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渐多,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肖慧  刘君英 《科技信息》2010,(25):213-21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目前,据初步了解,在中技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这些学生文化课水平不高,学习困难多,学习乐趣少,而学习的乐趣少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师生互动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会看书作文,以为出校后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的需要。为此,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过去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注意得很不够,老是先生讲学生听,学生离开了教师就无法阅读书籍文篇和作文。试想,这样的学生出校后怎么能继续学习和工作呢?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可谓耗时多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最终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强化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上下功夫。一要把读书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读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当主角。“书声琅琅”,应该是学校的特征,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可是现在充塞于语文课堂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这些讲解和练习,夺走了学生“熟读精…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无论怎样变革,老师们仍然无法放心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像妈妈看护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以致新课标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也只能是有其名而少其实.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对自己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我们现在的学习中,虽然教师和学生们都能认识到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可是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时间少,再就是在学习中,人们总是急功近利,想要很快的就能看到成绩,而通过阅读提升能力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自己阅读能力,对文章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的新取向,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是语文教学的新的风景线。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出现了太多太乱的做法,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无论怎样变革,老师们仍然无法放心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像妈妈看护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以致新课标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也只能是有其名而少其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周文骏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222-222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表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主要任务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去感悟,去探究。可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硬灌,学生被动接收。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构建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困难,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该帮助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同学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12.
吴荣涛 《科技信息》2011,(3):268-268
语文教学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通过思维训练,强化人际互动,以及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谢莉 《科技信息》2012,(14):319-319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要善于拓展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而且这里比校园里的课堂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语文并不局限于书本,语文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邮件中、在活动中、在电视节目中……在户外学习语文。走在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形式多样的店名匾牌,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广告的创意者更是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造思维,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把探究式、自主式等学习方式应用到课堂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对探究性学习实质进行全面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该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周桂琴 《科技信息》2008,(10):216-216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发挥语文这门特殊学科的优势,关键要在教学中多运用幽默的教学艺术。幽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证明幽默运用得好的教师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不善于幽默,具不具有幽默感,已成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学口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张智慧 《科技资讯》2008,(4):128-128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以教师为轴心的教学机制,学生作为知识的载体,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则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独创性。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转变观念,变教学为导学,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其富于趣味、人文气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小学语文的课堂气氛也不能是一潭死水,而应该轻松、平等、自然、融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应该关心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效,但是也应该关心他们是否学习得快乐,因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学得快乐,自然可以提升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我认为这与我们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有的教师上语文课根本听不到读书的声音,忽视朗读,只重分析,一篇优美的文章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用这样的方法教语文,学生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其实,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中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再加上语文课文文质兼美,也适宜朗读,因此朗读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和作用。具体地说: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因此,诱发兴趣已成为课堂艺术所追求的第一个,也是基本的一个艺术效果。而朗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朗读是变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好的朗读是一种艺术。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如果老师能语音标准,字正腔圆,有声有色,以声传情,活灵活现地再现课文的意境,学生觉得语文是鲜活...  相似文献   

19.
认真反思近年来的语文教育、努力探索尽快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路子,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返朴归真,抓住关键”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返朴归真,就是要严格遵循汉语言文学所特有的学习规律;抓住关键,就是抓住多读、多背、多写这一关键措施。一、对当前语文过育的反思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和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影响,语文教育逐渐偏离了它的基本规律,致使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滑坡现象严重。这一现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必然的。虽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组织了多方面的教改试验,但由于受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和浮躁心态的影响,往往花架子多,水份大,收效难以令人满意。认真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在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仍十分普通。(-)教师讲的多.现在许多教师还习惯于用那种按部就班、全方位申讲的方法。他们总是先从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讲起,然后再分段和分析段义、归纳中心(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最后以布置作业结束。其实,这些教学内容中,大部分应由学生靠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解决。这种干篇一律地教法,最令学生倒胃口。教师讲得口干唇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堂课下来,教师自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较差,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教师要注重导入,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赏识教育,采用激励机制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