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棘胸蛙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如何解决棘胸蛙人工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养蛙场址选择、种蛙的选择、幼体的培育、饵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MT)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采用乙醇喷雾法处理的含0,10,30,50 mg/kg MT饵料投喂棘胸蛙蝌蚪至60 d,测定体重、体长并记录生长发育情况,继续投喂并记录蝌蚪变态、畸形、死亡数,之后通过组织切片鉴定棘胸蛙性别和性腺发育状况.结果显示:MT对棘胸蛙蝌蚪的生长与正常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影响性腺发育提高棘胸蛙雄性率,对棘胸蛙蝌蚪具有雄性化效应.以上研究对棘胸蛙的高效养殖及单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在宁波平原地区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包括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养殖等。对于卵巢发育程度良好的雌蛙.可以100%地催产成功,平均孵化率达74以上.孵化条件合适时可以达到90%以上。日龄蝌蚪的成活率达90%以上,80~90d即可变态成幼蛙。幼蛙经过6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重达100g以上,鲜活饵料的料肉比为乙4.1:1。  相似文献   

4.
 对双团棘胸蛙的主要食用部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占鲜重的78.01%,蛋白质占19.77%,脂肪占1.13%,灰分为1.09%,与其他蛙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70.14%,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占总氨基酸的46.98%,高于棘胸蛙、棘腹蛙、牛蛙和虎纹蛙;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4%,接近棘胸蛙和虎纹蛙,而远高于棘腹蛙和牛蛙.还将双团棘胸蛙营养价值与其瘦猪肉、牛肉、牛乳和鸡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评价了双团棘胸蛙肌肉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为今后该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棘胸蛙冬眠期及冬眠后血液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冬眠期棘胸蛙血清中钙、钾、钠、氯和磷的含量明显低于冬眠期后的含量,但血液中二氧化碳结合力在这两期无显著变化.这与棘胸蛙冬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分布很广,我国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均有报导。它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蛙,尤适于小孩和老人的滋补,宜提倡人工养殖,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棘胸蛙的寄生虫,早年徐锡藩等(1933)在厦门,就发现有尼氏小皕尾线虫(Cosmocercella noveri Hsu et Hoeppli,1933)。近年汪溥钦等(1979—1981)在福建,潘炯华等(1986)在广东韶关报导了一些种类。我们最近检查一批棘胸蛙,检得寄生蠕虫9种。其中1种是新种,1种为我国新记录,有5种新宿主,兹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7.
湖南平江棘胸蛙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湖南平江棘胸蛙成体的体长、体质量、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表明:棘胸蛙雄体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大于雌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雌雄两性在局部形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棘胸蛙雌体怀卵量与体长和体质量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棘胸蛙通过增加个体的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棘蛙类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168 rRNA基因和Cytb基因的DNA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以虎纹蛙和弹琴水蛙为外群,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3种棘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棘蛙类可分为棘胸蛙居群、棘腹蛙居群和棘侧蛙居群3支,与形态分类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发展林蛙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林蛙的生活习性,养殖方式和方法。对保护林蛙资源,提高蛙农业效益,促进本地经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在皖南又叫石鸡,是我国南部山汐附近习见的大形经济蛙类。它肢体粗壮,肌肉富营养,为当地人民爱食的佳肴。坡卜(1931)、丁汉波(1956)、刘承剑(1960)等曾著文报导过有关棘胸蛙的形态、分类及某些生活习性。皖南的棘胸蛙未见专题报导。我们从78年6月至83年6月以歙县黄山公社浮汐生产队为主要观察点开展野外生态调查,并结合室内解剖及试养,进行观察和测定,目的是为发展山汐这一动物资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禄丰县一平浪刁翎山(25°10'N、101°90'E)等地采集的云南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sis)膀胱内检获一发状科(Gorgoderidae)拟发状属(Gorgoderina)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禄丰拟发状吸虫Gorgoderina lufengensis sp.nov.。解剖学证据表明,采集的22只云南双团棘胸蛙中有15只感染复殖吸虫,自然感染率68.19%,感染度1~11。新种禄丰拟发状吸虫与拟发状属报道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睾丸规则,而其余种睾丸不规则;口腹吸盘比例及生殖孔开口位置与记录种不同。新种的正、副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研究为云南双团棘胸蛙寄生虫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在云南双团棘胸蛙的保护和经济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记录了三清山两栖纲动物2目7科24种,是江西省两栖纲动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小棘蛙、九龙棘蛙是江西省的新纪录,无斑肥螈在江西省的分布得到了证实,树蛙科、姬蛙科和蛙科种类颇为丰富.