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羟基铬交联蒙脱土的制备及物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钠型蒙脱土(Na-Mt)为原料,以羟基铬聚合阳离子为交联剂制备出羟基铬交联蒙脱土(Cr-Mt)并对其物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Mt的物化性能优于Na-Mt,d_(001)值1.6~1.9nm,比表面积80~190m ̄2·g ̄(-1),1.8~5.0nm的孔约占半数以上,表面总酸量为6.1×10 ̄(-4)~6.5×10 ̄(-4)mol·g ̄(-1)、阳离子交换量在9.0×10 ̄(-3)~42×10 ̄(-3)mol/100g样,但其热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问。  相似文献   

2.
从碳酸氢盐水处理的花生壳中制取活性碳,已用于初始金属离子浓度10 ̄20mg·dm^-3的Hg(Ⅱ)的吸附,其搅拌时间5 ̄180分钟,吸附剂量5 ̄120mg·10ml^-1,pH在1.5 ̄10.0范围内。用100mg·100ml^-1的BPHC吸附Hg(Ⅱ),吸附作用随其初始浓度由10到20mg·dm^-3和吸附平衡时间从75到90分钟的增加而增强。吸附过程遵循弗罗因特利奇和兰格缪尔两个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3.
在醋酸盐缓冲底液中,锗(Ⅳ)能与槲皮素形成络合物,并吸附在汞电极上,在溴酸盐存在下,形成吸附催化波。使用单扫二阶导数极谱法时,锗浓度在6.0×10 ̄(-8)~2.0×10 ̄(-6)mol/L与峰高有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2.0×10 ̄(-8)mol/L.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Ge(Ⅳ):槲皮素=1:3。平行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2.8x10 ̄6(mol/L) ̄(-2)·s ̄(-1)。  相似文献   

4.
钾铵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及其在土壤肥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戊基双(4'-苯并15-冠-5)为中性载体,制得对K ̄+、具有相近响应的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Nernst线性响应范围1×10 ̄(-1)~8×10 ̄(-5)mol/L;响应斜率为53mV/PM;对Li ̄+、Na ̄+、Ca ̄(2+)、Mg ̄(2+)、Ba ̄(2+)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10 ̄(-5),5×10 ̄(-3),3×10 ̄(-4),4×10 ̄(-4),8×10 ̄(-4)。用本电极可快速测出土壤肥料中速效氮、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I ̄-、SCN ̄-都对Ce(Ⅳ)与As(Ⅲ)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特点,动力学荧光法测定I ̄-、SCN ̄-含量。又利用SCN ̄-时上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的特点,选择性测定I ̄-,进尔计算出SCN ̄-的含量,测定I ̄-、SCN ̄-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0×10 ̄(-4)~6.0×10 ̄(-3)、6.9×10 ̄(-2)~1.4mg/L.水样回收率分别为85%~110%和88%~117%。  相似文献   

