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使用终止中期妊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配伍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用药注药至胎儿胎盘排出时间21-26.67h,成功率9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使用终止中期妊娠引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期妊娠的终止难度较大,具有一定危险性,纯西药配伍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效果的观察,为取得最佳终止效果提供了科学的配伍依据,而采用我国中草药与西药相结合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有助于打破以往纯西药配伍的格局,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临床效果.方法 瘢痕子宫妊娠≤12周,且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禁忌证的1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孕周、孕产次的非瘢痕子宫妊娠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流产效果、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流血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效果非常好,解决了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双米”)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650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的孕妇,采用利凡诺尔联合“双米”及利凡诺尔两种方法终止妊娠,作临床比较。结果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引产有效率显著大于利凡诺尔组(P<0.01);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有效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利凡诺尔组(P<0.01);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低于利凡诺尔组(P<0.05)。结论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w妊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185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终止8—16w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成功率为96.76%,无一例出现失血性休克或子宫破裂。结论:在严密观察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作为终止8—16w妊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0~14周妊娠的终止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过去采用扩宫钳刮术,因胎儿肢体已形成,宫口紧闭,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也高,易发生宫颈损伤。米非司酮可拮抗孕酮活性,使胚胎与宫腔分离,子宫肌处于兴奋状态,并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宫颈胶原分解加强,宫颈软化、扩张。而米索对各期妊娠子宫均有收缩作用,且随着剂量增加宫腔压力不断增加,胚胎即可排出。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共85例,取得良好效果。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笔者进修单位——杭州红十会医院,19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双米")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650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的孕妇,采用利凡诺尔联合"双米"及利凡诺尔两种方法终止妊娠,作临床比较.结果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引产有效率显著大于利凡诺尔组(P<0.01);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有效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利凡诺尔组(P<0.01);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低于利凡诺尔组(P<0.05).结论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双米")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650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的孕妇,采用利凡诺尔联合"双米"及利凡诺尔两种方法终止妊娠,作临床比较.结果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引产有效率显著大于利凡诺尔组(P<0.01);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有效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利凡诺尔组(P<0.01);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低于利凡诺尔组(P<0.05).结论利凡诺尔联合"双米"组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文章综合分析了我国现行处罚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的做法,从法理上探讨了公民再生育权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关系,对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提出了行政处罚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两种药物终止孕12-32周妊娠进行临床观察,了解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裂腺醇可否替代雷夫努尔终止孕。  相似文献   

11.
家电产品生产企业或服务公司的送货时间保证率是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先前的送货时间保证模型强调了送货时间作为服从指数分布的成本函数模型。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二次损失函数,建立了一个服从伽马分布的送货时间保证决策模型,分析和讨论了在产品需求和价格等约束条件下家电产品送货迟到所产生的各种成本以及赔付量的决定。为建立家电产品需求、产品价格、送货时间和送货保证优化模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交割选择权与期货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造与不同地区商品价格波动联合分布一致的投资组合,将交割地点选择权转化成以投资组合为标的物的看涨期权,研究卖方交割地点和买方提货时间两种期货交割选择权对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卖方交割地点选择权会压低期货价格以补偿多头面临的额外风险,交割地点越多,权值越大,期现倒挂的现象越明显.同时,在厂库交割制度下,卖方向买方提供一个提货时间选择权,因此,卖方倾向于提高报价作为权利金以弥补资金、生产计划协调等方面的成本,从而与卖方交割地点选择权共同作用在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晶圆制造Interbay物料运输调度的多目标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匈牙利算法和模糊逻辑控制的智能调度方法.首先对晶圆工件的运输时间、等待时间、交货期以及加工特性这4个参数进行加权求和,建立晶圆工件的多目标运输成本模型;然后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权重参数调节模型对各个权重参数进行动态调整,进而实时地计算晶圆工件的运输成本;最后以最小化运输成本为目标,采用改进匈牙利算法求取晶圆工件和运输小车的最优匹配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几种单一启发式规则比较,提出的调度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晶圆工件的平均搬运时间和平均加工周期,具有较好的综合调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工件完工后成批发送的供应链排序问题是从实际生产中提炼出来的,针对发送批数受限制,最小化生产费用及发送费用的情况,当工件的权重与加工时间均相等时,生产费用是关于发送批数的单调递减函数,进而根据二分搜索法可以得到最优的发送批数。因此问题是多项式时间可解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单台机器上工件具有可退化效应并考虑工件运输的在线排序问题.工件按时间在线到达.这些工件先在机器上加工,完工的工件再由一台运输车辆将其运送给顾客.排序问题的目标是最小化最大运输完工时间.对于所讨论的排序模型,给出了问题的下界并给出达到下界的最好可能的在线算法.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质量、价格、交货期三个基本维度出发,结合线性规划方法建立面向串联制造流程的供应商选择优化的基本模型,然后讨论如何引入含配件相容性问题、折扣销售、弹性交货期并且允许多个供应商同时参与的约束条件,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可行的供应商选择优化模型.整个分析过程为制造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太网是一种针对商业使用的非确定性网络,不能满足工业控制中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持续竞争的实时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该协议能够保证实时信号的发送有确定的最大时延,而且该协议与现有的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兼容。描述了协议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实时信号的最大发送时延和信道吞吐量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均证明了该协议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联合站输量受单井生产动态、前级运行效率、自身处理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且输量变化一般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混沌对确定性系统的伪随机性,探索联合站输量时间序列是否具有混沌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相空间重构基础上,采用G-P算法提取中原油田某联合站60个月的月输量时间序列的关联维.研究发现,联合站输量时间序列饱和嵌入维和吸引子分数维分别为9和8.44,表明该联合站月输量变化具有混沌特征且该联合站系统模型化研究所需的最小变量数目为9,为系统数理模型建立,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方法在求解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车间调度时存在的问题,根据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车间调度的特点,提出了最早交货期一最长加工时间(earliest deliverydate-longest processing time fist,EDD-LPT)的启发式算法。首先,将全部工件按照交货期的时间非减排列,对于交货期相同的工件,则按照再制造修复时间非增排列。然后,依次将工件安排在修复费用最小的设备上。对于再制造修复费用和延迟交货费用之和大于新品制造费用的工件,则采用新品制造替换。最后,给出了EDD-LPT启发式算法的最坏误差界。实例研究表明,EDD-LPT启发式算法较传统方法在计算时长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授课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一"授课模式是音乐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要求,多元化授课模式能在有限时间内培养学生学有专长,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同时兼备良好文化艺术修养、健康心理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