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将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分为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展的四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首先确定了兰州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权重,然后通过构建的量化模型进行模糊评价,最后对模型层次求解,旨在为兰州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与运营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运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的探索。在常规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集成创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以宏微观科技管理集成为指导,农业科技进步集成体系、工业技术创新集成体系和民营科技创业集成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同时,结合云南曲靖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实践,探索具可操作性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技孵化器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过程中 ,如何认识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及其形成过程 ,剖析科技孵化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机理 ,并提出强化科技孵化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鲁豫 《科技潮》2003,(12):56-56
北京市海淀区以科技智力资源密集而闻名于世,区域内云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0多个科研院所,联想、方正等9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精英荟萃。科技优势为海淀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海淀区而言构建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构建有利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体制、机制、人才、环境、政府…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18,(11):25-27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影响区域整体发展和经济实力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统计年鉴,系统分析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并结合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运用情况,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评价各地级市科技创新政策绩效差异,为河南省实现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目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创新极化趋势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30个省(市、区)1997—2003年国家级开发型科技计划项目的相关数据,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本文认为,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特征建立有效的区域创新资源的聚集模式与资源转化模式,并通过中心带动和邻域渗透效应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2—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含有时期个体影响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3个基本结论:区域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特征。最后,基于实证结论对提高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着力构建县域一流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制度、政策和环境相互协调,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融资源、环境、人才、载体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加速抢占未来区域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以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等各种途径,着力构建国内县域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充分发挥了科技对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分析了区域创新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动力系统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科学管理研究》2017,(1):55-58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区域集聚的内涵及其分类和科技创新区域集聚对新兴产业的催生影响机理,采用最小二乘法来对主要科技创新区域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对于不同产业之间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影响,从而能够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科技创新集聚模式提供较好的大环境,最后提出对于科技创新区域集聚对新兴产业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酒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及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酒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计算了酒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通过构建这套评价体系,为酒泉区域科技创新决策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在现实条件下探讨贵州科学院的基础条件平台构建,并以贵州科学院高技术新兴产业创新基地构建为例,探讨在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过程中的相关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中国新形势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机遇,借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创新文化、组织机构、项目管理等方面成功经验,针对当前制约军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化构建思维模式,并通过建立创新特区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以期为军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管理研究》2013,(6):13-16
针对政府配置模式缺乏市场需求导向,以及市场配置模式存在失灵等问题,从科技资源集聚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市场"有区别联合配置模式,并从协同创新角度提出了科技资源共享式管理模式,通过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试图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最后综合这两个模型的特点,对我国传统区域创新发展以及自主创新区域优化发展路径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块状特色经济明显,技术市场发育较早,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近几年,我省提出了“多模式创建,多层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在区域特色经济明显的市县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发展区域特色科技,以特色科技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已有33个县(市、区)建立了36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其中绍兴县纺织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永康市五金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富有创新的成功做法,为全…  相似文献   

18.
李梅  孙艳艳  张红 《科技智囊》2021,(10):70-76
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及其互动和关联是区域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系统视角,以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为落脚点,界定了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定义,从空间协同、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协同、知识协同等多个层次构建了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框架.文章结合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中面临的问题,重点从构建关联与共享的区域知识网络体系、强化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创新网络组织体系、完善城市分工与融合发展产业协作网络体系和建立协同创新空间网络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创新需要两个基本保证:一是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二是构建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有科技载体作基础。光有创新的热忱,而缺乏创新的平台,科技创新仍然是无本之木。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区域创新步伐方面,苏州高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一期“高新区巡礼”.刊发了苏州高新区的一组文章.其中有介绍苏州高新区争当自主创新“先行区”的专稿——《高起点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三篇分别介绍苏州高新技术创业园、苏州科技城和苏南工研院的文章。值得关  相似文献   

20.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求大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如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将影响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基于大学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教育的研究,从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主要介绍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目标、体系的构建、专业导师的制定以及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建立,最后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具体实施中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