6.
利用鲁米诺-I_2的化学发光体系与As(Ⅲ)的无机偶和反应,确定I_2库仑滴定法的终点,实验证明,此法测砷的灵敏度高(检测限3.0×10 ̄(-8)g/L),线性范围1.0×10 ̄(-6)g/L~3.5×10(-8)g/L,且选择性好,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7.
在pH7.00缓冲溶液中,当有0.0020%OP存在时,泰尔登在-1.95V产生一灵敏极谱波,利用此波可测定痕量泰尔登,检测下限为5.4×10 ̄(-9)mol/L。用恒电位库仑法,计时库仑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反应电子数为2,吸附量为1.17×10 ̄(-10)mol/cm ̄2,扩散系数为4.3×100 ̄(-5)cm ̄2/s。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粒度在0.2~0.8μm范围的钙钛矿型La(1-x)Sr_xMnO_3粉末,用室温和高温X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发现其在1200℃高温发生了四方→立方的相变;制备的粉末粒度与水浴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室温时电阻率在6.0×10 ̄(-3)~6.9×10 ̄(-3)Ω·cm范围内,在温度大于450℃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亦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次黄嘌呤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以1.96×10^-3 ̄4×10^-4mol·L^-1NaOH作支持电解质时,在-0.25 ̄-0.40V的电位范围内有一灵敏的阴极峰,它是吸附于铜电极表面的Hxa与Cu^+络合物的溶出伏安峰,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峰高与Hxa的浓度在1.46×10^-6 ̄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6×10^-8mol·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吐温-80存在下,铅(II)与合成的1-[(5-溴-2-吡啶)偶氮]-2,7-萘二酚(简称5-Br-PADN)的显色条件和光度特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主要起增溶作用。显色反应在50℃时10min内即可完成,配合物在pH3.0~6.0之间的吸光度大而稳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590nm,摩尔吸光系数ε_(590)=8.31×10 ̄4L·mol ̄(-1)·cm ̄(-1).Pb ̄(2+)含量在0~20μg·(25×10 ̄(-3)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的选择性较好,已用于树叶表面上和人发中铅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Ni/CNTs催化剂和Ni/AC催化剂,对Ni/CNTs催化剂和Ni/AC催化剂在常压下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CNTs催化剂活性较Ni/AC催化剂活性好。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对南瓜粗多糖液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向东  王国政  赖凤英  陈健 《河南科学》2004,22(6):780-782
介绍了用活性炭对南瓜粗多糖液进行脱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30min,活性炭用量为1%。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深度净化的选炭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活性炭厂家生产的颗粒状果壳活性炭对饮用水净化效果有较大差异。文章在静态和动态试验基础上提出净化饮用水装置选炭试验方法及净水选炭的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果壳颗粒状炭种的净水效果予以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使用活性炭对蔗糖热聚合产物进行脱色处理。通过比较等温吸附曲线,确定颗粒状活性炭对蔗糖热聚合产物的脱色效果优于粉末状活性炭。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当蔗糖热聚合产物溶液浓度为400g/L时,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质量分数2%,温度为80℃,脱色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7.2%。  相似文献   

15.
以高分子树脂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通过优化炭化、活化处理条件,制备出了高强度的球状活性炭吸附剂,并测定了样品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球状活性炭吸附剂的内部平均孔径为150埃,最可几孔径为210埃,孔径分布范围为20~2000埃,孔容为0.54 ml/g,比表面积为695.5m2/g,适合于对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的的吸附分离,在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纯化中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是一类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中间体.采用固体光气作为光气前体物质,在活性炭作用下生成光气并导入氯苯,制得光气的氯苯溶液,再通过与L-赖氨酸乙酯二盐酸盐反应合成了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总收率为80%.与传统光气法相比,具有操作和计量方便,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以Fe,Ni为主活性组分,K,Mo,Co等为助催化成分,采用多步浸渍、直接高温分解、再分步还原的办法,使其负载于国产活性炭载体上,研究了Ni,Fe两类催化剂对氨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的Fe催化剂比负载的Ni催化剂的活性高.Fe-Mo/C的催化活性最好,在650℃时就能使氨气基本分解完全.助催化成分对Fe催化剂活性促进作用大小顺序是Mo>K>Co,而K,Mo对Ni催化剂活性的促进作用很小.XRD研究表明,Fe-Mo/C催化剂的主要晶相为FeMo,Fe2(MoO4)3,Fe2O3及少量的Fe3O4和石墨化C;催化反应后,出现了-αFe和较多的石墨C晶相,Fe2(MoO4)3及Fe2O3,Fe3O4衍射峰基本消失,表明铁化合物已被还原,且活性炭进一步石墨化了.FeMo化合物的形成是Fe-Mo/C活性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花生壳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实验证明:活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及操作方式等对产品的收率及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合适的工艺条件为:以ZnCl2作为活化剂,浓度为15%(质量),在650℃下连续炭活化4.5小时。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对氨基苯酚生产的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对氨基苯酚(PAP)废水的工艺流程,探讨了5种活性炭的吸附平衡曲线。以果壳炭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处理对氨基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测定了穿透曲线、工作段高度与线速度的关系、穿透曲线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实验还证明了w=0.18的硫酸溶液脱附活性炭是可行和有效的,脱附液能作为原料液充分利用。用此法处理后的废水,对氨基苯酚含量小于0.001%,从而实现了对氨基苯酚绿色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吸附法治理汞废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载银活性炭吸附汞蒸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通过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载银活性炭及被汞“饱和”的载银活性炭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 ,银在活性炭中主要分布于活性炭的凸面处 ,汞只在有银存在的地方出现 ,表明普通活性炭不具备吸附汞的能力 ,载银活性炭吸附汞属于以银为核心的多分子物理吸附 ,工业上的“饱和”载银活性炭仍具有一定的吸附汞蒸气的能力 ,为交替式吸附床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