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治、经济等危机在贸易网络中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分析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结构及其危机传播路径,有利于各国规避贸易风险,优化原木贸易结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靴襻渗流仿真模型,首先分析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然后仿真分析不同情境下各国发生贸易危机时对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影响。【结果】全球原木贸易网络整体关系松散,局部关系紧密,不同国家的中心度有所不同,核心国家的“抱团”现象使得网络中“俱乐部”效应明显;不同国家发生贸易危机时对网络的影响总体上可分为“快而广”“快而窄”“慢而广”“慢而窄”4种类型。原木进口依赖型和出口依赖型国家在危机传播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出较强的危机影响力。一国的危机影响力不仅取决于该国的网络结构,还与其贸易结构相关。靴襻渗流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危机传播过程,且不同阈值下,危机传播过程较为相似,但对网络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原木贸易网络的影响分析可得,一国对原木贸易依赖程度越高,受危机影响的程度越大。【结论】各国应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着力构建更为稳定的贸易关系,不断降低对单一国家的原木贸易依赖,从而分散风险,优化全球原木贸易网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传统乡村景观安全格局以延续传统乡村地区脆弱的人文与生态景观系统。【方法】基于“源-汇”理论与方法,以太湖西山传统村落为例,通过辨识生态与文化景观系统存续“源”的类别、位置、范围和强度,以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与到道路的距离4个指标作为“汇”阻力评价要素,借助ArcGIS 9.3平台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计算传统生态、文化景观“源-汇”过程,获取生态、文化景观存续安全格局。【结果】太湖西山生态与人文景观布局高安全等级区域面积分别占67.11%和38.29%,中安全等级区域分别占19.88%和49.16%,低安全等级区域分别只占13.01%和12.55%。【结论】“源-汇”理论与方法在太湖西山传统乡村景观安全格局构建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生态、文化景观过程的模拟、生态与文化景观安全等级划分与分级分区保护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森林火险空间模拟和等级评价对森林防火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不同区域林草资源防火的重点因素,对云南省的林草火险进行空间模拟和等级评价。【方法】采用2001—2014年的MODIS数据,选取反映植被状态、温度、地形和人类活动可达性等4个方面的火环境因素,通过设计抽样方案、训练集和检验集生成程序,得到35个数据集,开发70个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以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性能,最终选择残差空间随机、可靠性和区分能力最优的模型做统计推断。将模拟的每期过火概率图重分为5类,相应火险类别分别记为“低”、“中”、“高”、“很高”、“极高”等级。【结果】火险类别中,“极高”等级占12.7%,“很高”等级占18.1%,二者可解释2001—2014年云南省80%的林草火灾,文山、红河、玉溪、楚雄、丽江、大理等6市的“极高”和“很高”等级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1.5%,是全省的“重灾区”。【结论】“重灾区”应列为云南林草防火的重点区域,在防火的人、财、物上给予优先考虑。高温是云南省首要火险因素,其次为海拔、坡度、枯死植被、植被量,人类活动可达性影响相对较弱。影响火险的火环境因素在云南省内仅部分区域显著,按显著区及相对权重,云南省可分为西北、西南、西中Ⅰ、西中Ⅱ、东南和中部共6个区域,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确定防火重点并布置防火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区域差异化的压力,加重了森林资源的经济与生态损失。测度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防治压力的区域分布特征,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方法】分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压力现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防治压力分成3类,结合面板校正标准误模型评价产生防治压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与防治率及无公害防治率一同呈现于地图,进行区域差异特征比较。【结果】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总体防治压力较重,减灾机制只能在一半程度上缓解灾害暴发的扩散趋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及机构数量尚不能满足区域化防治压力需求,且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胡线”西部生态化防治意识较弱,目前采取的措施不足以缓解较大的防治压力。【结论】针对区域发展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调动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化防治组织,缓解区域差异及政府防治压力,保障森林资源和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FC模型中引入环境跨部门外部性和跨界外部性,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并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1~2010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实施,主要通过需求效应、成本效应对产业集聚程度产生影响。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环境规制的成本效应超过需求效应,产业集聚水平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而下降;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环境规制的需求效应大于成本效应,产业集聚度水平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上升,环境规制强度与产业集聚水平之间呈"U"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林业经营中优化利用已有的生产要素(包括林地、技术、劳动力、资金),实现林业生态绩效增长。【方法】将林木“轮伐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与林业生态绩效增长的中间变量,分析生产要素优化对林业生态绩效增长的作用机理,并以福建省沙县林业生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人工经营林地的生态绩效与生产要素投入关系为:生产要素优化可提高林业生态绩效,如国有林场因林地经营面积大、资金成本较低且营林技术更先进,其生态绩效好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林地;生态绩效与林地经营规模间存在“门槛”效应,当林地经营面积超过“门槛”规模后,林木轮伐期才可能延长并进一步提高生态绩效。不同林业经营方式其生产要素优化面临不同问题:国有林场需更多林地投入以应对用材林林地减少而年度用材林采伐量却增加的困境;村集体林场面临林地与资本短缺;经营型小农户面临技术、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的全面短缺。