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编辑室     
这一期新辟了三个栏:“专题讨论选辑”、“外论介绍”和“国际常识”。在第一栏里刊载了鲁宾斯坦和高士的两篇文章,他们就印度的发展道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论点。在“外论介绍”中,选登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吉尔诺斯博士的“波兰的敌人在哪里?”这两栏,旨在开拓我们的视界,了解国际间关于若干问题的不同看法。“国际常识”这一栏的目的是在给初学国际时事的同志们提供一些入门知识。我们希望知道读者对上述各栏的意见。在进入1957年以来的短短十数天中,我们收到许多带有中肯  相似文献   

2.
最近以来,美国总统肯尼迪、国务卿腊斯克之流和美国舆论界,正在大肆鼓吹美国对外政策的所谓“总战略”。3月31日,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斯图尔特·艾尔索普报道的同肯尼迪的谈话;4月16日,美国“国务院公报”发表了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的演说:“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战略”(该文摘要见本期“外论介绍”栏——编者)。这两篇讲话对美国当前对外政策的战略轮廓作了全面描绘,值得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西方论的发展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外-内-外的历史过程,古典论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从康德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内部研究”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则又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而中国论则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外部研究”再到“内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外-外-内的历史过程,古代论和近现代论都是“外部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是“内部研究”,这与西方论形成了两次错位,对我们的当代论建设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波兰罢工运动举世瞩目。它导致了改组党政领导和成立自治工会这样不寻常的结局。其症结究竟何在?其性质如何?它是否会引起外来干涉?对此,各国舆论界议论纷纷,波兰领导和报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这些议论摘要加以归纳和介绍,供读者参考。关于根源波兰这次罢工运动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南斯拉夫《新闻周报》说,波兰“在其存在的几十年内”对一些“关键的历史性问题”一直“未找出满意的答案。”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卡里略认为,东欧国家“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主义”,因为“工人还没有觉得自己是生产手段的真正主人”。希腊共产党(国内派)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后记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八周年纪念即将来临,全世界进步人民都以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苏联人民一年来在国内建设和国际和平方面取得的新的成就和新的胜利。本期除发表社论“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八周年”外,并刊登郭昭同志的“苏联在建设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迈进”一文和朱育莲同志的图解,介绍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的辉煌成果。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已经开幕。它是在怎样的国际气氛中举行的?它将本着怎样的精神和原则进行工作?这是每个人所关心着的问题,本期除述评和国际札记外,马如龙同志的“维护和发展‘日内瓦精神’”一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扼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9月12日最后一轮“2+4”外长会议签署的《关于最后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中,确认了奥得—尼斯边界为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最终边界。这使关系到波兰1/3领土主权的西部边界得到国际条约的保障,也为今后德波关系的发展排除了一枚“未引爆的炸弹”。二战前,波兰领土面积为38.8万平方公里。战后直到现在,波兰领土面积为31.25万平方公里。同战前比较,整个波兰版图西移。原波兰东部领土约  相似文献   

7.
7月10日,波兰议会根据瓦文萨总统的提名,任命现年46岁的波兰民主党女议员汉娜·苏霍茨卡为波兰新总理。这是波兰近代史上第一名女总理,也是团结工会执政三年来的第四任政府总理。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消息传出,顿时引起波兰朝野议论纷纷。个别政界人士说,这是“一大误会”。一家波兰报纸甩出一句在波兰无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法理论史大致经历了诗法论的史前时期、格律论、格式论、法度论、活法论、悟人论等六个阶段,这些诗法论都是“诗内功夫”。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光在诗内下工夫还不行,要想诗歌作得更好,必须于诗外下工夫,于是产生了“诗外功夫论”,这是诗法理论史的最后阶段、最高范畴,刘克庄是这一范畴最系统、最完美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回报     
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贫困。后来,因为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波兰的“亚历山大基金会”颁发给她600卢布奖学金,资助她在法国继续深造。四年后,居里夫人在研究钢铁的磁化技术方面获得了成功,法国科学协会发给她一笔酬金。尽管她当时生活仍不富裕,但她用这笔钱购置了一些实验仪器外,把余下的款额全部寄给了“亚历山大基金会”,她在附信中说:“我把你们的奖学金当作光荣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发给另一个生活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回报  相似文献   

