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城区水岸带土壤中Hg,As含量特征和污染状况,于2015年3月至4月采集了35个水岸带土壤样品,采用王水消解-原子荧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土壤中Hg,As的含量,并对水岸带土壤Hg,A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城区水岸带土壤pH值的范围为8.62~9.96,呈碱性;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2.57 g·kg~(-1);Hg和As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139 mg·kg~(-1)和9.56 mg·kg~(-1),各点位As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Hg的超标率为45.7%.As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山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水岸带土壤As总体表现为轻度污染和轻微生态风险,Hg表现为重度污染和较高生态危险.  相似文献   

2.
基于Hg(Ⅱ)对叶酸的内源性荧光的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微量Hg(Ⅱ)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 H为6.0的HAc-Na 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77.0 nm和443.0 nm,叶酸浓度选用5.00×10-6mol/L,相对荧光强度与Hg(Ⅱ)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Hg(Ⅱ)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20×10-6-6.20×10-3)mol/L,检出限为1.30×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38%(n=11),加标回收率为95.6%-99.7%﹒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Hg(Ⅱ)含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高氯酸介质中研究了正-戊基己基亚砜(n-PHSO)对Hg(II)的萃取行为,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是Hg(ClO4)2·(n-PHSO)2,求得了平衡常数。考察了酸度和稀释剂对n-PHSO萃取Hg(II)的影响,并比较了正-戊基己基亚砜(n-PHSO)、正-丁基辛基亚砜(n-BOSO)、正-己基环己烷亚砜(n-HCHSO)、正-丁基戊基亚砜(n-BPSO)、二苯亚砜(BPSO)等几种不对称亚砜对Hg(II)萃取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介孔材料MCM-41进行表面修饰,采用扫描电子显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巯基化MCM-41对水中Hg(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温度、pH值和氯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g(Ⅱ)在巯基化MCM-41上的吸附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温度升高有利于巯基化MCM-41对Hg(Ⅱ)的吸附,温度为298和308K时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19和258 mg/g,吸附为吸热过程;溶液pH(2.0~7.6)基本不影响Hg(Ⅱ)的吸附,巯基化MCM-41对Hg(Ⅱ)的吸附随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脱附实验表明,Hg(Ⅱ)在巯基化MCM-41上结合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应用碱性染料研制Hg(Ⅱ)电极已见文献[1][2]报导。文献[1]研制了以亮绿—HgI_3~-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膜Hg(Ⅱ)电极,线性响应范围为2.5×10~(-5)M—1×10~(-2)M,级差为55毫伏左右。文献[2]研制了以乙基紫—HgBr_3~-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液膜Hg(Ⅱ)电  相似文献   

6.
聚苯胺(PAn)和聚吡咯(PPy)膜电极对Hg(Ⅰ),Sn(Ⅱ)的氧化的电催化作用以循环伏安法(CV)进行了研究.在0.3mol·dm~(-3)HNO_3中PAn膜电极对Hg(Ⅰ)的氧化在0.445V处有一个非常尖的氧化峰,其峰电流I_(pa)的值为同样条件下Hg(Ⅰ)在光滑裸铂电极上峰电流值的5倍以上.PPy膜电极对Hg(Ⅰ)的电催化氧化有相似的结果,在0.49V处有一个尖峰,这是Hg(Ⅰ)在PPy上的氧化峰,I_(pa)值为在裸铂电极上的数倍.这些结果都说明PAn和PPy对Hg(Ⅰ)的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与此相似,PAn,PPy膜对Sn(Ⅱ)的氧化有类似的效果.PAn与PPy对Hg(Ⅰ)和Sn(Ⅱ)的氧化,其峰电流I_(pa)与扫描速率v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这说明Hg_2~(2+)和Sn~(2+)离子在这两种导电聚合物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受膜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宿州煤矿区大气降尘中Hg和As的含量特征及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在多暴露途径下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宿州煤矿区大气降尘中Hg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19.91和1.54倍,前者为偏重污染,后者介于无污染至轻度污染;降尘中Hg和As均以残渣态形式为主,生物可利用程度较低,但Hg元素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危害性;As经手口摄入分别是引发大气降尘重金属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和暴露途径,儿童的非致癌风险(0.903)高于成人(0.122),但均低于美国EPA的风险限值1.0;降尘中As通过呼吸吸入途径不具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硫脲与Hg(Ⅱ)的配位特点.计算结果显示,硫脲S原子比N原子更容易与汞离子配位,前者作用能显著高于后者约129.0 k J/mol;S质子化后对Hg(Ⅱ)配位能力显著减弱.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S的3s、3p价轨道与Hg(Ⅱ)4s空轨道存在较强成键作用;而N与Hg(Ⅱ)间成键作用则明显弱于前者.静电势分析发现,最负静电势出现在S原子周围,因此S原子是更佳金属配位位点;质子化的硫脲静电势为正,因此不易与Hg(Ⅱ)配位.  相似文献   

