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汶川地震中我国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的运行状况入手,指出我国对灾害进行部门式分割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弊端,这些弊端使得部门之间出现协调障碍,削弱了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为此提出建立综合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由于幅员辽阔,作为个人,遇上灾害性的强烈地震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每次大地震后及时向公众介绍地震知识,能收到平时无法达到的效果,对于减少今后避免不了的有可能再次出现的大地震带来的损失,是有益的。本文着重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个人在其后一二十秒甚至几分钟内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爽  赵士达  张楠  邱虎 《科技信息》2012,(17):36+38-36,3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地震灾害频发。近年来汶川和玉树的两次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地震后,安置震区难民是应急救援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解决灾区难民安置和紧急避难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天津市地震局滨海新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通过对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馆等建筑进行分析,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滨海新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牌制作和埋设的技术要求。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维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宣教服务功能的提升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城市震害应急救助实践表明,灾害现场及时的自救互救是大多数地震灾幸存者得以生还的主要途径,是减少震后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然而,尽管目前我国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相对较为完整,但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宏观应急模式,存在应急预案微观社区层面可操作性弱的问题,同时在提升灾民现场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方面现有应急管理也显不足.因此,针对上述客观实践和管理需求,本文在国内外地震应急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管理的概念,阐述了应急管理基本单元和应急救助基本单元概念,并探讨了应急管理基本单元的划分原则,相关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微观社区公众的广泛参与性,有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可操作化,从而可以实现以震后灾民自身为主体的微观应急与政府宏观应急一体化的应急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给城市用地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使得建筑朝着高层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并且被人们广泛的接受。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较高,结构也比一般的建筑复杂很多,一旦遭遇地震,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升高层建筑抵御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快速救援的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现实状况和地震中应急管理的需求,对地震中出现的任务导向型民间组织的研究必不可少。将民间组织按照在救援和重建过程中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时间进行划分,包括临时型、短期型以及永久型三大类,从组建、运作方式、人数、组织架构以及解体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差异性,从而对民间组织在救援和灾后重建中的角色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界定。以民间组织参与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为背景,运用SWOT分析总结其与官方和半官方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这对提高在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的理性认识、满足新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全和完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做好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甘肃陇南是5.12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当地政府应对地震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备灾物资的严重不足、民众地震防范意识不强等。因此,以陇南市为例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进行探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实地调研、图表分析、综合评判等方法了解陇南市政府在此次地震中采取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应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玉树地震中政府的应急准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馈控制理论,提出用应急行动反馈控制应急准备的思想,并以玉树地震为例,从政府组织协调、公民应急意识、救援效率、交通与物资状况以及应急预案响应几个方面,分别对我国应急准备体系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意识、应急队伍、应急资源与应急预案几个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我国,面对巨灾时,应急准备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最后根据反馈控制理论,为完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志斌 《科技信息》2009,(27):I0038-I0038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而准确、高效地开展地震预报、监测、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快、信息量大、手段多、更新周期短,能多方位、全天候动态监测等优势,因此其可为地震预测、地震灾害调查及损失评估提供一种新的高科技手段。本文简要概述了遥感在地震中四个方面的应用,即震前监测预测、震后应急救援、灾害调查评估、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个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我国不仅面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和损害,也深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等人为灾害的困扰,一旦应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我国应急管理经验和能力是各级政府在与灾难进行长期斗争中积累和提升的。众所周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驶上快车道,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从国家高度统筹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情况,阐述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地震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的建设经验和我国国情,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消防部队参与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对加强我国城市地震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源信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上的开源信息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提高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的效率。阐述了开源信息处理的三个重要环节,讨论了突发应急事件中开源信息处理的特殊要求与主要方法,最后以"天网工程"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作用进行了案例分析,主要侧重于监测和分析地震中网络群体对事件的关注及各类情绪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地震部门强化宣传工作,引导人们掌握基本的防,抗,救知识和技能在地震来临时,沉着应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震给绵阳旅游业带来的损失着手开始分析,分别针对人员损失、经济损失、核心景区受损、酒店业受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出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措施.最后,提出地震危机给绵阳旅游业带来的潜伏机遇,鼓舞大家积极重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在地震灾害的处置过程中,政府应急管理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和定西地震为典型案例,用网络的中心势方法,分析政府应急管理组织合作关系的特征,深入剖析组织协调合作问题,有助于厘清政府内部各级组织的职能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常见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地震的目的在于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以更好地解决地震的预测、预报和控制地震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重特大地震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灾救灾体制: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稳定有序的指导和管理、正确及时的救灾政策等都为我国顺利地战胜自然灾害、走出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五次活跃期,专家预计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我国的西部,即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新疆等地.从历史上看,新疆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前四次活跃期,新疆都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角度及其研究内容出发,粗略地叙述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性质以及地震社会学对它的指导作用,以求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6日上午9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中国应急管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和时代。在现代化国家中,应急管理职能是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地域分布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虽然我国在应对灾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应急处置经验,但现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晚,始于2003年"非典"。我国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东南部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地震造成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75.88亿元,创本世纪国内中强地震之最。在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本次地震灾害具有土坯房和土木结构房屋受破坏极为严重、房屋破坏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较大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等特征。并提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减少后续损失;提高重建和新建住房质量,减少人员及财产的损失;科学选址,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等震后应急与重建工作中的减灾建议,为防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