【结论】生态绩效增长的关键在于林地收益最大化前提下的林木轮伐期延长,而轮伐期延长可通过采用更先进生产技术(按高标准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进行营造林)、投入更多资本且降低资金成本、投入更多林地等要素优化路径实现,其中林地经营面积大于“门槛”规模是轮伐期延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各省份的生产技术进步指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要加快中国生产技术进步进程,应该构建结构合理的多元化环境规制体系,充分发挥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的互补优势,加强对信息披露等非正式规制工具的运用;同时,还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增长与生产技术进步协调发展,并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的主导作用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2004—2015年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选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环境规制不仅会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规模、劳动投入和利润率等因素对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结论】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企业规模、劳动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环境规制会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的规模效应。利润率对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建议政府制定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同时加大对企业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并给外商资本更好的投资环境来减小环境规制所带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预测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灌木对水资源紧缺现状的响应,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对白刺幼苗光合及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区的白刺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土壤水分梯度:CK、T1、T2、T3、T4(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80%~100%、≥60%~80%、≥40%~60%、≥20%~40%),对其气体交换参数及各器官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CK)相比,水分含量降低到≥40%~60%和≥20%~40%(T3和T4)时,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存在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2.16%和44.73%;在不同的水分处理下,白刺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密切相关,并且相关系数大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相关性;各水分处理下白刺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均值大小顺序为:T2>T1>T3>CK>T4。T2处理下,白刺根、茎、叶各形态指标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从白刺的光合特征角度看,在不同的水分处理下,白刺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在14:00左右净光合速率值最低,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根据白刺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以及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在CK、T1和T2处理下白刺光合“午休”的原因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在T3和T4处理下光合“午休”的原因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60%~80%的土壤含水量是适宜白刺生长的最佳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及其与城镇化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景观生态风险,探明其与城镇化的动态响应,为江苏省科学调控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2010年Landsat TM和2018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 5.3、ArcGIS 10.2软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综合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并探讨其层级结构特征,定量测度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两者“增量”的响应类型及相关关系。【结果】 江苏省主要景观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其中耕地是基质景观。在景观格局演变中,耕地的异质性增强,建设用地以外部扩张为主,水域基本不变。景观生态风险提升显著,均值由0.123 6上升至0.149 9,现状景观生态风险TOP3城市为苏州、无锡和常州;景观生态风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集聚分布态势和经济指向性趋势明显。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水平“增量”的耦合度大于0.8,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对景观生态风险快速上升的贡献度高,正向相关系数高达0.83。【结论】 江苏省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水平同向提升、高度耦合。动态响应类型包括徐州、宿迁、盐城、淮安和扬州构成的低敏感区、沿江地区和连云港构成的中敏感区、苏州和无锡构成的高敏感区。苏南5市和南通“摊大饼式”土地城镇化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苏南地区是景观生态高风险区域,土地城镇化会加速生态环境恶化,而人口城镇化会缓冲恶化速度,经济结构的转变影响式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揭示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各类绿色战略之间的内在演进规律,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绿色战略和绿色经济理论的发展,运用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以林业企业为例分析各类绿色战略的系统结构与运行原理,发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演进规律。结果 经研究得出起步、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各类绿色战略及其组织结构战略的演进规律,并建立两个演进模型——起步和成长阶段绿色战略的“粗放—末端治理—资源链闭环”三层演进机理模型和成熟阶段超循环绿色战略的“资源链—生态链—价值链”三级演进机理模型。对此进行系统综合,梳理出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绿色战略完整的二维演进脉络。结论 绿色战略历经了长期和复杂的演进过程,企业应合理选择渐进式或跨越式的战略发展模式;可再生资源培育是绿色战略实施的难点,应采取以资源养资源、以生态养资源、以价值养资源、以政策养资源和以科技养资源等多管齐下的举措;超循环绿色战略是面向生态文明的战略发展趋势,实施中应以资源链为基础、生态链为支撑、价值链为动力,建立起三链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山杉118’(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118’)和落羽杉( Taxodium distichum)的胸径生长及木材密度差异和变异规律,为‘中山杉118’、落羽杉的品种选育和木材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试‘中山杉118’和落羽杉木材的生材含水率、生长轮宽度以及木材基本密度等指标,分析对比‘中山杉118’木材和落羽杉木材的差异。【结果】‘中山杉118’木材生材含水率靠近髓心心材位置平均为145.86%,心边材交界位置平均为93.69%,靠近树皮边材位置平均为199.68%;落羽杉木材生材含水率靠近髓心心材位置平均为121.32%,心边材交界位置平均为81.93%,靠近树皮边材位置平均为203.84%。‘中山杉118’在第9~14年单株之间生长差别明显拉大,前12年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落羽杉在第7~14年单株之间生长差别明显拉大,前9年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中山杉118’木材基本密度平均为0.314 g/cm3,变异幅度为0.292 ~0.346 g/cm3;落羽杉木材基本密度平均为0.332 g/cm3,变异幅度为0.292 ~0.359 g/cm3。