10.
编辑室     
1957年第一期出版了。在这一期里,我们发表“敬告读者”一文,把本刊的方针、任务和我们努力的方向告诉读者。从本期起,我们把“半月述评”改为“半月谈”,对于介绍半月来的国际时事的写作方法有了些改变。为了说明沙文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区别,我们发表了“从沙文主义谈到国际主义”一文。为了介绍各国学者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问题的学术讨论,我们发表了“最近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看法和估计”一文。本期新辟了问题讨论一栏,讨论的题目是“现阶段国际局势是趋向缓和呢,还是紧张?”关于读者提出的文章写得短小些的要求,本期尽量注意到了。此外,本期尽量充实问题解答,国际点滴;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失灵论 ”,并利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 ,从 “政府失灵论”中得出一些启示 ,从而提出如何提高我国行政效率的几点对策 。  相似文献   

12.
车比雪夫坐标网的性质与极小曲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f、S、S Chern和Wang Baoqin等利用曲面上渐近曲线网和车比雪夫网的关系,实现了在高斯曲率K=常数的二曲面之间的“Bachlund”变换这是曲面的变换论在偏微分方程论中的重要应用。本文旨在介绍并探索了车比雪夫网的一些性质,可供研究曲面变换论的参考。最后,并探讨了曲面的坐标网为半车比雪夫网与极小曲面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德语和英语语音的一般规则,以及这两种语言的字母名称和它们在单词中的发音,围绕德英语音比较,介绍了德语的语音特点.此文为学过“一外”英语者,再学习“二外”德语时,提供了一些比较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立明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59-162
耗散结构论是一种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论,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性质。在介绍耗散结构论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个体道德发展“由谁推动”和“如何推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对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波兰局势,波澜迭起。近日又卷起一股险恶巨浪,两个月来略见平静的局面,顿时再趋紧张。这一次,问题不在波兰内部,不在“团结”工会与政府之间的纠纷。挑起事端、掀起巨浪的,是苏联霸权主义。6月5日,在波兰党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预定开幕之日前仅五周,苏共中央突然写信给波党中央,全面指责波党路线,指名攻击波党主要领导人,呼吁波兰的“健康力量”“反击阶级敌人,同反革命势力展开斗争”。信中还特别指责波党九大的筹备工作,要波党在九大前“力挽事态的进程”,把局势引上所谓“正轨”。尤其露骨的是,信中再三强调,波兰局势已经“威胁”到“整个大家庭的利益”和“大家庭的边界安全”,声称苏联不会置波兰于不顾。波党不得不紧急召开十一中全会,讨论此信。经过气氛紧张的激烈争论,全会最后表示要继续执行现行的路线,如期召开九大,对卡尼亚和雅鲁泽尔斯基等党的领导人表示信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40年前的7月21日,在硝烟尚未消散的东部边境小城赫尔姆宣告成立“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这就是波兰人民政权的雏形。次日发表了著名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言”,史称“七月宣言”。它规定了人民波兰的主要内外政策方针:实行民主改革,进行土改,消灭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对大工业企业和银行实行国有化;与苏联结盟。这个宣言实际上起了临时宪章的重要历史作用。因此,这个宣言发表的日子——7月22日后来便被定为“复兴节”,即波兰的国庆节。  相似文献   

17.
这是波兰外长首次访华,“波中双方应更好地互相了解,更好地研究对方……”。“我们意识到除了改革别无他路……”,“要建设‘波兰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为“新帝国主义论”把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一新概念的出笼并非媒体炒作。从最初个别人言谈中的流露,到政要的公开鼓吹,直至付诸具体行动,“新帝国主义论”正一步步从理念化为美国的一种安全战略。虽然“新帝国主义论”尚未定型,但它确实可以用来解释布什政府的一些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全息生活、全息文学是迥异于传统文学理论的全新概念。“认知”与“审美”是文学的两大功能,而“理解”与“感觉”则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两种相应方式;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是文学的两大主潮,“反映论”与“主体论”是支撑这两大文学主潮的哲学基点;与此对应,“生活的外宇宙”与“心灵的内宇宙”是文学必须全面涵盖的两个世界,“外宇宙”先于“内宇宙”,“内宇宙”大于“外宇宙”。全息生活并不等于全息文学,全息生活加上全息心灵这两个方面的全息观照才是全息文学。  相似文献   

20.
波兰在历史上曾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1772年第一次被瓜分后,波兰丧失大片疆土。列强的侵吞及当权贵族的孱弱无能激起波兰人整顿国是的强烈愿望。经过不懈努力,波兰于1788年至1792年间召开议会(即所谓“四年议会”)。在这届议会里,爱国主义者获得优势,他们不顾贵族豪强们的反对,于1791年5月3日通过了一部新的宪法,史称“5·3宪法”。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