9.
在本专题[2]的基础上,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深入进行河口海域中的主要参量Cl‰、pH、悬浮颗粒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物(DOM)等七个变量二个水平和五个变量四个水平对粘土矿物固定重金属的吸附容量的综合效应作了探讨。实验结果得出了吸附剂(悬浮颗粒物质)和吸附质(重金属)有显著影响之外,DOM对Hg(Ⅱ)以及DOM和Cr(Ⅱ)、pH、Hg(Ⅱ)的交互效应,对Cu(Ⅱ)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计算了重金属在现场条件下向海底沉积的分量,进而估算长江口海域对有害重金属的净化能力,并提出Cr(Ⅲ)、Cu(Ⅱ)和Hg(Ⅱ)在长江口海域的地球化学收支平均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石英砂负载巯基材料(SFQ)去除Hg(Ⅱ)离子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优化Hg(Ⅱ)离子去除条件.方法采用响应曲面(RSM)试验中的中心组合设计(CCD)方法,以吸附时间、Hg(Ⅱ)离子质量浓度和pH作为试验因子,建立3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回归模型,以Hg(Ⅱ)离子的去除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全面分析,并验证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响应曲面CCD建立的吸附模型对SFQ吸附Hg(Ⅱ)离子拟合度较高,R~2=0.982 2,模型优化所得的最佳条件为:Hg(Ⅱ)离子质量浓度为0.96 mg/L,pH值为3.78,处理时间为102.94 min.在此条件下,Hg(Ⅱ)去除率为92.05%.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符合,理论值与实测相对误差不超过2%.结论 SFQ吸附Hg(Ⅱ)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依次为:pH、Hg(Ⅱ)离子质量浓度、吸附时间.SFQ对污水中Hg(Ⅱ)离子去除率较高,可以将SFQ材料应用于含汞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针对第三代碲镉汞红外焦平面的应用需求进行的碲镉汞分子束外延研究进展.面向大规模HgCdTe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应用,开展了大面积替代衬底上的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报道了在大面积替代衬底上的碲镉汞分子束外延材料的晶体质量、表面形貌和组份均匀性的改善方法和研究结果.512×512及以上规模的中波、短波碲镉汞面阵器件制备验证表明Si基碲镉汞材料满足应用需求.围绕甚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雪崩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需要,开展了低缺陷的ZnCdTe基碲镉汞分子束外延研究.外延获得的HgCdTe外延材料均匀性得到明显提高.经过外延条件的优化,厚度为10μm的HgCdTe/ZnCdTe(组分x=0.22)分子束外延材料位错密度最好结果为3×104 cm-2,双晶半峰宽小于25弧秒.  相似文献   