棘胸蛙组3种均分布于三清山;黑斑侧褶蛙、泽蛙、花臭蛙、棘胸蛙和中华大蟾蜍为优势种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低海拔物种数量较多,随海拔升高,物种数量减少.中国特有动物13种;虎纹蛙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4种,近危(NT)物种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成分占据绝对优势,东洋界成分仅由华中区成分及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组成,没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和本区中国特有种均属南中国型.南中国型在该区出现频率高达58.3%,表明该区仍为其优势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之前的研究发现不同地理种群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身体大小随着环境生产力以及年最低温的降低而增大,因为更大的身体利于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环境中耐受饥饿并利于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保存热量.然而在种间水平上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体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水栖性无尾类的身体大小并不受宏观水热波动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以棘胸蛙为研究对象,在之前的基础上选择更多的研究地点及更多的环境因子,研究其身体大小的地理分化格局并探究潜在机制.与之前的发现不同,作为一种水栖性无尾类,棘胸蛙的身体大小并不受环境水热梯度以及净初级生产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栖性的生境偏好缓和了棘胸蛙受到的来自宏观环境水热波动的影响,所以它们并不通过改变身体大小来适应宏观环境梯度.此外由于棘胸蛙的肉食性,环境初级生产力并不能有效地衡量其食物供给,其身体大小是否受到食物供给量的影响仍有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性激素对中国林蛙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要蛙养殖地区,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紫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抚松林蛙养殖场采用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的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为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诱导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禄丰县一平浪刁翎山(25°10′N、101°90′E)等地采集的云南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sis)膀胱内检获一发状科(Gorgoderidae)拟发状属(Gorgoderina)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禄丰拟发状吸虫 Gorgoderina lufengensis sp.nov.。解剖学证据表明,采集的22只云南双团棘胸蛙中有15只感染复殖吸虫,自然感染率68.19%,感染度1~11。新种禄丰拟发状吸虫与拟发状属报道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睾丸规则,而其余种睾丸不规则;口腹吸盘比例及生殖孔开口位置与记录种不同。新种的正、副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研究为云南双团棘胸蛙寄生虫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在云南双团棘胸蛙的保护和经济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养殖下棘胸蛙的LDH同工酶冬眠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平原地区人工养殖的棘胸蛙在冬眠前、中、后三个期间中,肝、肾、心、肌四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发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有差异,且在冬眠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季节对LDH同工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BSG显带法及一种简单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三种蛙(花臭蛙,棘胸蛙和大录蛙)的C带带型和Ag—NORs,并对其细胞分类学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 在近缘种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易位主要表现于花臭蛙;(2) C带分析表明,花臭蛙较特化,它与棘胸蛙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大录蛙的亲缘关系较远;(3) 花臭蛙,大录蛙的标准Ag—NORs位于NO.10染色体的次缢痕区,这同已报道过的一些近缘种相似,说明NO.10染色体的次缢痕及其Ag—NORs为蛙属中多数近缘种核型的共同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选择了一套温室工厂化养殖系统,对50000尾红绿灯鱼进行了46d的集约化养殖,通过对水的温度、硬度、pH值、溶氧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分析,以及放养密度和饵料投喂等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出一种比较有效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测定了采自广西龙胜和贵州凯里棘腹蛙成体的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5项形态学指标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测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棘腹蛙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雌雄两性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雄性体长对雌性体长的比值为1.08,棘腹蛙的两性异形程度为0.075,棘腹蛙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且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