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数控设备,通过应用数控编程,重新设计适合加工刀具和工装,不断改进优化加工参数,对大型薄壁易变形机匣进行数控加工,初步探索出较为理想的数控加工工艺,降低操作工人加工难度,提高加工大型薄壁机匣的普遍性,为大型薄壁易变形机匣数控加工,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KDP晶体与真空吸盘间有限元接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吸气孔和吸气槽真空吸盘对KDP晶体面形精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直径的吸气孔真空吸盘对KDP晶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真空吸盘的占空比,可以减小完全吸附所需的真空度.吸气孔的直径越小,表面的变形越小.研究还发现,采用吸气孔吸附方式比采用吸气槽吸附方式可以得到更理想的面形质量.该结论对提高KDP晶体面形精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利用超精密机床采用真空孔吸附方式加工KDP晶体,加工出面形精度为1/2λ的表面.  相似文献   

3.
结构强度试验中真空吸盘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航空结构强度试验中通常采用的试验方法有胶布带、拉压垫及卡板加载方式。对于有些结构和试验要求有特殊性的项目,应用传统加载方式难以满足试验要求或存在较大试验实施风险。对比现有的试验加载方式特点和新的试验要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应用真空吸盘进行结构强度试验加载的方法。对真空吸盘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多种吸盘进行在典型航空结构件上的静力性能测试,总结真空吸盘试验加载的特点。介绍了真空吸盘加载技术的研究及其在EC175/Z15平尾疲劳试验中的应用。对真空吸盘加载技术的系统构成、设计和试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实践证明真空吸盘加载技术具有安装实施方便、可靠、高效、安全,且具有无损检测便利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控机床工装及工件识别因人工参与导致匹配错误和处理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装与工件匹配检验及加工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实现生产管理平台、加工操控平台和数控机床的联机通信,构建内置于加工操控平台的数控机床工装及工件匹配检验系统,实现了任务接收、工装及工件在机检测和在位检测;在机匹配检验过程中,通过与数控机床启动控制集成,实现了根据匹配结果控制加工启动的过程。结合数控滚齿机床YS3118CNC5,设计并开发了工装及工件匹配验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数控机床工装及工件的匹配检验,更有效地避免加工物料不匹配而导致的加工事故,为企业实现加工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加工任务优化调度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大吨位的直升机,而使用金属桨叶的厂商就更少,由于国际上对我们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公司金属浆叶的加工一直存在较大的困难。我公司机动处与济南二机床共同研制、生产设计生产的数控大梁铣,其技术水平先进,加工精度高,同时将大大降低加工时的劳动强度,彻底改变我们公司金属桨叶的加工现状,提高加工能力,而且为日后公司现有大粱铣数控化改造积累经验。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控大梁铣的设计起因、设计思路及所采用的典型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种自动插片机的转运治具,包括治具主体,其端面设置有负压吸盘,负压吸盘连通真空发生装置,所述治具主体相对于负压吸盘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塞驱动机构;通过活塞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主体向待转运工件移动,治具主体的负压吸盘抵压接触工件表面后,连通负压吸盘的真空发生装置启动,抽出负压吸盘内的空气,从而使工件因气压差而被负压吸盘吸附,以便转运,待输送至下一工位时,解除负压吸盘内的真空状态,则工件解除被吸附的状态,即可自负压吸盘脱离;转运工程中除抵触工件表面外,治具并无其他力作用于工件,转运过程中不会扰动工件姿态,提高了自动插片机工作可靠性,提高加工良品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转子外环块铣斜面用工装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及工装模块设计研究,工装结构采用零点自动定位及快速换装的方式,满足了换装快捷准确、重复定位精度高的需求,同时在更大程度上节省成本,便于工人操作加工,最终实现了工装数字化设计及自动化应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尾桨叶压模这一工装的材质、制造要求加以阐述,对影响到工件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工艺路线、技术准备、数控编程、加工细节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针对该模具加工时应考虑的工序的划分、毛坯的选择、加工路径的确定、以及刀具、切削参数的选用等常见问题加以分析,结合以往的加工经验,拿出了具体的加工方案、加工前的准备事项,及数控编程的策略选择、刀具选择,加工参数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刚性分析、工装自制、刀具试验、刀轨优化、变形控制等多方面入手,对美国普惠公司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机匣进行铣加工工艺研究。攻克了高温合金机匣复杂型面、腰槽及岛加工的诸多技术难题。积累了一定的大进给去余量、薄壁加工变形控制、辅助支撑工装设计等工艺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大型结构件数控加工时,传统加工固持技术工装数量多、工艺准备时间长、加工连续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性随行夹具.