【结论】‘中山杉118’木材平均含水率比落羽杉木材大;‘中山杉118’与落羽杉的幼龄期分别为12 a与8 a;‘中山杉118’木材基本密度随年轮的递增呈现先递增后略微减小,落羽杉木材基本密度随年轮的递增呈现径向递减;‘中山杉118’连年胸径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正相关,落羽杉连年胸径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是一种兼有很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濒危植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云南、广西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明确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数字标本植物馆、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等方式获取了蒜头果样本136个。选取常见的20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参数,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了蒜头果潜在适生区预测模型,模拟蒜头果在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潜在适生区。【结果】笔者构建的MaxEnt模型预测得到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为104°~107°E及22°~26°N,预测适生区验证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的面积(AUC)均超过0.9。MaxEnt预测的蒜头果潜在适生区前4个环境影响因子及贡献率依次为: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因子(39.6%)、等温性因子(16.7%)、平均气温因子(13.7%)、气温年较差因子(11.5%)。【结论】云南文山州东南部以及广西西部是蒜头果的集中分布区,温度是影响蒜头果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在蒜头果适生区预测中表现出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该研究将为蒜头果资源保护利用和人工繁育选址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森林资源利用的延伸,木质林产品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碳库。厘清木质林产品的主要生命周期阶段,归纳总结与之关联的木质林产品碳科学研究热点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合理评价木质林产品的气候功能。【方法】以木质林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为基础,分“森林—在用—填埋”3个阶段归纳总结了木质林产品碳科学的研究动态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科学难题。【结果】①森林阶段中,现有研究多采用以经验模型为主、过程模型为辅的方式核算和预测森林碳库碳储量,情景模拟和物质流分析可以利用运输和生产过程将森林阶段与在用阶段相结合,寻求最佳的森林管理策略。②在用阶段中,碳核算方法学的选择是国际争议的重点所在,木质林产品的替代效应也由于其可累积性和永久性成为碳核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③填埋阶段中,木质林产品分解缓慢或不分解,可以使碳储存的时间更久,一阶衰减法是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中碳储量变化的常用模型,与甲烷排放相关联的可降解有机碳比例、甲烷产出比例等关键参数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结论】①对森林碳汇计量模型加以改进,解决其区域适应性问题能够降低森林阶段碳核算的不确定性;②合理估算木质林产品的替代因子及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有利于能源政策和森林管理政策的制定;③考虑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中甲烷的回收再利用能够提高木质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的准确性;④改进森林资源清查方法、完善林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库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木质林产品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⑤在全球尺度上统一碳核算方法学,同时公平地认定碳储量的归属、合理地在各贸易国间分配碳排放,将有助于加速木质林产品相关议题的国际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可推动桂花产业发展。【方法】以桂花金桂品种群实生苗为选育材料,对发现的特异单株进行DUS测试。【结果】‘金灿’(‘Jincan’)属于金桂品种群,叶片条状披针形或条形,花色金黄,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20190248)。【结论】‘金灿’符合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退耕还林农户在采用果树新品种时的行为决策逻辑,为引导退耕经果林换种,促进后续产业持续发展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退耕农户技术禀赋对采用经果林新品种行为决策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利用川渝397份退耕柑橘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技术禀赋的退耕农户在换种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原因。【结果】 退耕农户的经果林管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且农户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对退耕农户换种与否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越高,换种可能性越大;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对退耕农户换种时期、换种强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技术水平高的农户,在采用新品种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追新”特征。【结论】 通过实施相应的举措提升退耕农户整体技术水平,对于推动果树品种更新换代,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我国经济林产业当前集聚的关联性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导向政策,提升经济林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经济林产业乃至整个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根据产业集聚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测度我国经济林产业集聚水平,分析经济林产业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结果】2014—2018年经济林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状态;各省份的经济林产业集聚类型变化不大;苏、皖、浙、沪、闽、赣、湘表现出显著性的高值集聚,冀、宁基本呈现显著性高-低集聚,而甘、青、新地区表现出显著性低值集聚;从事经济林产业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林业产业总产值、经济林加工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林业旅游与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林业法人单位数、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提升经济林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较大,而人均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乡村林场个数与经济林产业集聚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推进经济林产业链的延伸,可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挖掘经济林文旅康养等功能,以提升产业集聚内涵;加强技术要素渗透力度,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依据各省林业建设优势,积极调动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