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离体条件下培养AM真菌孢子,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成分以及培养温度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优化AM真菌孢子的培养环境.结果表明:培养基pH6.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孢子的萌发.AM真菌在土壤中储存两个月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人工合成植物激素GR24对孢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影响,浓度450 pg/L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低浓度的精胺能够增加孢子菌丝的生长点个数,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含量过高时(>40 mg/L)抑制孢子的萌发.培养温度30℃较适合AM真菌孢子的萌发,低于或高于30℃孢子萌发率有所下降.本试验结果将为构建AM真菌-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芳  刘波  张靖  刘芳 《武夷科学》2004,20(1):17-21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装瓶量来调节通气量 ,以淡紫拟青霉菌株 NH- PL- 0 3培养过程发酵液的 OD值、p H值、菌丝重量、孢子量、对茎线虫毒力为指标 ,研究探讨通气量对淡紫拟青霉菌 NH- PL- 0 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气量不仅影响孢子生成与菌丝生长而且影响毒力产物生成 ,菌丝生长与孢子生成的最佳设置是 50 ml(2 50 ml锥形瓶 ) ,培养 1 32 h菌丝量达到的 0 .98g/ 1 0 ml,产孢量达到 75.0× 1 0 8/ ml,而对线虫的毒力的最佳设置是 1 0 0 ml,培养 1 32 h,菌液对茎线虫的较正致死率达到 57.0 %。  相似文献   

3.
以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红色链孢霉(Neurcsporacrassa)、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和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检测了3种海藻(铁钉菜Ishige okamurae、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的粗蛋白对它们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表明,3种海藻的粗蛋白对6种真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冈村凹顶藻粗蛋白对红色链孢霉菌丝的生长,羊栖菜粗蛋白对稻瘟病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而羊栖菜和铁钉菜粗蛋白对红色链孢霉的菌丝生长,冈村凹顶藻粗蛋白对绿色木霉及黄曲霉的孢子萌发均无抑制效果.3种海藻的粗蛋白能凝集兔血红细胞,表明它们当中含有凝集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选择苦参碱、槐啶碱、槐果碱、对羟基苯甲酸和阿魏酸5种物质,研究各物质水和丙酮溶液以及不同物质丙酮混合溶液对黄芪根腐病2种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对2种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同种物质丙酮溶液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水溶液的抑菌效果.3种生物碱对2种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其中槐啶碱丙酮溶液的抑菌活性最强,在质量浓度为1.00 g/L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3.63%,27.10%,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2 5 g/L.2种酚酸类物质对2种致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物质丙酮混合溶液对2种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与单个物质丙酮溶液无明显差异,抑制效果最好的槐啶碱和苦参碱混合液对2种致病菌抑制的EC50为31.62,10.00 g/L,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2 5 g/L.不同物质的水和丙酮溶液对2种致病菌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抑制作用随溶液浓度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氮源以及不同浓度的麸皮、葡萄糖、KH2PO4和MgSO4·7H2O对桑黄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影响,采用多因子正交试验确定了培养桑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10 g/L葡萄糖、30 g/L麸皮、1.0 g/L KH2PO4、1.0 g/L MgSO4·7H2O,温度26℃和培养时间为12 d的条件下,桑黄菌丝生长速度最大,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g2 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红菇菌丝生长的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Mg2 ,培养,观察测定菌丝萌发的时间、平均日长速、长势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结论:添加适量的Mg2 可明显地促进红菇菌丝的生长,菌丝产量高,浓密,长势好,但Mg2 浓度过高,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川芎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萃取溶剂,依次对川芎80%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液进行萃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萃取物(含萃余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从中选取抑菌效果最好的萃取物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并进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抑制菌丝生长作用最强,其浓度为10 mg/mL时,对白菜黑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46%、75.25%和68.19%;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57 mg/mL和10.25 mg/mL;在抑制菌丝生长的IC50浓度下,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菜黑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可达51.7%.  相似文献   

9.
以沙棘“实优一号”品种的种子作为外植体,经过前期的消毒处理后分别接种在MS、1/2 MS、1/4 MS培养基中,在11 ℃培养10 d后移入25 ℃中培养,接种培养30 d后观察统计种子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中的萌发率、萌发时间以及胚根生长状况,从而确定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类型。结果显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1/2 MS培养基中的沙棘种子在培养7 d后最先萌发,培养30 d后其萌发率最高(16.67 %),胚根分化出2~4个分支且生长状况最佳;1/4 MS培养基次之;MS培养基最差。因此,1/2 MS培养基为沙棘“实优一号”品种种子萌发的最佳基础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佛手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引起佛手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耐酸碱和高温,具有较高的逆境生存能力;菌丝在半合成培养基PDA上生长最快,在合成培养基CZ上生长较差;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28℃和2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9;菌丝的致死条件为65℃,10 min;完全黑暗对菌丝的生长有利;0.1%的葡萄糖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e)是尾矿及酸性边坡修复的优良植物。优化芒萁组培技术,提高组培效率,可为困难立地修复提供大量芒萁孢子体。【方法】以芒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收集时间、消毒时间与孢子萌发率的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研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生成3个过程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春季2—4月采集的芒萁孢子萌发活性最强;孢子诱导萌发最佳处理为DKW+5%(质量分数) NaClO消毒15 s,萌发率97.15%,20 d原叶体可见;原叶体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蔗糖5 g/L+6-BA 0.5 mg/L+KT 0.5 mg/L,30 d质量增殖倍数为7.28;孢子体诱导生成最佳培养基为1/2 MS+蔗糖30 g/L+NAA 1.0 mg/L,第8天孢子体即可产生,生成率53.33%。【结论】芒萁孢子活性与生长区域、生成月份存在关联性,广州地区3月的孢子活性最强;在幼孢子体的瓶苗生成率较低的情况下,研发原叶体绿色球状体(prothallus green globular body, PGGB)高效增殖...  相似文献   

13.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ZPD培养基;甘露醇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温度为8~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4~6,最适pH为5.0;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大。该重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为5~6,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 m口径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正在贵州建设的重大科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中FAST馈源一次支撑测量精度要求17 mm,将采用GPS-RTK与全站仪两种测量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实测数据分析FAST台址洼地环境对GPS-RTK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并根据FAST台址地形图和馈源舱的运行轨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Knop′s液体培养基对光轴肿足蕨(Hypodematium hirsutum(D.Don)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面体型,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周壁褶皱。接种18天后孢子开始萌发,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播种25天左右发育为3~5个细胞的丝状体,35天左右发育为片状体,50天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播种65天左右开始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层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层细胞构成。光轴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表现出较为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组培条件下探讨了培养基类型,蔗糖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和铅离子对金发藓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有利于孢子的两极萌发,而含有低浓度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则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含有矿质离子的培养基中,光对孢子萌发没有影响。然而,在没有矿质离子的SM培养基中,光能显著地抑制孢子的萌发。在w=0.5%的蔗糖浓度和20~30℃的温度范围内,孢子萌发率较高。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组培条件下金发藓孢子萌发所需的上述条件也符合其野外生长的环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对金发藓孢子萌发起促进或抑制的环境因子,有助于在野外或组培条件下人为地培养金发藓。  相似文献   

17.
对淮河上游南湾湖周边的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的孢子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发现细叶小羽藓孢子无休眠现象,孢子接种2天左右萌发;扩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无菌原丝体在1/2 MS培养基上置于20℃±2℃、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培养,产生配子体最多,且配子体长势最好,可以获得大量无菌材料;细叶小羽藓愈伤组织诱导实验显示,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1%葡萄糖+1.5 mg/L6-BA+0.25 mg/L 2,4-D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