该夹具采用旋摆气缸代替传统压板,根据机床刀具运行轨迹自动控制夹具避让主轴刀头,同时可通过调节压板长度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工件,具备一定的柔性扩展能力,可应用在三坐标双主轴数控龙门铣床——V22500B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公司生产需求,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及组装组合工装替代部分专用工装,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缓解工装生产瓶颈问题。同时组合夹具元件可重复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也在进步,特别是在数控铣床方面,在其精度以及速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数控铣床工装夹具的设计影响着其他工作的精准程度以及效率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这种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改进传统的工装夹具是十分必要的措施。目前在数控铣床工装夹具的设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给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应当加以改进。基于这种环境,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数控铣床工装夹具设计进行了研究,然后再进一步地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春燕  赵健 《科技信息》2010,(17):I0170-I0171
改善传统的夹具设计与数控加工课内实验的弊端,将CAD与CAM技术相结合,以NX系统知识软件为应用载体,设置了制造类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现给定工序的夹具设计;对某一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和模拟加工等。实验中融入了三维设计理念,采用自顶向下的先进方法设计工装,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加工环境,实验内容的65%以上操作在NX环境下实现,达到了NX系统知识软件和制造类综合实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唐三门峡清源风电场许继单机2000KW/80m风电塔筒顶法兰装焊后平面度要求较高、难于保证这一生产难题,作者分别采用二种不同的加工方法认真进行对比、分析,并设计出的专用定位工装。最终采用顶部法兰与相邻三节筒节装配焊接后,用专用定位工装,在数控落地铣镗床上焊后加工顶法兰端面,再将加工过的组件与塔架上段塔筒其余各段总装,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专用叶片典型化工装结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后筛选出通用的工装单元结构,设计制造成组合工装标准模块,经标准化、系列化之后使之提升为叶片组合专用工装元件,适应叶片加工生产准备需要,在以后叶片机加中,用标准模块元件拼装专用工装,能简化组合工装结构和组合工装加工中的稳定性,扩大组合工装在叶片加工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昌河科技》2004,(4):F003
直升机工装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研究:该项目对直升工装设计,制造和安装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温差对工装型架技术难题,实现了工装型架安装则模拟量传递向数字量传递的过渡。该项目成果在汽车焊接生产线和夹具上推广应用,减少了大量标准工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零件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很多产品的设计及造型更加复杂化和人性化,生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机体就给人们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从设计到加工工艺也给人们带来了考验。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今天,如何利用数控加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其工艺更合理科学呢?该文通过自己设计、加工的产品飞机模型样品,针对其工艺的分析及设计制作工装夹具,最终完成该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不改变普通立式加工中心基本结构及控制单元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出专用的装夹装置,精心专业的找正方法,成功地使普通立式加工中心达到了数控磨床的功能,工件加工后零件检验合格,工艺方案及工装设计行之有效。希望以此为契机,不断挖掘立式加工中心的各种功能,在其它普通数控磨床难以装夹的特殊零件的磨削中得到的推广应用,使之在单工序加工中完成尽可能多的工序,减少找正、装夹的时间,降低多工序找正的重复定位精度,切身的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数控加工工艺性的设计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MasterCAM平台,通过对一精密仪表电极的上下壳进行数控加工设计,处理了数控自动编程中几个常见的工艺问题,说明了在CAM系统中数控加工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壁虎爬墙的原理,制造出能和壁虎的脚功能相近的材料,把壁虎的爬墙功能和现有的真空吸盘式爬墙系统结合起来,弥补现有设备的缺陷。在吸盘底部不规则方向布置仿刚毛材料,合理设计吸盘吸气的气道,保留吸盘组的高吸附力,可以制作出快捷、灵活的爬墙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