斯"经验"观念之根本特征在于"启示",作为"启示"的经验统一了炼金术操作与宗教性体验。帕氏的"经验"观念在三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积极的动力:首先,这种观念有助于推翻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的统治地位;其次,炼金术领域的经验不仅鼓励了实践性的研究态度,而且提倡获取对自然界的深度认识;最后,经验探究与宗教使命的结合不仅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经验"话语,而且为经验性知识及研究确立了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宗教、科学理性和世俗化趋势之间具有动态的、多样性的联系.世俗化的出现并非单纯地"击溃"了宗教,而是招致了宗教在多样性文化情境内以各种方式复活.宗教对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社会是更为基本的活动,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适度灵活性.实用主义探究理论既塑造作为探究样式的科学,又架构作为探究类型的宗教理论之翼.在允许宽泛地适用于具体探究的各种方法分歧的同时,它也以相同的方式建构科学和神学的理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直接关注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哲学家,杜威关于技术现象的有关论述极其丰富,主要有:基于经验自然主义对作为揭露和实现"关系"的技术本质的阐述;关于科学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的思想;关于"知"和"行"相统一的技术探究思想;关于技术作为社会变化的最伟大力量的思想;关于技术人文化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7.
探究理论是杜威科学哲学观的基石,其中蕴含了杜威科学哲学的主题——"科学的逻辑"(scientific logic),也蕴含了杜威独特的问题观。杜威认为科学研究起源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认知困境,探究是为了解除困惑。但杜威探究理论的本质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明确问题。科学问题是特殊情境的产物,情境和实践判断决定了科学问题的提出方式及解答方向。探究的过程,是通过调整行动者(human agent)和情境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明确。杜威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卫·布鲁尔SSK思想演化历程及主要内容:重新定义科学知识;提出作为研究方法的强纲领,用其分析科学案例并得出"利益"在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提出社会学有限主义理论,认为科学知识从其基本单位—科学语词始,本体地由社会因素所决定。在全面阅读布鲁尔作品及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例子分析,完整、客观地呈现对布鲁尔思想的思考和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以来,我国逐渐有了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科学本质观、科学教育价值观以及科学教育方法论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思考和论述。基于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回顾,当下的科学教育要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凸显科学的实验特征和探究本性,体现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和实践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整体论是系统科学的哲学基础,是系统科学范式区别于经典科学范式的逻辑起点,也是系统理论之为革命的根本所在。但整体论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伴随系统科学思想史的发展与转折,整体论思想自身的内涵特质、表现形式及作用机制均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如果说系统科学不足百年的历史可以依次概括为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和非线性科学三个阶段的话,那么贯穿这三个阶段的整体论形态即可对应概括为构成整体论、进化整体论和生成整体论。文章揭示了科学思想史视阈下系统整体论形态"三部曲"之嬗变轨迹,进而探究了内在于系统科学思想史的生成性演进机制与逻辑。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基础科学革命”;应用科学对于科学、应用科学革命对于科学革命像是个婢女,处于从属的、被掩盖的和被漠视的地位;这实际上为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脱节,以及为基础科学的大部分成果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埋下了隐患。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就排列表明,历次应用科学革命之后实际上都发生过应用科学的革命性发展,因而导致历次技术革命的发端,只是由于“婢女”被漠视,才使人感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好像断了线。文章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历史事实,加以排列,认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考虑,都应该将这个空缺补上。为此,提出了应用科学革命与基础科学革命的区别、应用科学革命的必要性、应用科学革命的范式结构和历史分期。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到:过去所谓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世界科学中心在国家间的转移经常是由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产业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在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其思想资源之一,而且充当了某种理论参照系的作用;同时,默顿科学社会学强调科学的自主存在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依赖经济需要和物质生产的观点,既是一种"反调",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默顿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制度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这种研究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看到的关于科学社会本性的许多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3.
钱三强科学史贡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三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对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也贡献卓越。本文梳理了钱三强公开发表的有关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著述,探讨了他对科学史的贡献,认为,钱三强是原子能科学技术史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记录者与研究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组织者与推动者。重视科学史的学术价值、科普功能、教育功能和资政功能是钱三强科学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Th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chemistry has advanced at such a pace during the last dozen years that the exist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cannot be doubted any more. The present paper will attempt to analyse the experi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t the, so to say, meta-level. Philosophers of chemistry have especially stressed that all sciences need not be similar to physics. They have tried to argue for chemistry as its own type of science and for a plura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general. However, when stress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chemistry, philosophers do not always analyse the question ‘What is science?’ theoretically. It is obvious that a ‘mon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based simply on physics as the epitome of science, regarding it as a historical accident that physics has obtained this status. The author’s point i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age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chosen arbitrarily; instead, it should be theoretically elaborated as an idealization (theoretical model) substantiated o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science.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physics has, in a sense, justifiably obtained the status of a paradigm of science, chemistry, which is not simply a physical science, but a discipline with a dual character, is also relevant for elabora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is a good tool for examining various issues in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well a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or science studies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5.
传播什么是科学传播的首要问题。结合两阶科学传播理论,对中美六家有影响的科技类博物馆网站进行内容调查,量化分析其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科学研究过程、科学工作心得、科学研究之社会意义五种类型内容。统计结果显示,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内容的丰富程度和科学传播内容类型上差异较大。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实践上较好地达到了两阶科学传播观念层面的传播,对我国科学传播内容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权,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执着于机会与威胁的不同批判立场,在科学的道德评价上陷入二难抉择的困境;海德格尔拒绝道德理性,企图通过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消解科学的强权,此做法也行不通。现代科技并不能回避道德的审视,但是,现代科技问题的悬而未决性质,决定了科学伦理学必须做出方法论上的转向。赫费认为,恢复判断力的德性地位,实现对科学问题的准确诊断,能够克服现代科技强权的二难困境,这在方法论上构成了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从概念上来说分属于事实与观念,科学史是事实的搜集,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知。二者的融合与互动,造就了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科学的归纳推理总不止是单纯的搜集事实,不仅要把事实收集在一起,而且要以新观点审视它们。同时还要引入一种新的精神因素,为了进行归纳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素质和训练。当代每一学科科学史发展与学科规律认识正在促进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与互动以及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前的科学史不能看成单纯的科学思想史,把科学思想史与科技关系史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对古代科学、科学思想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缓慢发展进行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语境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编史学综合化的必然性,表明科学史研究必将走向语境论的科学编史学综合,这也将成为科学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