12.
MOVPE(Metal-organicvapourphaseepitaxy)是目前流行的一种生长衬底上生长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方法.讨论在碲锌镉(CdZnTe)和GaAs衬底上生长HgCdTe薄膜,通过实验得出,碲锌镉衬底和GaAs衬底的晶片方向、结晶完整性、缺陷浓度及生长前衬底的处理工艺都会严重影响到碲镉汞薄膜表面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付宏志  滕敏  洪新华 《河南科学》2009,27(4):398-402
用广义梯度近似密度泛函和全势能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晶体Co2Ti1-xMxA(lX=0,1/4;M=C,Si)的电子结构.为了更好的了解杂质元素对晶体AlCo2Ti结构的影响,对杂质元素M(M=C,Si)替代晶体AlCo2Ti中的Ti(1/2,1/2,1/2)位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杂质元素M(M=C,Si)对晶体AlCo2Ti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针状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纳米结构.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Zn5(CO3)2(OH)6针状纳米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光致发光特性显示出在紫外光激发下,Zn5(CO3)2(OH)6针状纳米粒子产生了强蓝色发光现象.在对Zn5(CO3)2(OH)6纳米结构微观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纳米结构发光性能作了合理的解释.Zn5 (CO3)2(OH)6针状纳米粒子的强蓝色发光特性主要为纳米粒子中的大量缺陷所致.这种Zn5(CO3)2(OH)6针状纳米结构在光电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软件生产线初期投入高\, 风险大的问题, 提出基于软件库的软件生产线过程模型及无缝迁移模型。基于生产线过程模型建立了车载多媒体模拟系统以及相关支持工具, 依托关系数据库强大的存储与检索功能。采用这两个模型能降低采用生产线技术的初期投入成本, 并有助于生产线的迁移,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Ti^19+离子的能量和量子亏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电子动能的相对论修正,Darwin项,电子-电子接触项以及轨道-轨道相互作用)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和激发能的贡献。在用FCPC方法得到的Ti^19+离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为依据,计算了这两个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将得到的量子数亏损作为输入,根据Rydberg公式又实现了对任意高激发态的能量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手持式落锤弯沉仪的使用日益广泛,动态弹性模量也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就手持式落锤弯沉仪(包括动态弹性模量测试仪)的系统缺陷进行分析,并针对该缺陷提出解决方案,以探讨一种提高手持式落锤弯沉仪测试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将单壁碳纳米管仅通过气相氧化和超声裂解两步制备出了石墨烯纳米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Raman)对制备出的石墨烯纳米带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带宽度狭窄、边缘光滑,并且相比于刚性的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大约为2nm的厚度也说明了石墨烯纳米带的双层结构。在气相氧化和超声裂解的过程中,拉曼光谱中D峰与G峰的比值始终保持在0.15左右,表明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并没有引入新的缺陷。此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制备出的纳米带具有结晶度高、宽度狭窄、边缘光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金属Ir(110)表面结构以及氧原子的吸附状态.计算得到Ir(110)-(1×1)的外层表面间的弛豫分别是-13.3%(△d12/d0)和+6.1%(△d23/d0),表面能σ=175meV-2,功函数Φ=5.22eV;相应的Ir(110)-(1×2)缺列再构表面的△d12/d0=-9.7%,△d23/d0=-2.4%,表面能为169meV/2,Φ=5.33eV.研究Ir(110)-(1×1)和(1×2)再构表面氧吸附,发现各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值均为正值,表明吸附为放热反应,且氧原子最有可能吸附在短桥位(shortbridgesite,SB).同时我们还模拟计算Ir(110)-(1×2))缺列再构表面和氧吸附再构表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并记录STM针尖的起伏变化,结果显示表面吸附氧的位置远高于{001}方向的铱原子列,但是在STM形貌图上氧原子基本上没有凸起.  相似文献   

20.
加权最小二乘无网格法是一种新的高效无网格法,鉴于传统数值方法求解动态问题网格限制的缺陷,将传统差分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无网格法结合构造差分一加权最小二乘无网格方法,应用于求解一维与时间相关的线性抛物方程;该方法在空间域上的离散彻底摆脱了网格的束缚,算例表明:该方法计算量较小,并能够保证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