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绍虞的《诗话丛话》是我国第一部以诗话形式论述诗话之体的著述。《诗话丛话》对数以千计的中国诗话进行了系统的总体研究,以宏观审视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零散杂芜的中国诗话之话予以梳理,使之体系化、类别化,不愧是诗话研究的拓荒之作,对诗话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话学术价值及现实作用述略陆凌霄中国诗话源远流长,其作者之众,著述之多,阐释之精,涵容之广,成就之高,世罕其匹。中国诗话的学术价值,主要反映在下列方面:一、中国诗话很早就明确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舜就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诗话的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宏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诗话创作的影响甚为深远,立足于这一历史条件来探讨近代诗话的基本特质,可发现近代诗话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创作中渗入了复杂的价值观念,而且多有不同程度的现实关注。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视近代诗话在中国诗话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话领域对现今学术界而言,乃是一块静待开发的处女地;可供挖掘、深究的地方甚多。张一平的《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诗话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结构谨严、史料详博,论题独树一帜,见解新颖,不但填补了中国古代诗话研究领域的空白与缺憾,更是近期学术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过渡性是近代诗话的鲜明特色之一,即使是基本诗学观趋于保守的诗话作品也会受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浸染,因而表现出某些新异之处。文章以《筱园诗话》为例,通过分析其理论要点以揭示近代诗话的过渡性及其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6.
诗话是人们较少涉及的一个领域,江西派诗话更是少为人所提及。本文对江西派诗话的产生背景、作家作品、论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袁枚《随园诗话》由论诗、采诗、记事三部分组成。论诗旨在倡导主真情、重个性、尚诗才的性灵说;采诗意在以创作实践印证性灵说理论;记事则多与诗坛创作相关,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趣。《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委托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研讨东方诗话的国际学术会议,于2001年1月10日至12日在香港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9.
诗话的定位,应该是个“混合体”:就内容言,既论诗及事,又论诗及辞,而且是辞中及事,事中及辞。就风格言,又介于“严肃”与“游戏”之间,轻松的笔调蕴藏着重要的诗理,严正的批评又带些诙谐的成分。就体式言,诗话属于一种学术专著。“诗话学”尚未被学界普遍接受;“东方诗话学”更缺乏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诗话在元好问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宋韦居安《梅磵诗话》、明瞿佑《归田诗话》、明都穆《南濠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等,大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引起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近现代学者撰著之诗话,利用则比较薄弱。其实,这些后出的诗话,亦散存大量的遗山研究资料,如加以蒐辑、整理、利用,既可使遗山及其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又可觇近世诗风趣尚之流变。这一文学史料学的拓展,对当下的元好问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絛《西清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著作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作者系臭名昭著的蔡京之子,为人复多瑕疵,故其文不甚为世所重;但《西清诗话》论诗多主苏黄之说,又往往别出已见,故披沙或可见宝。是书流传未广,专研尚少,重视不够,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中的诗学理论,认为在两宋诗学思想史上应给予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2.
《韵语阳秋》是南宋初期诗话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诗话创作的转向。本文试图通过剖析《韵语阳秋》在道德、文化层面的阐述,结合此期诗话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揭示出南宋初期政治文化生态的变化对诗话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斯得诗话》等讹漏举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宋诗话全编>第9册之<高斯得诗话>、<欧阳守道诗话>、<李曾伯诗话>、<姚勉诗话>中的诗话作者的生卒年讹误作出举正.考证出高斯得生卒年为1201-1275年以后、欧阳守道生卒年为1208-1272年、李曾伯生卒年为1198-1268年、姚勉生卒年为1219-1264年,既可纠<全编·解题>之误,又可补<宋史>、<宋史翼>之阙.此外,还对<欧阳守道诗话>作了补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诗话中文学史意识产生的渊源:一、受到诗话的鼻祖--《诗品》对五言诗史的论述的影响;二、类似纪传体的诗话受到史传中论述文学史的影响;三、受到古代文学选本论述文学史的影响。四、诗话作者评述文学史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抵宋宋人诗话,自六一创始以来,率多取资闲谈,其态度本不甚严正。迨其后由述事而转为辩论,已在南宋之际,张戒、姜夔始发其绪,至沧浪而臻于完成,几于以学诗为主矣。(《宋诗话考》) 宋人诗话,就其体例而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六一诗话》为代表,属于“资闲谈”(《六一诗话》)之类,具有“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彦用诗话》)的特征;一是以《泡浪诗话》为代表,属于“讲说文学之理论者”(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第161页)。显然,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来说,后一类诗话的价值似乎更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诗话大家梁章钜的诗话系列正日渐引起学界重视,而其早年之《补萝山馆诗话》已散佚,未见传本,仅于《长乐诗话》及《南浦诗话》中有所称引。《补萝山馆诗话》今虽仅见寥寥十三组文字,内容亦仅涉及十三位闽籍诗人,然已能初步显示梁章钜诗学思想之端倪。现予以辑佚并简评。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话大家粱章钜的诗话系列正日渐引起学界重视,而其早年之<补萝山馆诗话>已散佚,未见传本,仅于<长乐诗话>及<南浦诗话>中有所称引.<补萝山馆诗话>今虽仅见寥寥十三组文字,内容亦仅涉及十三位闽籍诗人,然已能初步显示梁章钜诗学思想之端倪.现予以辑佚并简评.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诗话正式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话虽然多达一百三十余部(包括佚、残),但能代表宋代诗话最高成就的,唯推《白石诗说》和《沧浪诗话》。这两部著作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诗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沧浪诗话》已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研究。相比之下,《白石诗说得到的重视和研究还是很不够的。《白石诗说》的主要诗学观是什么?这些诗学观是怎样  相似文献   

19.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20.
晚清张道的《苏亭诗话》是宋元以来唯一的一部熔评论、补注、系年、辨伪、校勘与杂考于一炉的综合性苏轼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历代诗话闲谈与随笔式的写作惯例,多为杂考、补注,集中了北宋以来众多学者研究苏轼的大量成果,又时出新见,发前人所未发。但有的地方摘录材料多,而阐释不够;有的补注过于冗长,而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